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日前,多家閩企結伴赴俄羅斯參展時發現,隨著俄羅斯經濟狀況大為好轉,市場上對紡織服裝產品的需求日趨旺盛,這大大促進了俄紡織品進口市場的繁榮,為我國擴大對俄羅斯紡織服裝產品出口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另外,目前我國對俄貿易的正規渠道也不斷在拓寬。
紡織品貿易升溫
近日,來自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河北、江西、內蒙古等多個省市的38家企業結伴赴俄羅斯參加了“第36屆俄聯邦輕工紡織品及設備展覽會”,福建省百凱經編實業有限公司、泉州市鑫恒興服飾有限公司和石獅市琦瑋服裝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閩企參與其中。
據了解,俄聯邦輕工紡織品及設備展覽會于1993年首次舉辦,一年兩屆,得到俄聯邦工商會、莫斯科政府及俄羅斯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支持,由俄聯邦政府、俄聯邦工貿部、俄羅斯企業聯合會及俄羅斯輕紡業企業家聯合會共同主辦。經過多年快速發展,該展現已成為俄羅斯及獨聯體國家最大的紡織品及設備專業展覽會,并獲得了國際展覽聯盟(UFI)認證。
作為服裝界專業人士的一大盛事,該展會采用B2B模式,劃分為9個專業館,涵蓋服裝面料、針織服裝、內衣物、針織品、兒童用品、頭飾、家用及產業用紡織品、皮革制品、毛皮制品及紡織機械、服飾配件、紡織產業原材料等諸多內容。據組委會統計,本屆展會總展出面積超過60000平方米,參展商總數2500余家,展示了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3100多家制造商的產品。其中20%的展商來自奧地利、白俄羅斯、保加利亞、印度、哈薩克斯坦、意大利、中國、拉脫維亞、摩爾多瓦、巴基斯坦、波蘭、羅馬尼亞、土耳其、阿聯酋、烏茲別克斯坦、烏克蘭、法國、瑞士、韓國等20多個國家與地區。
據介紹,本屆展會與往屆的一個明顯差別是,亞洲參展企業明顯增加, 除傳統的中國、土耳其家紡、韓國展團外,印度、巴基斯坦等國也形成了較大的國家展團。
本次參展期間,盡管遭遇了俄羅斯多年未遇的嚴寒,但企業參展效果還是不錯的,意向成交200萬美元,主要產品為面料、家紡、圍巾等產品。
俄鼓勵進口面輔料
為盡可能多渠道積極推廣、提前搶占市場、接觸經驗豐富的優質買家、充分了解當地市場資訊,除參展外,企業在展會期間還主動出擊、專門考察了當地市場,其中包括俄羅斯最大的批發市場“MOCKBD”,掌握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考察后,企業發現,近年來,隨著俄羅斯經濟狀況大為好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市場上對紡織品服裝的需求日趨旺盛。這不僅推動了俄國內紡織服裝業的發展,也大大促進了俄羅斯紡織品進口市場的繁榮,為我國擴大對俄羅斯紡織品服裝出口贏得了良機。
據了解,經歷一場大變后,俄羅斯紡織服裝業急劇衰敗,只是在1998年金融危機以后才開始有所起色,但其發展水平仍然不高,年產值約為100億美元,只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15%-20%。雖然近年來俄服裝企業也面臨著生產原料價格上漲、生產設備需更新換代等問題,但由于其在服裝版型及制作工藝上較為先進,因此盡管受到進口商品的沖擊,本國服裝在中下收入消費者的市場上仍占有較大比重。1998年俄金融危機后,服裝工業獲得新的發展契機,2001年服裝工業產值比上年增長8.8%。服裝企業積極尋找出路,努力改進款式和制作工藝,提高產品質量,積極開拓市場。近年來出現了不少小型服裝企業,其經營策略靈活,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從單品種大批量生產轉為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乃至單件縫制,產品銷路較好。
目前俄羅斯市場對紡織品的需求很大,每年消費各類紡織品約170億美元,服裝消費大約360億美元。據俄官方統計,俄服裝市場每年消費棉布48億平方米,絲綢9億平方米,襪子6億雙,鞋類63億雙,還需要大量服裝及枕巾、浴巾、床上用品等家用紡織品。俄羅斯對紡織品服裝的消費,除了依靠超級市場、百貨商店、服裝專賣店之外,各種面料、輔料、服裝的批發市場也是俄羅斯經銷商和普通居民的重要消費場所。
那么,針對福建紡織服裝及相關產業,俄市場有什么樣的商機可挖掘?業內人士認為,俄政府鼓勵企業進口面輔料自行生產,福建企業可在家紡、面輔料等方面進行深度挖掘。
可依托當地渠道商
業內人士介紹,通過金融危機的洗禮,中國企業認識到新興市場在新的競爭格局中已不可或缺,他們的出口市場也變得更加多元化,這提高了企業開拓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興趣;另一方面,自關閉中國大市場、打擊灰色清關之后,俄方不斷強化內部管理、加大對非正規貿易的清查力度,推動了廣大外貿經營者明確發展方向、合法經營、正規報關,從而促進了正規貿易渠道的拓寬。
另一方面,業內人士表示,開拓新興市場需要注意當地商業習慣、鎖定有進口經驗的買家和地方特殊性三個要點。在開拓俄市場時,福建紡織服裝企業還應該在貿易形勢、產品運輸和產品與市場的相適度等方面多加關注。
首先是貿易形勢。雖然俄羅斯屬于高速發展的新興市場,但卻融合了很多成熟市場的特征,連鎖零售業非常發達,打開零售市場,必須選擇依托當地渠道商和零售商切入。然而,大部分的小零售商不采用信用證貿易,喜歡現貨現金交易,而我國大多數參展企業屬于生產商或大型貿易公司,若不在俄羅斯設立辦事處就很難開展對俄貿易,尤其是起步階段的現貨貿易,但在莫斯科設立辦事處的成本過高、投入太大,這是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其次是產品運輸。灰色清關方面,俄羅斯市場和海關的規范化進程正在不斷加速;正規清關方面,俄羅斯海關沿用以前的規章條例,制度僵化。
再次是產品與市場的相適度。俄羅斯市場有自己的消費特色、民族風格;同時,貧富分化嚴重,中高端產品與價格低廉的產品均有各自需求,企業須據實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