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加拿大復制義烏小商品城靠譜嗎
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義烏的吸引力毋庸置疑,可是想要在市場容量有限的加拿大復制“義烏小商品城”,不但要帶商品來,還要帶商人及整套的經營運作經驗來,這樣的模式,究竟可不可行呢?
在加拿大復制義烏小商品城模式靠譜嗎 最近,加拿大廣播公司Radio Canada以“神秘的中國商人要來魁北克并改變規定”為大標題,稱中國的一個公司(Min Ying Holdings)正在推進一個耗資超10億加元的國際貿易中心的項目,該項目最終將落戶于蒙特利爾南岸的隆格伊市(Longueuil)。
根據報道,這個商貿中心實際上是一個縮小版的中國義烏商貿城,規模大小將和“宜家”差不多,里面分設數百個攤位,每個攤位代表一個中國制造商及其產品。發展商希望這個魁北克“小義烏”能成為北美的一個直接批發樞紐,商家可以繞開中介,在此直接向中國企業訂貨。相應的,預計將有1000名中國商人及他們的家人來到蒙特利爾以及周邊地區。
消息一出,各方熱議。一些市議員表示從來沒有聽說此事,當地居民也頗有非議:為什么我們是從媒體而非正式渠道得知市政府要賣地皮的消息呢?這么大的項目,有沒有經過多方論證和嚴謹評估?而且,這1000名商人將以什么簽證形式過來呢?不聊不知道,聊著聊著,連帶著對這個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大家也覺得有點不靠譜起來。
坦率的說,在加拿大,越開勢頭越猛的Dollar店和街頭巷尾的雜貨小店里,商品來源中,不說100%了,至少7、80%是made in China,這里面又大部分是來源于義烏。如果能以更低的代價,將更豐富的義烏商品帶到加拿大來,何樂而不為呢?
而對精明勤奮的義烏商人而言,雖然全世界都可以是“義烏商貿城”,可在非洲這些地方做生意,錢好賺但沒有安全感,加拿大則是一個法治國家,治安相對有保障,再加上良好的空氣質素、食品安全和教育體系,如能在此落腳,的確有較大的吸引力。
但現實情況是:類似創建義烏小商品城的項目倡議,在加拿大不是第一次提及了,卻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并沒真正在零售或批發市場上激起什么波瀾。
早在2006年,就有人在華人論壇上提議,引進國內的小商品批發商,在安省的鋼鐵重鎮Hamilton經營商貿城,理由是多倫多這么多的雜貨店DOLLAR店都是潛在客戶,不怕沒生意。發起人很熱心地向市政府提出了書面建議,得到的回復是研究再研究,后面就沒了聲響。
2014年下半年,位于大多倫多地區風景宜人的小城Stouffville的“北美義烏商貿城”項目,倒是在華人圈里熱火了一陣。
公開的宣傳資料稱,該項目第一期占地超過20英畝,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呎,約有1000個單位,1500個停車位。在已出售的單位之中,四成是本地的買家,六成是來自中國的買家,預計將于2015年末試營業,2016年全面開業。
至于開篇提到的蒙特利爾的義烏小商品城項目,其實也不是新鮮事,2013年就有報道稱該項目將落腳蒙特利爾北岸的拉瓦爾市( Laval )和沃德勒伊 – 多里昂( Vaudreuil-Dorion)市,但后來并沒有落實。
沃德勒伊 – 多里昂市的市長蓋伊•皮隆(Guy Pilon)說,兩年前他拒絕了這個項目,一是擔心對本地供應商及零售商造成沖擊,二是認為“中國人不明白在魁北克、在加拿大、在北美是如何運作的…他們提出在水邊建1000棟房子,沒邏輯。我現在想看看這個項目到底會給隆格伊市附近的商家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對一個新商場的興建與經營而言,有人唱衰有人捧場,都不是特別稀奇或出格的事。但對于那些來自中國的買家,有一件事卻是切實需要提醒的:你買這些商鋪是準備出租呢,還是自己做生意?租的話怎么跨洋管理,自己來加拿大做生意的話簽證怎么辦?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北美義烏商貿城”發售時,曾有個別中文銷售廣告則稱:15萬加元投資=1個加拿大義烏商貿城商鋪+加拿大多年往返簽證+工作簽證+……但眾所周知,加拿大工作簽證的獲取有其固有的要求及流程,上述表述,其實已經涉嫌誤導。
而蒙特利爾的這個項目,投資者怎么來加拿大也是個問題。魁北克有自己的投資移民項目,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的配額為1750人。但魁北克省移民部長辦公室明確表示,并不了解有關這1000名中國商人的事宜。
更大的不確定性則在于未來的經營管理模式。
如果以來自中國的廉價小商品的零售為主營業務,暫且不論受眾,至少大多倫多地區已不缺乏相關的市場。華人聚集的萬錦市,有太古廣場、錦繡中華,到里面一看,完全是個小型的義烏商品集散地,筆者第一次去的時候,還以為是到了杭州的“環北小商品市場”。建設中的商貿城所在的小城Stouffiville,距萬錦市中心不過10分鐘車程而已,兩者的覆蓋范圍有極大的重疊。
如果以批發為主營業務,則必須考慮客戶群體定位的問題。加拿大市場容量有限,大客戶往往有自己穩定的供貨渠道,小微客戶則一般從Dollarama,Costco等大型連鎖公司進貨,那么新建的商貿城必須在價格上更有優勢,才能吸引客戶。
但問題來了:現有的經營模式是否能有效實現規模化,以降低價格?即便價格下來了,如何保證質量管控,從而在“價廉”與“物美”之間取得平衡?甚至我們還可以合理質疑,在電子商務網站全球盛行的今天,為什么一定需要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物理性質的展銷平臺,來實現將商品從中國賣到加拿大甚至整個北美的夢想呢?
遠景很美妙,現實很骨感。種種桎梏,恐怕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之道。但愿當下的諸多嘗試,最終能有令人驚喜的結果。
(本文作者介紹:資深金融從業人員,現居多倫多,從事金融理財服務工作,媒體專欄作家。)
點擊次數: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