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中心建設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熱點之一。代表委員們建言:研究制定全球經濟大變動格局下上海內外貿并舉發展的戰略和舉措,通過推動貿易中心建設,促進“四個中心”聯動發展。
賀林委員認為,政府在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建設的同時,要把貿易中心建設提到戰略高度深入研究落實。
“國際市場稍有風吹草動,外貿就會"發燒感冒",但國內市場相對穩定,尤其在政府鼓勵消費拉動內需的政策下,上海不去占領國內市場,實在可惜。”朱紅代表說,過去上海的零售業一直名列前茅,但現在北京、蘇浙、廣東都奮起直追,上海的零售業銷售量增幅和速度降低,“我們如果喪失了國內的領先地位,談何建設國際貿易中心?”
如何讓內外貿融合,民盟上海市委提出,要有一個市場設施建設行動計劃。“貿易中心需要有眾多專業市場,目前全國有9.5萬個專業市場,年交易額超過3萬多億元,上規模的專業批發市場有1萬多家。”方榮委員認為,上海還缺少能滿足“一站式”采購需求的專業市場。鄭韶委員認為,可以支持有條件的各類商貿企業走向我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市場,同時打造以外高橋(600648,股吧)為中心的外貿戰略布局。王宗南代表認為,上海應依據自身特點,通過政策引導,吸引有能力的物流、展覽、清算、結算等大企業入駐,打造專業化國際化現代化信息化的大型展貿交易平臺。
“我們的目標是大流通體系。”全國政協委員鄭惠強認為,需要高度重視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要以戰略眼光,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高度,形成一個大流通體系。汪亮委員認為,要建成一個融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為一體大流通貿易中心,上海還缺乏集聚效應,這方面就需要尋求政策支持。
代表委員還不約而同將目光投向世博會,希望以此為契機,振興內外貿易。方榮委員建議,可以發展電子商務,提供經濟發展指導性信息與個性化定制等增值服務,并利用世博的機會,緊抓跨國采購主題,整合資源,動態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