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探訪北京即將消失的服裝批發市場
新華網北京1月21日電(苑蘇文、孫云帆、高博)距離過年還有不到一個月,40歲的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以下簡稱“動批”)的商販石先生提前開始了年終清倉大甩賣,這兩年他在“動批”的生意越來越難做,收入甚至比過去“好的時候”少了一半。
石大哥所在的“動批”是北京居民淘換廉價服裝鞋帽的“勝地”之一,這個如農貿市場般喧囂的服裝批發市場兼收并蓄,是外地人在北京從事小生意的淘金地。
不過,在首都近些年的發展規劃中,“動批”卻是一片注定要“消失”的地界。據其所在的西城區政府透露,2015年,西城區將完成10%的“動批”商戶疏解,預計有1300戶。
面對即將被疏解的命運,“動批”商戶們的“淡定”反應,和周邊地區的熱切,都有些讓人出乎意料。
北京“動批”商戶:搬遷不是主要煩惱
成立近30年的“動批”從最初的幾家路邊服裝攤位,壯大成為擁有12棟批發兼零售的商場,以及兩棟正在建設中的新樓的廉價服裝交易中心,這些建筑共占地8萬平方米,日均人流量近10萬人。
1月11日,在“動批”活躍12年之久的天皓成服裝商場被正式摘牌,清空后,將被改造為金融寫字樓。印證了從2013年底就開始傳出的“動批搬遷”消息的真實性,“動批”這個外地小商戶聚集地的消失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搬遷對于大多數商戶來說,并不是最大的煩惱,近幾年,“動批”的銷量走了下坡路,這讓石先生體會到加絨打底褲也擋不住的寒意。
“我已經有將近兩年不敢囤貨了,都是庫存清空后再進貨,不像以前,一個月來幾次貨都是固定的,肯定能賣完”。他說。
石先生并不是經濟學家,因此對銷售額下滑原因也分辨不清,“就是賣不動,整體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社會各方面都不太好。”他說。
前幾年,由于孩子無法在北京就學,本是和石先生一起打拼的妻子返回老家照顧孩子,留他一個人在北京。“我很多朋友都決定過完年后就不回來了,現在扣掉進貨的運費、成本和租金,一個月也就掙三、四千,太少了。”他說。
在“動批”賣毛衣、打底衫的陳大姐認為網購的興起是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像淘寶那種網店,不用租店面交租金,面對的客戶還是全國的,我們‘動批’沒法比呀,每年租金十幾萬不說,面對的也就是北京的一小部分人群。”陳大姐今年35歲,和丈夫從福建到北京打拼10年了。
由于服裝批發市場不景氣,陳大姐的老公已經率先轉行“探路”別的行業。這也讓她對搬遷的消息很“淡定”:“在哪兒賺錢不是賺?”
北京市政府并沒有對這一項涉及數萬家商戶的搬遷行動設定“時間表”,但“動批”數十棟商場大樓也已經有了改造方案,比如將引入自主品牌設計師工作室、電子商務或將小攤的位置換成更大型的服裝店等等。
河北眾地區:爭當“第一備胎”
與石先生的“淡定”不同,54歲的安徽人張永勝已經開始尋找出路,他把目光投向了位于河北廊坊市內的新動批紅門服裝城(以下簡稱“新動批”),廊坊是河北最靠近北京的城市,市區距離天安門只有40公里。
1月4日,張永勝在廊坊“新動批”的女裝店開業,當天促銷的銷售額達到一萬多元,不過,這幾天顧客減少,平均每天賣出10多件衣服,而在北京的時候,這一數量是30多件。
“人流量和北京還是有差距,顧客多是本地或者周邊縣市的,外地的很少,另外,貨物托運呀,物流方面還需要加強,沒有北京方便。”張永勝說,廊坊的市場“還得慢慢培育”。
張永勝一家三口從安徽到北京打拼已滿20年,從一開始的早市、夜市的地攤,到服裝市場,再到商場一條街都經歷過,面對被遷出的命運,他想得很開:“北京要升級改造,我們這些低端零售業遲早要遷出,還不如早走做準備,在哪里賺錢都是賺。”
“新動批”并不是即將遷出北京商戶們的唯一選擇。去年5月,聚集在京南大紅門的8家批發商場與廊坊市永清縣簽訂初步協議,集體落戶永清國際服裝城。與此同時,位于河北保定的老牌箱包批發市場集散地,白溝小商品批發市場也向北京的商戶拋出了橄欖枝。
相較之下,雖然在之前并沒有高調進行宣傳,但元旦開業的“新動批”提供的兩到三年租金免費的優惠,率先吸引了不少商戶轉投其中。
“我在北京的攤位租金一季度就5200元,倉庫租金一個月1000多塊,這些都基本上省下了”。來自河北的商戶辛德印說,他是河北人,曾經在北京西紅門的盛宏達批發市場賣了8年童裝。
“這批入駐‘新動批’的商戶,不少都是在北京有店,在這邊又選了個鋪子,基本上是把我們當‘備胎’,但我覺得這沒關系,只要他們把我們這里當第一備胎,我們就成功了。”廊坊新動批紅門服裝城總裁劉智勇說。
目前為止,“新動批”共吸引了約1500戶商家入駐,其中七成來自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與大紅門批發市場。
北京留不下,河北不想去,怎么辦?
坐在位于“動批”的自家化妝品小店里,“85后”小過為自己考慮過很多出路,但唯獨沒有去河北發展的選項。
“廊坊我不想去,如果過兩年非得搬遷,我就不干這行了,或者和父母回老家”。他表示自己已經下了決心。
小過是安徽巢湖人,他的化妝品小店位于“動批”金開利德商場二層的一個轉角處,由于父母之前在北京做生意多年,三年前,小過和妻子從老家到北京和他們匯合,他承認北京消費水平高,壓力也很大,但就是有一股“魔力”吸引著他。
“北京和其他二線城市的發展水平和城市觀念完全不一樣,北京更前衛。”他說。
而包括陳大姐和石先生在內的不少“動批”商戶也放棄了轉戰河北的想法,因為他們認為河北的批發市場“還是不如動物園成熟”。
“十年前動物園就名聲在外了,市場規模很成熟,再加上靠近市中心,地鐵公交便利,離北京北站火車站也很近,很多人都認為在這里發展肯定有利可圖。”陳大姐說。
如此黃金地段,卻不會永遠屬于外地人聚集做小生意的“動批”。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第三條中心城調整優化的規定,“與現代國際城市形象不相符合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應加快整治和搬遷。”
“動批”并不是唯一將被搬遷的批發集散地,散落在北京城各處的其他服裝批發市場、水果批發市場、電子批發市場也將陸續得到整治。
當真正嚴肅地考慮起搬遷,石大哥還是充滿不舍。“要是不搬遷,我覺得我可能還會在這里賣10年,畢竟很多東西都在這里,也不是說撤就撤的”,他甚至想,在“動批”改造之后,如果顧客數量增加,他或許也把自己“升級”一下,繼續留在“動批”。
點擊次數: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