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浙師大33名大學生闖義烏
33名90后大學生,分成4組,每人兜里只揣100元錢,要在15天時間里,解決日常吃住花銷,還要通過創業,實現每組人創造1萬元利潤的目標。
這個任務能完成嗎?
8月2日,33名浙師大學生來到義烏開始“白手起家”,截至昨天下午6點,四個小組全部實現了“創萬”的目標,共結余利潤4.6萬余元,此時離截止日期還有兩天。
這場實踐,他們稱為“百元創萬”,是浙師大新世紀人才學院和創新創業學院實踐隊一份特殊的暑假作業。2011年開始,這已是第四屆。
原計劃泡湯
他們孤注一擲七夕節賣花
義烏老火車站附近一家賓館,一個小房間里,擠了8個男生,大多數只好打地鋪。這是參加“百元創萬”實踐活動的其中一隊人馬。
他們在這里度過了艱苦的14天,如今活動接近尾聲,好在任務已經完成,大家有說有笑比較放松。
8月2日下午,他們每人揣著100元錢來到義烏,剛來時,大家比較盲目,當家教、打零工、擺地攤、做代理,冒著酷暑、啃著饅頭,絞盡腦汁開源節流。
他們每天下班步行50分鐘回駐地,只為省兩元錢,幾個大男生,到外面吃飯,只點一盤青菜,就著米飯大吃起來。
他們把創業地點選在義烏人流最密集的國際商貿城,來之前,他們做過調研,想將商戶們的孩子集中起來,開辦一個托管班,前期反饋都很好,隊員們也都信心滿滿。
可就在出發前一天,他們得到一個“噩耗”,市場方出于各種考慮,放棄了,他們的計劃泡湯了。
看到其他隊都已開工,大家伙急得像火鍋上的螞蟻,亂了陣腳,隊長楊雨昌不停地給隊員打氣。
好在那天是七夕節,楊雨昌決定只留下100元當全組生活費,用700元買了玫瑰花。當天下午,全組到街上吆喝賣花。
這次行動幾乎是孤注一擲,雖然只賺到了100多元,但隊員們的狀態卻明顯好起來了。很快,他們調整策略,重新開始尋找創業機會。
后來,他們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了一家飲品公司,為其做產品推廣兼銷售,打開了局面。
男女搭配,各盡其長
女生找訂單,男生管送貨
水立方團隊是4個小組中第一個完成“創萬”目標的,到義烏第9天,他們就賺到了10356元,是4個組中錢賺得最多的。他們的秘訣就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他們組的主要業務是銷售某品牌飲品公司的新產品。
剛開始,全體隊員出動,在義烏商貿城掃樓,從一樓到五樓,上門向商戶推銷。
一天下來,一核算,男同胞們想哭的心都有了,業績還不及女生們的一半,原來,老板們更愛搭理美女。
隊長張雷馬上調整策略,男女分工,女生跑單,男生負責后勤。
第二天,“隊花”楊宛帶隊,跟商戶們挨個去談。跟之前扛著商品直接上門不一樣,女生們只帶了樣品,給商戶提供試吃服務,如果滿意,當場下單,男生們幾分鐘內送貨上門。
商貿城有很多商戶,即便是輕裝上陣的女生,挨家挨戶跑,也累得夠嗆。
“回到住處,倒在床上,瞬間就失去知覺,第二天喉嚨也痛得說不出話,不過還是很開心。”楊宛說,比起男同胞,她們已經很幸福了。
這一天他們賺到了300多元,效率果然高了不少。之后他們又推出多買多送活動,不少商戶一下單就是一整箱。“有的組看我們來錢快,也來模仿。”張雷得意地笑。
依靠互聯網思維
微信營銷,提供“私人訂制”
除了傳統營銷渠道,還有不少隊員利用微信等社交媒體,為客戶提供“私人訂制”服務,小賺一筆。
張心悅是浙師大美術專業的,能寫會畫,多才多藝。她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通過微信渠道出售篆刻、繪畫作品。
客戶只要提供自己的名字、圖案,她就根據要求設計一枚獨特的刻章,而且有很多樣式放在微信上,客戶可以自選。
她還提供一款手繪文化衫,很受歡迎。客戶提供照片、身量尺寸,她就畫成素描印在衣服上寄過去,“談生意”的過程都是在微信上進行。
“下單的人太多,根本忙不過。”張心悅開心地說,她每天只能完成1個篆刻,2件手繪衣服,恨不得多出一雙手。十幾天下來,她一個人就賺到了1800元。
當然她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所有隊員都在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幫她“拉客”賺吆喝。
用微信營銷,不止她們這隊人想到了,有一組同學,他們開始制作了可愛的泥塑、編織工藝品到人流密集的地方去賣。
后來想起微信很火,干脆就到網上吆喝,果然,微信上的訂單就像雪片一樣飛來。
他們躲在空調房里接單接到手軟,根本就不需要大熱天跑到外面受苦了。
經過十幾天努力,到昨天下午,四個小組全部實現了“創萬”的目標,共結余利潤4.6萬余元。活動即將接近尾聲,大學生們將結束這次創業體驗活動。
活動總結
在他們身上
看到了新變化
在浙師大團委副書記王淑娉看來,相比前幾屆隊員,這33個學生身上有了新的變化。
“賺多少錢只是一個數目,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其實是我們很看重的。”王淑娉說,在這點上,這屆學生做得非常不錯。每個團隊幾乎都有一個主打項目,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去做一件事,靠團隊合作取勝。
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擺個小攤、推銷個產品,當個家教、打個零工等,單打獨斗的居多。
還有不少學生利用專業特長上崗,如義烏做生意的外國人多,英語專業的孫浩冉,在國際商貿城當起了翻譯,流利的口語、熱情的態度頗受商戶歡迎;學心理學的戴敏燕,通過為企業員工提供心理培訓,賺得可觀的收入。
還有不少孩子嘗試新的創業渠道,利用微信等尋找新的商機。
“總的來說,創業的意識更強了,這些都是我們樂見其成的。”王淑娉說,“創業要找準適銷對路、適合市場的好項目;要吃得苦中苦,還要做好成本控制;要形成團隊合力,發揮團隊每個成員的特長,這些都是我們希望學生通過活動學到的。”
錢怎么花
活動所得
將用于慈善捐助
王淑娉介紹,“百元創萬”活動是浙師大“36.5愛心公益通道”項目之一,前面3年賺得近12萬元錢,除了一部分投入學校當做創業基金,鼓勵后來的學生繼續創業。大部分都用于西部孩子的教育成長、資助貧困學子等。
“這次也不例外,我們不會把錢分掉,想繼續用于慈善捐助。”
其實前段時間,聽說魯甸發生地震后,隊員們第一時間把賺到的其中一部分錢約7000多元,捐給了災區。
通訊員 謝晶 朱哲成 本報記者 朱浙萍/文
點擊次數: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