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了解,“訂單商業”對于開發商而言存在雙重含義。第一層含義即開發商按照進駐商家的意愿對店面的規劃,包括面積、層數等物業進行有效規劃;第二層含義,通過招商來預估項目整體的業態結構和品牌布局。
那么,此類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在昆明市場是否可行?一些訂單式商業開發的地產商打造的商業物業,是否能讓市場認可?
訂單式商業受市場青睞
采訪中記者發現,一些引進了國際知名品牌商家的商業項目,的確獲得了市場的追捧。比如說南亞風情·第壹城,就實現了住宅﹑寫字樓物業當天開盤當天售罄的良好銷售業績。時下其正在認籌過程中的200余套鋒尚MALL迷你金鋪,也獲得近600名客戶的追捧。新政的調控之下,這樣的銷售成績很是珍貴。目前,鋒尚MALL迷你金鋪一層金鋪均價3-4.7萬元/平方米;二層金鋪均價1.7-3.1萬元/平方米;地下一層金鋪均價1.5-2.7萬元/平方米,定價較同區域商業物業,略高一些。
與此同時,欣都龍城以及潤城等項目,雖然還未正式步入推售,但也獲得不少客戶親睞。正在進行住宅及寫字樓物業蓄客階段的欣都龍城,已經通過會員招募的方式,蓄積了不少有效客戶。除了相中項目訂單式商業運營的前景外,這些會員更加肯定項目中眾多品牌商家對于商業前景的帶動性。而潤城,雖然才于6月底公開亮相昆明市場,但它的殺傷力不可小瞧。僅在產品說明會當天,其龐大的商業體量及前瞻性的商業聚合力,已吸引了1600余名客戶到場。新政之下,上述訂單式商業物業的吸金能力,讓人驚嘆。
訂單模式并非適合每個商業項目
訂單式商業物業風行昆明。追根究底,此類商業運營模式,早于2004年時就有出現。當時,以商業地產開發著稱的萬達集團就在全國首創了“訂單式”的開發模式。在最初階段,這種全新的模式對全國商業地產項目產生了很大影響,一時間跟風者甚眾。不過,在隨后的幾年中,除了萬達商業廣場外,很多一線城市的商業項目中,難覓其他“訂單模式”的產物。如今,昆明一系列訂單商業物業的誕生,讓人開始對其此番卷土重來的發展預期,寄予了希望。來自昆明市場的反饋也可以看出,幾個采用了訂單式商業運營模式的商業物業項目,無論是從其單體商業物業的銷售成績上,還是從市場售價上來看,都頗受市場追捧。
那么,訂單商業運營,是不是適合于所有商業項目?采用這類模式的商業物業,又需要注意什么?對此,一些業內人士也提出不同的看法。
云南財經大學財政稅收研究所教授﹑研究員楊樹琪表示,訂單式商業之前沒能獲得更大的發展在于開發商往往只確定了主力店,就將其作為噱頭進行宣傳,以吸引其他次主力店和商鋪的加盟,導致不少開發商忽略了自身實力,其是否能按照主力店的標準來建設商場,是個問題。其次,訂單模式并非適合每個項目。入駐品牌對開發商“低租金、高門檻、嚴管理”的要求,將不可避免地產生資源分配上的人為不公平以及“后遺癥”。而這,恰恰是鮮為人知的內在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