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特別的市場:它擁有2800多家經營戶,在全國皮革專業市場中首個實現上市;它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每年接待游客超450萬人次,每年實現銷售額超百億元;它還突破了傳統模式,成功將專業市場連鎖布局到了全國。
這是一個傳統的產業:和許多塊狀經濟一樣,它從小作坊起家,經歷了發展的跌宕起伏,到去年底已集聚起1954家工廠,7萬多名從業人員,近千名設計師;這里平均3秒就能生產一只票夾,平均48秒制成一組牛皮革沙發套,平均1.3秒誕生一件皮衣,更為重要的是,這里還引領著中國皮革時尚的走向。
這個市場與產業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海寧皮革,前者叫海寧中國皮革城,后者稱海寧皮革產業,兩者之間的關系仿若雞與蛋、蛋與雞之間的關系,牽扯不斷、血脈相連。
塊狀經濟如同一只雞,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孕育出了專業市場這枚“蛋”,在與母體共同發展的過程中,雙方又互相影響,逐漸形成了雞與蛋之間循環無盡的關系。嘉興眾多的塊狀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幾乎都是沿襲著這樣的路徑在行進,如濮院、洪合的毛衫產業和羊毛衫市場,海寧許村家紡產業和裝飾布市場……然而,如何通過良性的互動,推動市場和產業的共同提升,這是許多塊狀經濟轉型提升中遇到的難題。
皮革產業孕育了海寧中國皮革城,皮革城的發展又引領了產業的轉型升級,雖然這樣互動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也曾有許多波折,但是對照海寧中國皮革城和海寧皮革產業的發展模式,將為嘉興眾多專業市場與塊狀經濟的轉型提升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孵化起步:雞生蛋
在海寧,皮革業與皮革城的關系,最初是雞生蛋的關系。
上世紀80年代,個私經濟快速發展,不產皮的海寧,因為掌握了皮業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制革技術,在與其他地區的競爭中占到了先機。
上世紀90年代初,皮革產業首次被作為海寧的主導產業培育,很快形成了大力發展皮革產業的氛圍。1992年,海寧已經有了200多家皮革企業。此時,很多海寧人只是背著皮衣去商場賣,結款很慢,資金流轉也很慢。如何將“賣全國”變為“買海寧”,建一個專業市場,成為必然的選擇。
1994年9月22日,浙江皮革服裝城(海寧中國皮革城)正式開業,占地面積3.1萬平方米,同一天,首屆全國皮革服裝展銷會開幕。皮革城的開業,為海寧皮革企業搭建了營銷和推廣的平臺,也為皮革產業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開業3個月后,市場的營業額高達5.8億元。市場的發展,掀起了海寧大辦皮件服裝廠的熱潮,1995年底,海寧經工商部門注冊的皮件皮革企業高達1987家。
然而,皮革城并不是一枚天生的“好蛋”,因為市場管理不規范、質量監管不嚴等,在帶動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這枚“蛋”的先天不足開始倒灌“母體”,影響到皮革業的健康發展。
1997年,問題全面爆發。當時由于皮衣市場持續火爆,一些企業打起了偷工減料的歪主意:使用劣質皮,做工水平下降。同時,大量劣質皮衣充斥市場,質量問題層出不窮,昔日風光無限的海寧皮衣變成了低劣貨的代名詞。這一年的冬天,某大城市的一家商場甚至掛出這樣一條橫幅:“本商場沒有海寧皮衣!
“雞”與“蛋”之間形成了惡性循環,大量企業開始倒閉。
改變從治理這枚“壞蛋”開始。從1997年下半年起,皮革城下決心狠抓質量,加大質檢力度,阻擊低劣皮衣進入皮革城!安淮蚣倬蜎]有活路。”如今回想起來,時任皮革城管委會主任的任有法說:“打假是中國專業市場發展必過的一道坎,和海寧皮革城同時興起的其他皮革市場,有不少沒能過這一關,逐漸凋零倒閉!
質量提升了,還要抓品牌。從1999年開始,任有法把皮革城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抓品牌上:進入皮革城的商品必須要有品牌商標;優秀品牌打廣告,皮革城給予補貼……
一系列舉措,讓“壞蛋”脫胎換骨,海寧皮革產業也迎來了一個發展高峰。2002年,海寧皮革企業的數量創紀錄,達到5127家,全年實現現價工業產值131.5億元,皮革工業總量列全國第一,卡森、蒙奴、雪豹等皮革產業龍頭企業大量涌現。
轉型發展:“雞與蛋”的良性互動
產業與市場的轉型互動,就是要從最初“雞生蛋”的孵化關系,逐漸進化成“雞與蛋”的良性互動。
2002年12月,海寧首次提出了皮革產業的轉型提升目標:即創建世界先進皮革業制造基地的構想,將提升皮革產業的國際化程度、核心技術、核心競爭力提上議程,發展思路也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
與海寧成百上千的皮革企業一樣,這種“雞”與“蛋”互為動力的支撐關系,在海寧龍馬皮業有限公司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2002年,皮革城投資2億元人民幣,組建了海寧中國皮革城出口加工區,為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這一年,年僅29歲的李俊從父親手中接過了龍馬皮業的接力棒,并進行了一系列轉型。2003年,龍馬皮業從海寧市區搬到了出口加工區,企業面積一下擴大了10倍。同時,李俊將產品從女裝轉為更為追求品質的高端男裝。這一年,龍馬皮業開啟了飛速成長的大門,2004年,龍馬皮業的產值已經高達1500萬元,比2002年增加了6倍。
2005年,皮革城整體搬遷,新皮革城的大平臺,為皮革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整體搬遷后的皮革城,為打造皮革產業完整的供產銷價值鏈,引進了250多戶具有較大規模和實力的皮革原輔料供應商;舉辦了“皮革博覽會”、“海寧皮裝時尚萬里行”、“京杭大運河·海寧時尚風”等一系列活動,并組織海寧皮革企業“走出去”,從而提升了海寧皮革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龍馬皮業也是受益者,參與皮革城組織的一系列組團“走出去”等活動,讓企業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也正是基于皮革城轉型所打造的價值鏈平臺,李俊開始了新的轉身,決定從OEM變身為ODM,以獲取更多的附加值,F在,他的設計團隊每年都會到歐洲、日本等地去學習,設計能力的提升,吸引了大量高端品牌的客戶購買設計。今年該公司又注冊了兩個品牌,從2012年開始,公司將打造自己風格的品牌。
皮革城轉型升級的意義,在隨之而來的2008年金融危機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008年,海寧市皮革產業實現產值121.9億元,同比下降23.4%,5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也正是在這一年,皮革城逆勢而動,投資6億元,興建皮革品牌風尚中心,為皮革企業提供“腦體分離、品牌運作”的升級平臺。
一系列舉措提升了企業的信心,為困境中的企業轉型指明了方向。如今,海寧中國皮革城三期品牌風尚中心已吸引72家企業入駐。海寧還成立了皮革設計師協會,越來越多的企業爭走自主設計、自創品牌之路。目前,海寧擁有設計師的皮革企業已有200多家,聚集了近千名設計師。
提升擴張: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
在“雞”與“蛋”的良性互動中,這枚最初“小小的蛋”自身也進化成了可下“金蛋”的“雞”,并形成了“雞生蛋、蛋生雞”的無止循環。
2010年1月26日9時30分,隨著深交所開市鐘聲的響起,海寧中國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上市。國內皮革專業市場有了首家上市公司。此次上市,為皮革城的新戰略提供了動力,也把皮革城孵育成了一只會下“金蛋”的雞。
當皮革城的全國戰略鋪開后,人們發現歷經17年發展,這枚最初由皮革產業下的“蛋”,開始將專業市場與產業集群共生發展的良性互動進行復制、再生,實現全國擴張。
2010年,總投資4.5億元的遼陽佟二堡海寧皮革城正式開業,今年上半年,佟二堡皮革城客流量達到了70萬人次。而東北只是其布局全國的一點,在其規劃中,山東、中原、京津、成渝等區域內,每個大區至少有一個皮革城,公司不僅要做最大最強的行業龍頭,還要在全國布局的同時,實現品牌輸出和管理輸出。目前海寧中國皮革城已經覆蓋沭陽、佟二堡、新鄉等地。
這樣的全國擴張戰略,除了基于國內消費市場的考慮,經營者對海寧皮革產業的支持,也是重要的底氣之一。任有法說:“佟二堡16萬多平方米的海寧皮革城,沒有花一分錢廣告、接待費用,只是在網站上發了個信息,吸引來的經營者是攤位數量的3倍,這其中有相當部分是海寧皮革企業的追隨者!
而隨著海寧中國皮革城在外地的戰略擴張,海寧皮革企業也隨之受益,最直接的就是在全國奪取了更大的市場份額。如今,海寧許多商戶在佟二堡設立了分公司,通過這一便捷的渠道,把產品分銷到巨大的北方市場。龍馬皮業今年的訂單早已排滿,預計年產值達到2億元,同比增長70%!半m然沒有跟著皮革城在外擴張,但是皮革城走出去帶來的知名度、客戶認可度以及客商的密集度,讓企業間接受益!崩羁≌f。(作者:徐玲英 方霞 李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