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人們一提起眼鏡城,首先想到的就是京廣路。
然而,歷經十多年發展的京廣路眼鏡城早已脫胎換骨。眼鏡城自上世紀90年代開業以來,便引領著鄭州及中部幾個城市的眼鏡行業,市場歷經多次規劃與擴建,幾經易名,直到現在的合盛商貿城。
如今,經過重新定位、規劃的合盛商貿城已經形成了眼鏡城、鞋城、小商品超市供應基地等多家“城中城”的大型綜合市場。
“如果合盛商貿城將來能和對面的鞋城之間架起一個天橋,引出來一條路子,足夠叫各種車輛都能過得去,以老市場帶動新市場,新市場促進老市場,這就叫新老嫁接。”談起未來京廣路、航海路商圈業態模式,鄭州合盛商貿城董事長劉保勝津津樂道。
在京廣路、航海路商圈附近,雖然目前有多個同類商品市場的強大競爭壓力,但劉保勝并不為此擔心,“雖然有人說同行是冤家,但我認為,既然是鄰居,就要攜起手來蓬勃發展,這樣才能達到集聚發展的效應。”
南北競爭
上世紀90年代初,京廣路眼鏡城作為鄭州市第一個以經營眼鏡為主導產品的商品市場成立了。經營業態超前,開創了鄭州市眼鏡行業之先河。
“因為當時正是經濟全面發展時期,眼鏡行業算是朝陽行業,另外河南是個人口大省,前景必定廣闊。”談起當時建眼鏡市場的初衷,劉保勝說。
然而,當時眼鏡批發市場在鄭州尚屬第一個,劉保勝沒有借鑒的范本。這種經營業態,要想在中原土地上生根發芽,就必須適應河南本土的消費習慣,只有這樣才不會“水土不服”。
于是,京廣路眼鏡城在吸收了一部分開封、長垣的眼鏡商戶后,大膽地引進浙江的眼鏡商戶。
在當時的招商中,眼鏡城嚴把質量關,從眾多商戶中篩選出有實力的商戶吸納進市場,從而維持了市場的有序穩定。
同時,隨著浙江丹陽、杜橋等地眾多眼鏡品牌的加入,使得京廣路眼鏡城在業界得以肯定。另外,依靠業內人士口碑相傳,輻射范圍遍布山東、安徽、武漢、西安等周邊主要城市。
到2000年前后,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南陽路眼鏡城建成開業,而這對京廣路眼鏡城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這個市場直接覆蓋到了鄭州的西區、北區市場,其實任何一個行業都是這樣,你根本沒辦法控制整個市場。”合盛商貿城總經理柴華祥無奈地表示。
自2000年以來,有關鄭州眼鏡批發市場南北爭論的話題就沒有停息過:誰才是未來的趨勢,誰將取代誰?
“由于受到傳統思想影響,自身管理不到位,商戶素質參差不齊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劉保勝說。
即使如此,京廣路眼鏡城并沒有退縮,一直自信地堅持著最初的定位。
轉型之道
然而,大的夢想還沒有實現,京廣路眼鏡城卻遇到了更大的煩惱。同城業態的瓜分,對劉保勝來說不算什么,但眼鏡城的土地在當時是租來的,臨時建筑卻又面臨拆遷的問題。就這樣,眼鏡城在2010年初因京廣路修路,徹底摘牌停業。
屋漏偏逢連夜雨,劉保勝只能另選地方,以安頓跟隨自己十幾年的老商戶。
合盛商貿城就這樣在離原來位置(京廣路眼鏡城)只有一百米、僅一路之隔的空院子內誕生了。新市場不但沒有把原先的商戶落下,相反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300多間商鋪招滿了。
“新市場的招商由服裝、鞋帽向建材、五金進行轉變,而這對于合盛商貿城而言,可以說浪費了近一年的時間才修成正果。”劉保勝說。
談起眼鏡城當初的定位,柴華祥說,受傳統思想影響,普遍建設的不合理,再加上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低下,品牌雜多而無序,配套設施不齊全,而消費者所期待的卻是更好服務、品種更齊全的商品、更低的價格、更質優的購物環境等等。
“相比之下,在當時,我們的經營環境及經營模式似乎不太符合眼鏡市場的需求趨勢,而合盛商貿城就吸取了以前眼鏡城時的教訓。”劉保勝表示。
為了盡快走出這種“困境”,合盛商貿城不得不進行被動的痛苦轉型。
“因為做鞋業與做建材所用的房屋結構類型不一樣,所以我們把原來的墻體全部打通。”柴華祥說,辦市場,不是人為的想怎么辦就怎么辦,而是要根據周邊環境加以引導商戶,逐步形成有序的市場。
“我們是有優勢的,10多年的老市場,畢竟口碑還在。”提起周邊其他市場對合盛商貿城的影響,柴華祥說。“有威脅并非都是壞事,這有利于資源實現集聚效應,我們也能吸引其他市場知名品牌的入駐。”
其實,早在2009年,合盛商貿城就已經開始了規劃圖設計方案,下決心進行一場規模空前的升級改造。“合盛商貿城一改往昔的大棚經營模式,將目光瞄向了‘精品超市’,即建造商超經營場所,打造超市化的經營環境。”柴華祥表示。
打造超市供應基地
如今,已經成功運行一年時間的合盛商貿城進入了平穩的良性發展階段。不僅如此,現在合盛商貿城也逐漸被周邊商圈所認可。
然而,劉保勝在冷靜思考的同時也認識到,傳統商品市場在萎縮,包括東建材,西建材等市場都在萎縮。相反,除了這些市場之外,唯獨有一個市場是蓬蓬勃勃地往前發展,那就是超市。
劉保勝介紹,“通過目前幾個相互依存的項目,我們將打通和發展整個超市供貨上下游產業鏈。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立足鄭州、輻射中原、面向全國,打造成一流的超市物流信息港。”
同時,據柴華祥介紹,內貿部、商業部和農業部共同發出了號召,要村村辦超市。“我們就在這個地方打造超市供應基地,給超市供應商提供一個平臺。其實在廣州、北京、上海早有這洋的超市供應基地。現在中部地區還沒有,河南需要發展。”
據業內人士介紹,按照一般銷售流程,從批發商、供應商,最后到超市物流采購,通常需經過3個環節。各類中間商的存在,使得最后的成本至少增加15%到20%。而通過直采模式,商品直接從基地到達超市賣場,原先被中間商賺取的利潤可直接“轉移”到批發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