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探訪漢正街發現,多個市場都張貼出落款為“武漢市漢正街綜合整治與搬遷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的通告,這意味著引人關注的漢正街搬遷工作已低調啟動。
據了解,該領導小組印制了上萬份宣傳材料,在漢正街所有片區、所有市場進行張貼和分發。除通告外,還有《告漢正街地區居民和經營者書》和《漢正街綜合整治與搬遷改造工作適用法律法規摘編》。
《告漢正街地區居民和經營者書》用頗為動情的語言說,漢正街是城市歷史的記憶和名片,然而當前漢正街地區的生活和經營環境讓人揪心、令人擔憂。特別是今年“1·17”火災的慘痛教訓再次證明:漢正街現場、現金、現貨的傳統批發經營模式不僅制約區域發展、引發交通擁堵,而且形成巨大的消防隱患,給廣大居民和經營者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通告中說,硚口區和江漢區政府將堅決做到“八個一律”:凡是消防不達標、有火災隱患的,一律依法停業整頓;凡是無照經營的,一律依法取締;凡是經營假冒偽劣產品的,一律依法處置;凡是未依法納稅的,一律依法征收并依法處理;凡是違法搭建的建筑,一律依法拆除;凡是生產、儲存、經營其他物品的場所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筑物內的“三合一”場所,一律依法取締;凡是違法“居改非”的,一律依法停業;凡是違法出店經營、占道經營的,一律依法處理。
記者多方了解到,漢正街2.56平方公里被化為拆遷區、在建及建成區兩大塊。拆遷區將整體搬遷,在建及建成區則依法整治、全面改造、轉型升級。
長江食品廠、漢正街東片、三特片、九如片、銀豐新安片和寶善紅燕片等6大片區被劃為拆遷區,涉及長江食品市場、橋興糖酒市場、華鎰副食品市場、武漢副食品市場、升記副食品市場、僑康副食品市場、新興鞋市、八寶鞋市、新金海毛線市場、新濤鞋城、好時光日用品市場、全新一街服裝市場、老鼠街服裝市場、十三行服裝市場等14個市場,將在今年12月底前關閉、拆平。
同時,政府已與漢口北市場以及武漢周邊其他市場進行有效對接,力爭3年基本完成區域整體改造。
昨日,春光明媚,記者在漢正街采訪時,偶遇外地人于小姐詢問漢正街在哪里,當得知她所在的地方就是漢正街時,一臉錯愕。
原來,于小姐從南京來漢學習,趁周末慕名到漢正街游玩,卻迷了路。她指向長江食品市場的方向,“我從那邊一路走來,擁擠破爛,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漢正街那么有名,我還以為像南京夫子廟一樣時尚繁華!”
很多外地人初到漢正街時,都有和于小姐一樣的困惑。于小姐可能不知道,就在她走過的地方,今年1月17日,一場沖天大火奪走14條鮮活的生命,這讓武漢市痛下決心,對漢正街進行全面改造。
翻檢漢正街近幾年的發展軌跡,火災的陰影一直揮散不去。2005年12月20日,永寧巷一服裝作坊起火,4名工人被大火吞噬,6000多家小作坊被遷出。2009年2月5日、2010年1月8日,連續兩年春節前后發生的火災,讓漢正街加快推進綜合整治。
屢“火”屢治,但始終未能徹底改造。這一次,漢正街能否真的鳳凰涅盤?
現場探訪
拆遷區亂象依舊
昨日,江漢一橋下長江食品市場外,臨街而砌的磚墻將一棟小樓與其他商鋪隔開,陽光給灰突突的墻壁抹上一片亮色,卻難掩圍墻內的慘象。窗臺完全燒毀,墻壁被煙熏黑,這就是“1·17”大火的發生地。
擋板上留著不少商戶的電話,提示著打貨的客商如何聯系上他們。居民樓一樓改建的商鋪,又撐出雨棚,下面擺滿花花綠綠的糖果,老板忙著招攬生意。“扁擔”拖著堆滿編織袋的貨物緩慢穿行,旁邊電動車、三輪車見縫插針地往前行駛。行人走在路上,身后不時傳來“扁擔”或三輪車司機“讓一讓”的喊聲,不得不小心避讓。
如果不是墻上張貼著“依法拆遷”的條幅,你很難想象,這里已被劃為拆遷區,即將被全面關閉、拆平。
52歲的“扁擔”吳衡德師傅說,自己已經在漢正街做了10多年,親眼看到漢正街這幾年越來越堵,所以對拆遷消息并不感覺突然。他感嘆現在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打算先把今年做過去,明年會改行,重操舊業收廢品。
商戶反應
提早準備心不慌
土生土長在漢正街,做了10多年服裝批發生意的鄭斌說,如果真的以這次火災為契機,對漢正街進行全面改造,這并不是壞事。漢正街確實需要業態升級,才能長遠發展。“商戶們不怕搬遷,怕的是不知道到底遷不遷、哪里要遷。”他說,武漢兩會上傳出漢正街要搬遷的消息后,政府部門遲遲沒有出臺拆遷的明確規劃,這讓商戶們普遍感到茫然,他們希望早日吃下定心丸,好早做打算。
不少商戶選擇以不變應萬變。盛鑫商行是“小兄弟”等多個品牌糖果的湖北省總代理,老板梅鑫崧悠閑地坐在門口曬太陽。對于拆遷,他泰然處之。“搬遷對生意肯定有影響,但影響不是蠻大。”
早在三四年前就聽說要拆,盛鑫商行已提前做好準備。在漢正街副食市場的店鋪主要是一個展示窗口,同時做一些喜糖、過年糖果的零售生意。公司總部在沿河大道的一棟寫字樓內辦公,面積近500平方米的倉庫在舵落口,批發大單直接從那里發貨。“漢正街搬遷后,我們要么到附近找一個門面繼續做展示窗口,或者直接在公司布置一個展示區,批發客戶一樣可以看樣打貨。”“沒有門面也能做生意。”雖然是不同行業,但談到未來打算,經營孕婦裝的鄭斌和梅鑫崧的話語驚人相似。他打算“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漢正街的展示店鋪不會丟;另一方面,他已經在漢口北買鋪,隨時可以把批發功能轉移過去。
更為重要的是,多年開拓的各種銷售渠道為鄭斌的服裝生意打下了穩定的基礎。他自建了公司網站,在漢正街電子商務平臺、淘寶上都有網店,每年通過這些網絡渠道發布的信息而帶來的銷售額已占到三分之一。同時,鄭斌在省內有100多家特約經銷商,鄭斌給他們整體配貨,多年來的穩定合作關系,經銷商已不用來看貨,直接通過物流送貨上門。
未來規劃
建成“中部曼哈頓”
梅鑫崧、鄭斌們或許沒有意識到,自己提早的準備和謀劃,正暗合了漢正街的改造思路——該遷出的遷出,該升級的升級,漢正街打造獨具特色的“商貿旅游區”。
上周末,漢正街總商會三屆二次年會在黃岡市麻城召開,面對臺下漢正街各商會會長和數十位市場大佬,漢正街工委書記姜文舫首次公開表態,動員拆遷區商戶響應政府號召,“犧牲一時的利益,為漢正街再創輝煌貢獻自己的力量。”
姜文舫說,漢正街的黃金區位,讓武漢市決定以國際視野,在高起點上規劃漢正街的未來,目標是建成“中部地區曼哈頓”。沿河全部打造親水平臺,漢正街核心區域將打造高端商業業態。
通俗地說,就是要做到“四個轉變”:市場主體上,由個體戶變企業,目前工商部門在漢正街區域已不再核發個體工商戶執照;市場形式上,由批發市場變成現代商城,統一物業管理;交易形態上,由現場、現金、現貨的“老三現”變“新三現”,即現代化的電子商務、現代化的商貿一體和現代化的遠程批發;歷史文化上,漢正街文化由概念變實在的元素,選取有代表性的歷史遺跡,復原明清風貌。
姜文舫打了一個比方,漢正街寸土寸金,卻沒有產生“金”的價值,不少商戶無證照、無納稅。“如果死守現在的小攤子、小個體戶,永遠也做不大,必須正視現實,轉變觀念,走出去天地更寬廣。”
對于政府描畫的美好未來,商戶們激動中也有冷靜。鄭斌拿出一張大紅證書對記者說:“我的未來就在這里。”他把自己店鋪的名字“瑪霖屋”注冊了孕婦裝、嬰童裝等10類商標,“漢正街最大的優勢是強大的銷售渠道,最缺的是產業支撐,以后我可以整合資源,找工廠貼牌生產,再利用我的渠道賣出去,只有有了產業支撐,漢正街的未來才會更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