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國,雙方的貿易額還將不斷增長,韓國的知名品牌先后進入中國市場,“韓流”已經在中國洶涌。在中國,也有一些人在努力讓中國服裝進入韓國市場,比如已經開始試營業的韓國首爾中國城。那么,中國的服裝企業如何抓住這個契機成功進入韓國市場呢?
我們清楚這樣一個事實:韓國市場超過七成服裝來自我國山東。韓國著名服裝企業LG時裝公司生產的名牌西裝“TNGT”完全是在中國生產制作后返銷韓國市場的,而其中在山東生產的占到了80%;伊蘭特時裝公司在韓國國內銷售的主要品牌服裝,有相當大的數量是在山東、江蘇等地制作后返銷韓國的。但沒有品牌的中國服裝通常只能寄身露天大市場,在地攤上叫賣。
正因為看到這樣的現狀,去年開始,山東煙臺海河商會與韓方經過考察調研后,著手準備“首爾中國城”項目。“把生意做到韓國去”是成立該項目的初衷。目前,首爾中國城已具備開業運營的條件,面向中國的廠商招商。
首爾中國城
首爾中國城位于韓國首爾主要的商品批發集散區——東大門商業區。該項目共分地下二層地上四層,其中,地上四層主要用于經營服裝、針織品、床上用品、鞋襪、箱包等。
“通過運營韓國公司和商鋪,真正實現前店(首爾中國城)后廠(自己的工廠),投資者擁有一個商務平臺,將自己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韓國中華百貨店株式會社相關負責人說。
由于此前在韓國經營中國商品的大多是一些小商販,沒有一家成規模、上檔次的專業市場來開展批發業務,首爾中國城是韓國目前唯一一家由中國企業來經營的中國城,目的是要將在韓國銷路好的中國商品、在世界上有知名度的品牌企業和品牌產品招商到該市場來經營,為廠家商家設立一個通向海外市場的窗口,通過該窗口可以面向韓國乃至整個海外市場批發經銷自己的產品,還可以根據國外市場的需求承接訂單,生產經營適銷對路的產品。
韓國服裝市場現狀
對于有意將產品打入韓國市場的服裝企業來說,了解韓國當地的服裝市場現狀是必須的。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北京代表處市場開拓課總監樸勛哲先生介紹說,在韓國,名牌服裝基本在高檔百貨店租專柜銷售,其情況與中國差不多。
這些名牌服裝的生產廠一般都在韓國本土。一般品牌或沒有知名度的品牌大部分都把工廠設在中國山東、福建,以及東北三省;有的為了節省成本,只是委托加工,拿設計圖給中國生產方,并沒有自己的工廠;同時也有在中國生產后把產品賣到美國和歐洲市場的,尤其是美國服裝市場大部分由韓國商人掌握。這些人以前是把韓國產品賣到美國,但是現在由于韓國生產成本提高,所以大部分都是委托給中國企業生產。
“紡織品市場相互需求都很大,韓國也需要很多中國產品,中國也需要很多韓國產品。由于地理環境有差異,生產產品也不同,互補性很強。”樸勛哲先生認為,把中國服裝賣到韓國去是完全行得通的。
因為種種原因,很多想去韓國做生意的人都會考慮該如何與韓國商人相處。對此,樸勛哲先生認為,與韓國商人打交道其實并沒有特別的忌諱。“都是亞洲人,習俗都差不多。做貿易時,不管對哪國商人都要謹慎。目前有很多正規企業,也有很多自稱有很多銷路,但其實是皮包公司的企業和個人。一切以合同為準,合同條款要詳細,以避免日后發生不愉快的事情。一般正規的韓國企業都會接受這些條件。”
另外,樸勛哲先生提醒與韓方做交易時,一是要在具體業務當中判斷好,看對方的舉措是否違反行業操作習慣,或違反合同內容。二是可以委托韓國的信用調查機構,但他們會收費,收費金額得跟韓方企業談,關鍵是要查哪些內容,有基本調查、詳細調查、深度調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