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美國圣誕中國夢 義烏節日飾品通往美國之路
據僑報網報道,童話故事里,圣誕老人的故鄉有一個玩具工廠,世界上的圣誕禮物都來自那里。但現實生活中,世界60%圣誕用品都誕生于中國義烏。過去10幾年來,“中國牌”的圣誕物件已經成為諸多歐美國家的“標配”。
隨著全球經濟下滑和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中國的小商品經濟正在逐漸趨于邊緣化。為了挽救逐漸式微的圣誕用品行業,義烏的商品生產者們正在努力朝著線下線上一體化銷售轉型,并籌謀把實體店搬到美國,以減少中間環節所耗掉的利潤“剪刀差”。這些野心勃勃的中國商人表示,“不久后,我們將在美國本土點亮義烏的圣誕樹。”
中國制造標配了美國圣誕節
圣誕節來臨,商店里人流涌動,人們習以為常地采購每年的圣誕“標配”物件。
地球的另一端,中國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圣誕用品供貨商告訴記者,美國民眾每購買10棵圣誕樹,就有6棵來自中國義烏,這些漂洋過海的圣誕物品在過去10幾年來一直是美國市場上的熱銷品。
在中國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的官方電商平臺——《義烏購》上,通過網站的360度全景呈現技術,記者看到了圣誕物品的廠商陳永平家的實體店鋪:幾十平米的商店內擺滿幾百棵1.5米到2米左右的人造圣誕樹。
“這些只是一小部分,全部類型的圣誕樹,商店都放不下。”陳女士表示,自家工廠的人造圣誕樹年產值在1000萬(人民幣)以上,80%以上用于出口。
在沃爾瑪商店里,正興致勃勃地挑選圣誕樹的人們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所挑選的每一棵圣誕樹,都已經歷了重重遴選:首先是美國采購商先按照大眾的喜好,預設了受歡迎的圣誕樹類型;其次是工廠按照訂單生產出真實的人造圣誕樹;隨后,外貿商把圣誕樹打包裝箱,一段顛沛的歷程后,沒有損壞的樹才可能出現在美國沃爾瑪等超市。
有12年行業經驗的陳永平向我們描述了人造圣誕樹的跨國歷程,“每年9月之前,美國采購商查看了店里的樣品設計后,挑中某些款式,交下了訂單。隨后工廠日夜趕工,完工的圣誕樹被交到外貿公司處,他們負責打包裝箱。兩個月左右后,義烏的圣誕樹或許就會出現在美國市場上。”
“美國采供商是國際采購商中最為嚴苛的,各種認證標準比較復雜,一般的商家接到單子量不多。”《義烏購》的海外拓展經理唐文華表示,在他看來,嚴苛的標準下,每一棵到達美國的圣誕樹都是某種程度上的幸運兒。
不知道圣誕節的圣誕制品工人
中國義烏的圣誕用品行業有兩個旺季,分別是每年3到9月的外銷旺季和10到12月的內銷旺季。目前為止,外銷旺季是義烏圣誕行業主要的利潤來源。一般在行業內年份久、客源穩定的商家只要按時按點接訂單就能讓廠里的機器一年到頭都保持運轉。
李俊(化名)是中國義烏小商品城某家工廠的工人,該工廠主要生產紅色雪花等圣誕飾品。李俊負責把原料泡在裝滿紅色染料的染色缸里,攪拌染色后,再撈起來晾曬。
在大批量訂單涌來的7、8、9月里,工人李俊都圍著一個紅色的染缸周圍,重復著流水線工作。
“我都快不用染發了,”電話中,這個工人帶著濃濃的鄉音。整個旺季,李俊的眼前都是一片紅色。恐怕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了,這一季下來究竟做了多少朵圣誕雪花。
事實上,他對圣誕節也所知不多,“我不太清楚圣誕節,大概是外國人的新年吧!”李俊補充道,“我兒子上高中,他告訴我的。”
在義烏,圣誕物品的制作分工極為細致,圣誕樹、圣誕雪花、圣誕帽、圣誕彩條等,這些圣誕物件幾乎都被肢解成每一個流程。整個生產旺季,這些流水線上的工人每天的工作達12個小時以上,幾乎天天如此,因為工資是按件計算,他們得搶時間。
“圣誕樹的生產周期還算比較短,像一個電動圣誕老人的生產流程要花2個月。”義烏玩具協會的理事虞巧芳補充稱,“做電動圣誕老人,需要先制樣板,然后造模具。圣誕老人頭飾、衣服等掛件都需要手工制作,眼睛和鼻子這些部件,需要手工一點點粘上去。”
伴隨著高效的流水生產線,“中國牌”的圣誕物件已經成為諸多歐美國家的“標配”。只是,在物品所包裝的圣誕季里,在圣誕物件構筑的節日氛圍里,一旦撥開層層外殼,剩下的就是真相:于眾多過節的美國人來說,是生活;于大洋彼岸的義烏工人和生產者來說,是生存。
中國圣誕產業的邊緣化危機
回溯到1992年,深圳、廣東等中國沿海城市承接了香港、臺灣圣誕用品產業的轉移,圣誕用品開始起步。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廣東、深圳的圣誕用品生產行業開始逐漸式微。因為有上游產業鏈發達、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義烏成為了承接中國圣誕用品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
一位匿名的生產商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最開始生產一些很簡單的產品,比如一個孤零零的圣誕球,或者一個個單獨包裝的圣誕鈴鐺。后來不斷改良產品,把五顏六色圣誕球像彩燈一樣穿成了一串;將幾只鈴鐺綁一起,加上蝴蝶結,組合成一個更復雜的裝飾品;以前原本是空心的圣誕花環,中間也早就加上不同的裝飾,加上一只扎著絲帶的禮物盒,或者一只正在奔跑的馴鹿。
這樣的配置逐漸被國際采購商喜歡,目前已經有5萬多國際采購商常駐義烏。到現在,義烏已擁有圣誕用品企業近1000多家。據中國義烏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到11月,義烏出口圣誕用品2.2億美元,同比增長達25.2%。
不過,比起逐步上升的數據,生產商們卻發出了一致抱怨,“盤子大了,搶食的人也多了。但出口產品的價格并沒有提升,我們量是越做越大,但是利潤越來越薄。”
從今年的行情看,圣誕用品大企業訂單比往年要好,而小企業則顯得較為無力,甚至有被吃掉的風險,按此行情發展下去,狼吃羊的生態鏈將很快形成。
近年來,中國的制造業都在喊著“狼來了”,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和原料成本的增加,更多的生產訂單也轉移到了東南亞的越南等地。
在圣誕行業打拼了十多年的虞巧芳說起了艱辛,“近年來全球經濟不景氣,最開始從事這個行業的很多人都已經轉行或者倒掉了。很多人投入那么大,不可能一下子就丟開。現在人工費也越來越高,工人也越來越難招。對我們廠商來說,去留兩煎熬,要么死磕到底,要么血本無歸。”
跟虞巧芳一樣,工人李俊也對未來表示出無可奈何,“旺季工資在4000左右,淡季工資在2000左右。現在物價不停的漲,幾年來工資基本上都沒怎么變過。孩子馬上要上大學了,幾個月工資還不夠他學費呢。”
圣誕產業的跨境電商革命
生產商陳永平表示,“比之前幾年,現在實體市場門庭稍顯冷落,線下訂單越來越多地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轉到線上。”
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是義烏最大的小商品集團,旗下商鋪有商位7.5萬個,2013年交易額達到近700億人民幣。面對電商的沖擊,中國小商品城也在2012年開辦了義烏最本土的電商平臺——《義烏購》。把旗下的商鋪轉移到線上,目前線上7萬多店鋪主在今年11月的交易量達到了6.5億元人民幣,而在2013年的交易量僅有0.6億元人民幣。
義烏購總經理王建軍認為,“義烏商品實體市場的鼎盛期已經成為過去,我們希望在未來3年,把《義烏購》打造成千億級電商平臺,進而助推義烏市場構建一個萬億級交易規模的蛛網式大平臺。”
“在新模式下,規模較大,兼具生產、銷售能力的企業競爭優勢更明顯,而缺乏銷售渠道的小型生產企業,以及沒有生產能力、議價能力弱的經銷商則面臨被洗牌的風險。”王建軍稱。
“我不懂電子商務,但是大家都在學,我也就學著在阿里巴巴和義烏購上賣產品。今年我有不少的訂單都是從電商平臺上來的,很多國外采購商都是先看我的線上店鋪,再來我的實體店。”圣誕樹商人陳永平說道。
目前,《義烏購》海外分站已上線試運行,其海外在線交易額已達2400萬元,被撮合的線下交易額更是難以計數。
在義烏,一個掌握了電子商務技巧的工人,其工資是普通工人的3倍以上。 工人李俊說,要是自己的兒子考上了大學,他也支持兒子學習電子商務。
義烏擬在美國本土賣小商品
“你連美國市場都打不開,怎么去打開世界市場,”對眾多頗有野心的義烏小商品生產者來說,美國市場是一個象征。盡管義烏的小商品已經馳名于世,卻沒有實體店落地美國,義烏小商品的利潤始終被中間環節所瓜分。
以一顆不帶裝飾品的人造圣誕樹為例:沃爾瑪官網上標價為25美元左右,在中國的電商平臺上售價為100元人民幣上下,義烏的生產商透露,這顆圣誕樹的成本可能不到50元人民幣。在圣誕樹經銷過程中,生產商、外貿商、海關、零售商等共同蠶食了產品利潤。
義烏購的海外拓展經理唐文華表示,“與美國等相比,中國小商品實體店受到的沖擊最大。美國的稅收體系相對完備,實體店雖受沖擊,但受到的沖擊不像中國這么大。比如,中國淘寶上的商家從義烏商品市場上批發拿貨,賺走了大部分利潤,卻不納稅。” 在他看來,直接到美國市場上競爭的保障比中國市場的前景更加好。
王文華透露,“我們正在跟美國紐約的商人合作,打算在紐約的法拉盛地區建一個5000平米的義烏商品的實體展示中心。實體展示中心建成后,美國的采購商就可以直接在美國本土購買義烏的小商品。”王文華稱,他們的美國合作商已經在紐約購買了一塊幾萬平米的土地,實體展示中心會是其中最重要的商業布局。
在義烏小商品集團的戰略規劃里,如果紐約的實體展示計劃成功,他們還計劃在世界各地擴展。美國洛杉磯的大型的商品倉儲中轉站也正在考慮之中,王文華笑稱,“未來,美國采購商或許能在家門口提貨了。我們將在美國本土點亮義烏圣誕樹。”
點擊次數: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