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產業深度對接合作是經濟功能性一體化與緊密經貿聯系的 主要體現。推進閩臺產業深度對接合作,是形成兩岸經貿合作的緊密區域并發展福建自身經濟的一個重要方式。當前,兩岸全面直接“三通”基本實現,兩岸經貿關系正常化正在推進,兩岸關系初步邁上和平發展的軌道。這為推進閩臺產業深度對接合作以形成兩岸經貿合作緊密區域提供了歷史機遇與現實可能。而《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既明確要求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兩岸經貿合作的緊密區域”,更為推進閩臺產業深度對接合作以形成兩岸經貿合作緊密區域賦予了的特殊政策支撐。新形勢下,福建應抓住機遇,推進閩臺產業深度對接合作,以形成兩岸經貿合作緊密區域。基于福建現有的基礎條件與對臺經貿合作的可能性,筆者認為,當前推進閩臺產業深度對接合作以形成兩岸經貿合作緊密區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其一,構建產業對接與聚集機制
總體說來,要制定臺商投資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促進政策,以各類特殊經濟區為招商引資平臺,依托現有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建設產業對接合作聚集基地,構建產業對接與聚集機制,積極承接臺灣現代產業轉移。具體而言,應采取如下舉措,以構建產業對接與聚集機制,提升海峽西岸經濟區對臺灣產業的招商引資競爭力與對接承載能力。
一要擴展產業對接合作平臺,建設產業對接合作聚集基地。應將福建現有的高新技術開發區、臺商投資區合并與擴區至福建省行政區范圍,將現有的經濟特區、高新技術開發區、臺商投資區、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等方面的特殊政策統一實施,促進臺商投資區、各類開發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功能整合,提高產業承載能力,加快廈門灣、閩江口、湄洲灣等沿海一線的產業對接集中區建設,培育發展產業對接專業園區,促進閩臺產業對接進一步集聚、提升。
二要健全產業鏈,提升產業合作關聯度。以電子信息、石化、機械、船舶、冶金、新能源、生物醫藥、食品、創意、新材料等產業為重點,加快建立與臺灣產業相配套的以及大陸臺資企業所需的零部件、原輔材料中心,健全產業鏈,提升產業合作關聯度,促進閩臺產業融合。
三要開放投資領域,降低投資門檻。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下放投資審批權,放寬產業開放政策,允許臺資、外資進入法律法規未禁止的、不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與領域,允許臺資、外資進入基礎實施、公用事業、社會事業與金融服務業等領域,放寬臺灣及外國商業零售企業、貿易公司、物流企業、旅行社、信息咨詢會展服務企業、醫療教育機構以及其他工商服務企業的準入條件和引進范圍。
四要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內的投資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并比照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稅收優惠政策,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內的內資企業予以提高計稅工資標準的優惠,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內行業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擴大抵扣范圍,實行消費型增值稅政策,對企業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予以加速折舊的優惠。
五要加大資金投入和項目支持。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和中央預算內投資,以及其他中央專項資金,都要加大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扶持力度,特別要加大對原中央蘇區縣、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時,福建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等參照執行中部地區政策,福建原中央蘇區縣參照執行西部地區政策;適當降低中央投資項目地方投資比例,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和重大項目建設,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專項補助;對具有全國或區際意義、有助于形成海峽西岸經濟區整體競爭力的項目,在項目布點與審批、土地利用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其二,開展產業、園區、縣市對接合作
要積極開展產業、園區、縣市對接合作,以行業對行業、園區對園區、縣市對縣市等多種方式,促進閩臺產業對接合作。
一是開展產業對接。要依托各類產業園區,著力推進與臺灣先進制造業、金融服務、旅游會展、航運物流、商貿、文化創意等方面產業的對接,推動形成以電子、機械、石化等產業為主導,以廈門灣、閩江口、湄洲灣等沿海一線的閩臺產業對接態勢和經濟合作布局,促使福建由輕型產業結構向重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形成上、中、下游產業相互關聯、相互配套的分工體系,從而使區域產業聯合邁向規模化、系統化與長期化。
二是開展園區對接。要推動在福州、廈門等地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保稅港區等各類園區與臺灣新竹、臺中、臺南等地的科學工業園區、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港區等各類園區的對接與合作,促進共建合作園區,共推技術標準,共創品牌。
三是開展縣市對接。要推動福州、廈門、泉州、漳州等城市與臺北、高雄、基隆、臺南等城市建立城市聯盟,開展市(縣)域經濟合作。
其三,加快現代服務業對接合作
制定閩臺現代服務業全面對接規劃,打造閩臺現代服務業合作基地,促進閩臺現代服務業對接合作。
一要鼓勵支持臺商以獨資或控股方式,投資福建服務業,積極引進科技研發、航運物流、現代金融、旅游會展、商務營運、醫療衛生等現代服務業,吸引臺資企業在福建設立研發中心、運營中心、銷售中心、商務中心、采購配送中心和地區總部,積極發展閩臺服務貿易合作,提升閩臺服務業合作層次與結構。特別是,引進并扶持一批集運輸、倉儲、配送、信息于一體的現代物流企業,不斷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增強區域經濟輻射能力。
二要以金融、商貿、物流、會展、旅游、文化、會計、醫療、分銷、信息服務、IC設計、商標代理、專利代理、管理咨詢、專業資格認證等方面加強閩臺合作。
三要放寬臺資中介機構的準入限制,積極引進臺灣知名中介服務機構,支持閩臺中介服務企業的聯合、兼并與重組,深化閩臺服務業合作水平。
四要爭取設立兩岸金融合作試驗區,試辦兩岸貨幣兌換與清算以及離岸金融業務,降低臺資外資金融機構進入門檻,打造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推動兩岸金融合作邁出實質性步伐。
其四,提升農業合作水平
進一步加強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建設,努力將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建成臺灣農產品輸入的區域物流集散基地、臺灣農業外移的吸納基地、臺灣農民再創業基地和農產品加工出口基地,充分發揮窗口作用、示范作用和輻射作用,提升閩臺農業合作水平。
一要大力推進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積極引進臺灣農業資金、技術、良種、設備等生產要素,促進閩臺農業深度對接。鼓勵臺商以合資、合作、獨資、承包、租賃、參股、收購等方式投資農業領域;鼓勵臺灣杰出農民帶資金、技術、良種等到福建投資;鼓勵臺灣同胞來閩開展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市場開發與產銷組織、農業生物技術、休閑觀光農業、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等領域的合作。
二要加快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廈門高崎閩臺中心漁港、霞浦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的中心漁港、海峽兩岸(福建東山)水產品加工集散、泉州閩臺農產品市場、福州海峽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基地建設,打造兩岸農產品集散中心,提升廈門、漳州、南安、東山、霞浦等海峽兩岸農(水)產品集散中心和市場功能。
三要加快建設農產品出口加工基地和臺灣農業技術、新品種推廣中心,加快閩臺良種引進繁育中心和示范推廣基地建設,加快建立一批閩臺現代農業合作示范區和加工區。
四要開辟臺資農業企業融資渠道,支持臺資企業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合作層次,深化合作成效。
五要加強兩岸農民合作組織交流,推動兩岸共創品牌農業,促進生產、銷售、管理、服務多方位合作。
其五,深化旅游對接合作
深化旅游對接合作,促進海峽旅游區的形成與發展。
一要完善閩臺旅游合作機制,加強與臺灣旅游機構的交流合作,深化閩臺旅游景區對接,實現優勢互補、資源互享、信息互通、市場互動,共推海峽旅游精品線路,做大“海峽旅游”品牌。
二要提升“小三通”黃金通道,增強中轉銜接服務功能,推動中央準許所有大陸居民和來大陸交流旅游的境外民眾可經由福建港口赴臺澎金馬地區交流、旅游,準許所有大陸居民可以自由行方式經由福建港口赴金馬澎地區交流、旅游,從而擴大大陸居民從福建口岸赴臺旅游;與此同時,要積極開拓臺灣旅游市場,加強入臺旅游推介,擴大臺灣同胞來福建旅游。
三要積極開拓臺灣旅游市場,加強入臺旅游推介,擴大臺灣同胞來閩旅游。
四要推動臺胞來福建設立獨資旅行社或合資旅行社,推動福建本地旅行社優先到臺灣島內或金馬澎地區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
五要通過擴大海峽旅游博覽會和一系列大型對臺旅游節慶活動的影響力,構筑海峽旅游交流合作平臺。
其六,提升產業對接合作的技術含量
加強技術創新合作,提升產業對接合作的技術含量,促進產業技術升級。
一要注重對臺高科技產業的招商引資,擴大在光電、軟件、新材料、電子信息、精密儀器、生物科技、外包服務等領域的對臺交流合作。
二要加大智能電子、數控機床、環保、生命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對接力度,以高新技術為導向,推動臺商投資區產業升級,提升臺商投資區對高新技術的產業帶動和輻射作用。
三要辦好臺灣學者創業園、臺灣中小企業創業園,建構全方位的創業服務扶持體系,為臺灣科技人員提供高層次創業平臺,增強福建對臺灣科技產業轉移的承接能力。
最后,做大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橋梁平臺
要推動舉辦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博覽交易會,推動赴臺舉辦各類商品展,繼續辦好4?8臺交會、9?8投洽會、5?18招商會、6?18科技成果交易會、兩岸旅游交易會、海峽論壇、兩岸農產品產銷論壇等重大涉臺經貿盛會,做足特色,做大影響,做響品牌,從而做大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橋梁平臺,強化和提升福建作為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前沿平臺、活動基地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作者為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點擊次數: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