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根據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湘廳函2011]2號文件精神,為進一步提高我省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水平,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參證議政的重要作用,省委、省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就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為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建言獻策。為配合調研,婁底市委、市政府組織有關單位對婁底市商品市場建設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全面了解情況,廣泛征集意見,現將有關情況綜合匯報如下:
一、市場體系建設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商品市場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市場體系日益完善。目前共有各類市場433個,其中農貿市場160個,商品市場273個。從交易情況看,年交易額過10億元的有五江、418、九龍、湘中果蔬、永豐機電等8個。其中春園特色步行街年交易額達30億,年交易額10億元以下的有婁星金谷市場、婁星糧運建材市場、雙峰永豐市場、新化城南市場、漣源藍田市場、冷水江中心市場等8家。年交易額1億元以下的417家。“十一五”期間全市培育一定規模的商貿連銷企業20多家,通過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建設,我市有10家商貿流通的龍頭企業優先被商務部核定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承辦企業,累計建設與改造鄉、鎮、村標準化連鎖超市2080家,其中日用品銷售連鎖超市1439家,農資農家店643家。鄉(鎮)店106家,村級店1976家、建設和改造商貿物流配送中心4個,標準農家店鄉(鎮)覆蓋率100%,行政村覆蓋率60.4%,農資連鎖經營額已占全社會農資銷售的70%,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20多個,特色農產品和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生產和銷售比2005年翻了一番。2010年中央、省、市投入資金共619萬元,其中中央“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資金412萬元,農村流通網絡建設資金72萬元,省市場體系建設引導資金45萬元,湘菜產業引導資金30萬元,市場監測資金39萬元,商品市場發展建設的常態性投入資金增加幅度并不大。2010年全市入庫的商業增值稅7.5億元,占全市國稅比例的27.25%,地稅2.3億元,占全市的11%,同比增51%。三大超市連銷企業繳納稅款1822萬元,民營和個體商貿流通企業繳納國稅8744萬元,繳納地稅2.3億元。增長速度是較快的,商品市場的高速發展為我市稅收增長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二、商品市場發展的主要特征
“十一五”期間,我市的商品市場的發展己初具規模,逐步形成了品類多、功能齊等多類專業市場。包括了汽車、二手車、農產品、小商品、建材、日用消費品、農機機電、鋼材等等。其特征主要有:
一是商品市場逐步向專業化發展。日用消費品市場以步行街的形式擴展。以春園、九億、明珠等為龍頭逐步向各縣及鄉(鎮)推廣,為消費者營造舒適的購物環境。青樹坪富厚商業步行街填補了我省鄉鎮步行街的空白,對推進我市城鎮化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是新興產業的商品市場風發展迅速。近幾年來,我市汽車市場、二手車市場、農機機電市場、煤炭機械市場等已初具規模,發展迅速。永豐農機機電大市場年交易額達12億元,年創匯500萬美元。婁底匯達二手車市場年交易額達1.2億元。
三是農產品市場網絡逐步形成。我市城鄉農貿市場160多家,逐步形成了以湘中果蔬批發大市場,九龍優質農產品交易中心等為龍頭,中心城區、縣級城區、各鄉(鎮)的農貿市場和集貿中心為依托的農產品流通體系。點多面廣,切實解決農產品“賣難”。
四是“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十一五”期間共建標準化農家店1976家,大型超市進入鄉(鎮)、農村購物環境明顯改善,商品種類齊全,極大的方便了農民生活。
五是農產品綜合流通試點使我市商品市場加速提質。2011年,我省列入全國農產品綜合試點省,我省率先在湘潭、衡陽、郴州、婁底等四市開展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我市試點工作全面推進,商品市場提質改造全線加速,一是要在今年內完成農貿市場的標準化改造,二是加速湘中果蔬、九龍優質農產品等一批大型批發市場的提質改造和擴建升級。三是培育天客等一批冷鏈物流配送龍頭企業。
三、商品市場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市場布局不夠合理,品類市場發展不平衡,市場體系建設有待完善。從中心城區和各縣市的市場布局現狀來看,普遍存在有些專業市場建設比較落后,由于利益原則的驅動,各地普遍存在日用消費品市場發展迅猛,功能完善,并快速向高端市場發展,而帶公益性的農貿市場,微利的二手車市場等發展遲緩,造成了目前我市各類商品市場的建設發展不平衡。農貿市場的布局和規劃還存在儲多的不合理因素,至使各地城區的馬路市場應運而生。據不完全統計,我市中心城區及各縣市城區馬路市場達88處之多,嚴重影響城區交通,破壞城市衛生,損壞市容市貌。縣級城市缺乏商業網點規劃、市場項目建設布局隨意性大,商業網點層次低,商品市場的輻射效應弱,市場配套設施諸如倉儲、停車、餐飲、住宿等服務體系的檔次低,不能形成核心商業圈和多層商業體系,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等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二)商業網點規劃滯后,且實施難度大。
婁底市中心城區制訂了(2005-2020)城市商業網點規劃,而縣級城市目前尚未制訂出具體的商業網點規劃。縣域的商貿流通業仍處于自發狀態,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有效的引導。長期以來,縣一級對三產業及商貿流通業的作用認識不足,在經濟建設過程中,“重工業、輕商貿”的傾向明顯,對商貿流通的發展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縣域商貿流通發展缺乏明確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
盡管中心城區的商業網點規劃制訂比較完善,但由于投資者利益驅動及商務部門有效監管手段缺失,商品市場建設規劃的組織實施難度大。如中心城區按每1公里服務半徑設置一處農貿市場布局,因土地預留不足等各種因素無法實施,致使馬路市場很難取締。
(三)法律法規不健全、商品市場監管手段乏力。
商業網點建設和市場建設的規劃管理無法可依。國家商業網點建設管理條例醞釀多年一直未能出臺。“十一五”期間,商品市場正值高速發展期,因其管理和執法乏力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嚴重,同行業的惡性竟爭致使行業發展、區域發展不平衡。同時,食品安全隱患比比皆是:
據技術監督部門統計:我市從事食品生產的企業有70%的小作坊無證生產經營,這些企業從業人員素質低、場地不固定、衛生條件差、生產設備簡陋,因監管主體不明、監管手段缺失、產品質量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工商部門統計資料顯示:全市共有食品流通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食品經營戶3444戶,有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兩證齊全的2881戶,有營業執照無食品流通許可證的食品經營戶800戶,無證無照戶數統計不詳,主要是食品小作坊,偏遠的農村和山區、三輪車等流動食品攤擔。形成上述結果的根本原因是:市場監管主體不明,市場執法主體不清。監管商品市場涉及公安、工商、城管、商務、衛生、農業、技術監督等16家單位,有的各司其職、各自為政,不能形成合力。涉及農村商品流通的一些重要法律法規仍未出臺,有些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多頭執法等現象,有些部門以罰代管干擾了商品流通的正常秩序。農村市場劣質商品流通,消費者的利益受到了損害,多家單位共管市場,市場監管總不倒位。多個部門共管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四)資金籌措困難、市場建設步履維艱。
公益性商品市場建設資金的籌措非常困難,如農貿市場的建設的土地征用費昂貴、投資大、回報低、社會投資積極性低,大部分已建市場由于后續投入不足,導致設施老化,功能萎縮等系列問題,臟亂差現象普遍嚴重,由于投資主體資金鏈的斷裂,升級改造舉步維艱。
我市新興行業的商品市場如二手車市場、報廢汽車市場、醫藥藥品、食品市場等屬微利和準公益性行業。還處于雛形,剛剛起步,目前以租用場地的方式經營,各項設施設備沒有完善。因為土地征用難度大、費用昂貴,投資大、回報低、社會投資吸引力小、市場建設無從談起。
(五)“重”建設布點,“輕”培育搞活的問題比較嚴重。只強調建設市場,忽略對市場的培育是我市商品市場建設中的通病。培育市場的優惠政策牽涉到部門利益,眼前利益,許多相關的職能部門不能行之有效的執行到位,認為市場興旺是經商戶個人的事的觀念普遍存在的,致使我市多處市場“場內空空如也,場外交易火熱”的現象時有發生。
四、“十二五“期間城鄉商品市場建設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一)加強城鄉市場一體化規劃管理。規劃是城鄉市場一體化的“先行者”,城鄉市場體系建設要以科學、合理和適度超前的規劃為指導,要根據我市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結合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制訂出城鄉市場一體化建設近期和中、長期規劃,通過做好縣域城市市場和商業網點規劃,指導村鎮各類商品市場建設和商業網點建設,把村鎮建設成為有地方特色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型村鎮、繼續深化、推進“萬村千鄉工程”的建設,進一步推進城鄉市一體化工程。
(二)加快中心城區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步伐,逐步推進縣級城區農貿市場和鄉鎮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五年內,中心城區完成30個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政府要在財政資金上給予適當支持,縣級城區及鄉鎮完成50個農貿市場的標準化改造,縣級財政要給予支持,逐步取締馬路市場,營造舒適的人居環境,切實解決農產品“賣難”,切實做到方便民眾,澤惠民眾。
(三)加快各類新興商品市場建設和培育。重點建設以產業為依托的鋼材及其延伸產品市場、農機機電市場、煤炭機械市場、有色金屬市場、特種陶瓷市場、第三方物流市場;以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的汽車貿易市場、二手車市場、報廢汽車市場、小商品市場、醫藥市場、食品市場;以民生為重點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標準化農貿市場;加大力度培育商貿龍頭企業。培育交易額超過50億元的市場5家,年交易額30億元的市場10家,年銷售額過5億元的龍頭企業10家。
五、對策和建議
(一)盡快出臺全省加快物流業發展的具體政策,出臺公益性商品市場建設的優惠政策。物流產業是新興行業,也是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的行業。食品(包括農產品)、藥品等商品市場的建設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投資大、回報低、建設項目用地應當予以劃拔或等同工業用地的政策。
(二)加強城鄉商品市場規劃管理,盡快出臺商業網點和商品市場管理條例。從立法層面確立商品市場建設和商業網點建設的重要性,明確執法主體,從基礎上解決市場建設的規劃、土地、建設標準和要求、管理主體、執法主體等問題。
(三)加快農村商品市場的建設改造。農村鄉(鎮)商品市場建設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真正做到“工業品下得去,農產品出得來”,真正發揮流通對經濟的拉動和對新農村建設的推動作用。
(四)積極推進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與農產品基地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長期供求關系,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戶通過自建基地、基地指導、優化產品結構等方式與基地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合機制等的“農批對接模式”;鼓勵大型超市、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等與從事鮮活農產品生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展農超、農企、農校對接,實現農產品直供、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損耗、保障食品安全等的“農超對接模式”;鼓勵和支持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鮮活農產品配送中心和當地批發市場建設農產品集配中心的“直接配送模式”。農產品現代流通是一種新型的流通模式,省政府要在政策和資金上予以重點扶持,切實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
(五)建設性地推進商務執法試點。我省分兩批共有八個地、市列入全國商務執法試點,省政府要打破以往的條條框框,改變商務執法過程中不能明確執法主體的現象,要盡快出臺商務執法試點的地方性法律法規,明確市場執法主體,改變商品市場由多家單位齊抓共管,結果是誰都管不了的混亂局面。
點擊次數: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