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圣誕節的氣氛逐漸濃郁起來,繼通達、義烏等小商品批發市場中有不少攤位開始銷售圣誕商品之后,北京華聯、上海聯華等大型超市也在顯著位置搭建起了圣誕展臺,開始集中展賣圣誕飾品。商家紛紛表示一定要扭轉多年來圣誕市場“熱鬧有余銷售乏力”的尷尬境地。
精品、特色才是最佳選擇
在文化商城經營圣誕商品十多年的馬宏對記者說,圣誕商品銷售很重要的一點是單位團購。除了商場、賓館、外資企業買去布置氛圍,不少單位趁圣誕節搞活動,都需要采購圣誕商品,這兩年甚至連一些個體服裝店也加入了這個隊伍,采購總額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今年他的店里新增加了不少出口轉內銷的圣誕商品。
雪白精致的圣誕樹、身著金黃色上衣戴著眼鏡的圣誕老人、銀藍系列的圣誕裝飾品……和以往常見的紅紅綠綠的圣誕商品有很大的不同。馬老板對記者說這些都是出口到韓國、歐美等地的外貿商品轉內銷的,原料、做工都比較講究,價格也貴多了。同樣的圣誕襪,出口韓國的要比義烏產的貴兩三倍。
“這樣的安排是希望照顧到不同層次消費群體的需要,外貿圣誕商品雖然價格貴些,但設計上更契合外國人的審美情趣,精致的做工也能受到高端消費人群的青睞。”在采訪中,很多商家對記者這樣說。
熱期過短讓不少商家對
圣誕經濟“望而卻步”
在連續的采訪中,記者發現由于我區圣誕節市場還不夠成熟,并且節日過后很多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物品就很難銷售了,如果庫存起來明年銷售的話就一定會被來年新的物品所取代。
在國外,商店從9月份就開始營造圣誕氣氛,11月底開始就會用圣誕月歷、圣誕樹、彩帶、圣誕馴鹿等小飾品來裝點家庭。而在呼市,圣誕商品真正的銷售高峰只集中在圣誕節前三四天,時間太短,銷量上不去,所以很多小本買賣的人就輕易不敢涉足這塊“蛋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