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核心提示
幾年前上映的電影《無間道》三部曲,憑借“臥底與反臥底,內鬼與反內鬼”的離奇故事和劉德華、梁朝偉等明星演員的精湛表演,成就了中國電影的一段佳話。
而在現實中,公司與公司之間因為競爭關系,也常常出現類似驚心動魄的事情:互派“臥底”,甚至花巨資收買對手的設計人員。近日,新報新聞熱線就接到了義烏一家房產中介公司負責人打來的電話,他向我們傾訴了“被臥底”的煩惱與憂慮。
典型故事〉〉〉〉〉房產中介公司“被臥底”
義烏邀巴巴房產中介公司坐落在義烏江東街道。昨天,該公司負責人鄭先生介紹,10月初,一名姓徐的小伙子應聘到公司上班。在簡歷表上,小徐填著今年6月前曾在義烏另一家房產中介公司上班,離職做起了電話營銷,此后再未涉足這一行業。
但剛上了一天班,小徐就拉邀巴巴公司的員工“反水”———勸說公司員工將“訂單”拉往另一家房產中介公司交易,并承諾給總傭金額70%的提成。
小徐上班第二天,有員工將這一情況反饋給鄭先生。鄭先生派一名員工故意去探聽情況,結果果然如此。鄭先生悄悄將對話錄了音。隨后,他派人打電話給另一家房產中介公司,詢問是否有一名叫小徐的員工,得到了肯定的答復。
了解了基本情況后,鄭先生叫來小徐,將問題擺上桌面。他向小徐提出兩個要求:一是道歉;二是賠償經濟損失。但話不投機半句多,雙方沒有談攏。
“小徐臨走前,撂下一句‘你不要采取什么行動,否則對你也沒好處’就離開了。”鄭先生說,后來此事不了了之,但他一直非常氣憤。他說,對方承諾給總傭金70%的提成,事實上這么高的回報在業內是很難做到的。鄭先生說,目前義烏房產中介行業,10%~40%的提成比例是比較常見的,如果公司大的話,提成比例更低。他自己公司的傭金提成為18%,對方卻開出70%。小徐來到公司后,還看了自己公司的一些房源、客戶信息。他認為,小徐的做法,會擾亂二手房中介市場,并引發惡性競爭。
昨天,記者致電小徐求證這一說法。小徐在電話中矢口否認“臥底”一說。他表示,他確實有個朋友在鄭先生口中的那家房產中介公司上班,不過他不是那個公司的員工。他得知邀巴巴公司有個員工想將手上的一套房源脫手,他只是介紹一個“門路”而已。
對此,鄭先生不置可否。他說,發生此事,在自己公司內部或多或少激起一些負面影響。不過,他聊這件事,并不是針對某個人。
記者求證〉〉〉〉〉派“臥底”現象很普遍
目前,義烏有4萬家工業企業,涵蓋各行各業。記者了解到,“派臥底”、“偷技藝”的做法,在義烏一些工業企業是較為普遍的。
義烏曾流傳這樣一個小故事:義烏某企業主為學習廣東一家玩具企業的設計和制造工藝,專門派自己的小舅子到廣東偷師學藝。這個小舅子喬裝打扮后,臥薪嘗膽大半年,終于學到了相關技術回家。爾后,這家義烏公司將這些技術融匯貫通,一年就賺回了上百萬元錢,甚至做得比廣東的企業還好。
昨天,義烏一家塑膠廠負責人朱先生告訴記者,這種事情他們也做過。他們曾派人到寧波一家塑膠公司應聘當機修工。這名“臥底”腦子靈光,就是缺乏耐心,上班時一會去倉庫轉轉,一會又到銷售部門探聽虛實,不久被人看出端倪,換了崗位,只好辭職。
不過,他表示,他們偷師學藝的對象———寧波某塑膠公司,其實也曾派人到另一家公司偷師。只是對方采取的方式更直接,用10萬元錢買通對手的設計人員。
每年一度的義博會,被認為是一些新產品、高新技術發布的平臺。每年這個時候,記者總能看到一些展位上貼著醒目的告示:同行禁止入內,產品禁止拍照。曾有商家告訴記者,他們這么做,就是怕同行偷師。
“有時我們設計一個產品,別人會模仿我們;別人設計出好東西,我們可能也會去仿照生產,或者適當改進,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曾在義博會上貼出“同行止步”告示的浦江愛德水晶工藝品有限公司生產部負責人芮黃浦坦承,有些設計,他們只對到廠里來的大客戶開放,而大多時候,商業和技術“間諜”也是防不勝防的。
律師說法〉〉〉〉〉商業秘密的法律解釋
昨天,浙江商城天馬律師事務所律師朱新民介紹,有關商業秘密,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規定,所謂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朱新民介紹,遇到被“偷師學藝”的情況,首先要判定被偷竊的是否屬于商業秘密及有沒有造成損失。
朱新民說,防范商業秘密被盜,公司一方面可以通過制度防范,比如與員工簽訂保密協定等,另一方面也可通過技術防范,防患于未然。“偷竊商業秘密,一般都涉及民事賠償,如果造成重大損失,也可能觸犯刑律。”朱新民說。
網友熱議〉〉〉〉〉凡事要講商業道德
昨天,記者在“新報8樓”3號會客廳等QQ群內聊起這個話題,部分網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網友“駕校張教練”說,“偷師學藝”行為在商業社會防不勝防,但它不是挖人墻角,不應超越道德底線。
網友“非常時速”認為,學習其他公司的產品設計與技術在當今社會已很普遍,有些行為是否屬于“偷學”,有時很難判定。但自己打工學技與雇人“偷技”還是有區別的,后者明顯抱有商業目的,并可能會傷害別人的利益,所以要區別看待,防止不正當競爭。
大部分網友認為,良好的商業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營造,商業社會就得講究商業道德與誠信。
新報快評〉〉〉〉〉企業應學會自我保護
社會是在競爭中前進發展的,“臥底”事件的頻發,側面反映了當今經濟社會的高度競爭化。在義烏等一些民營經濟高度發達的城市,模仿被一些人認為是創業起家的捷徑,“臥底”也并不鮮見。但我們仍要看到,商業競爭、刺探情報,也有輕重之分,也有可為與不可為之分。我們在做這些事時,不應超越道德底線,更不能超越法律界線。
當然,在譴責“臥底”行為發生時,企業也應該學會自我保護。商業社會的理想狀態是:所有企業產品都靠自己研發、生產,或者通過購買或合法途徑取得。當然,競爭環境不容許我們處處理想化,但我們也要看到,社會在進步,法律在完善。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本地企業,比以前更加注重產品設計、技術創新,也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競爭也越來越多維化。
點擊次數: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