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人曾經的驕傲
鋪面陳舊、通道狹窄、貨物檔次不高,來來往往的商戶和顧客擠在一起,一間小小的鋪面既是倉庫又是居室,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這是1月6日,記者在西寧市小商品批發市場看到的一幕。
初建于1989年的西寧小商品批發市場給許多市民留下了許多難忘的記憶,它與隨后建起來的青海東部百貨批發市場、西寧吉盛小商品批發市場共同成長,讓望著外地繁華大都市的西寧人很自豪,這些市場是西寧人曾經的驕傲。在這三個市場里,幾乎沒有西寧人買不到的小商品。三大市場經營面積近4萬平方米,經營商戶近3000戶,年交易額6億多元,上繳利稅上千萬元。
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些輝煌早已成為歷史,現在的批發市場早已蒼老。面對這一現狀,青海東部百貨批發市場的負責人馬顯云說,由于批發市場大多建于上個世紀90年代,缺少總體規劃,消防通道缺乏,建設時對停車、人流量考慮不夠,人流、物流混雜,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同時,建筑層數少,土地利用率低,整體形象比較差。
“消防隱患是我們最頭疼的事。你看,一間鋪面銷售貨物,也當倉庫,還在里面做飯、睡覺,萬一有個意外就壞了。”馬顯云擔心地說。
打造小商品集散中心
“國家支持西部大發展,青海迎來了歷史發展的大機遇,多條運輸線從青海通過。小商品批發市場所在地,將會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在這個大的發展機遇下,重新修建批發市場有著很大的發展前途。”1月7日,西寧市城東區區長韓生才滿懷信心地說。
根據城東區“十一五”發展規劃,城東區將西寧小商品批發市場、青海東部百貨批發市場、西寧吉盛小商品批發市場進行整合,投資10億元打造青藏高原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暫稱西寧小商品批發市場)。目前,青海東部百貨批發市場拆遷工作已經展開,規劃區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鑒于市場長遠發展的需要,市場將采用軸線組團式布置。“軸線”體現市場空間發展的時間次序,尊重市場空間的客觀要求。市場大量的人流,帶動了其他多種商品的形成和繁榮,市場的餐飲服務業、商業金融業也得到相應的發展。
“批發市場建成后,將容納更多的貨物量,商戶集中,交易量大。同時,提供兩萬多個就業崗位,可以帶動周邊餐飲、運輸、賓館等行業的飛速發展。拉動內需,增加就業,加快三產發展。”韓生才說。
批發市場要拆了
根據規劃,今年3月底以前,青海東部百貨批發市場拆遷完畢,5月份以前動工,明年5月份以前竣工。西寧小商品批發市場今年8月份開始拆遷,10月份動工建設,明年年底竣工。西寧吉盛小商品批發市場今年年底前拆遷完畢后開工建設,明年年底竣工。
預計總投資10億元的新市場建成后,占地100余畝,建筑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經營面積25萬平方米,可入駐商家10000戶,直接提供就業崗位20000余個。
新市場美麗容顏
據了解,新建的市場將商戶生活、經營、庫房完全分開,經營區域分區布局,合理設置,市場內設有步行街、景觀帶、綠化帶、休息廣場、地下設停車場,甚至有屋頂花園。整個市場以南北方向中心景觀帶為軸,貫穿兩個入口的中心景觀帶,連通各個步行街,沿街綠化帶以及東側綠化隔離帶對市場呈環抱之勢。
總體規劃為兩大功能區:市場區和配套公寓區。市場區占據基地的大部,劃分為合理規模的相同單元,相鄰單元之間消防通道相隔,保證各單元的獨立性,并且共同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市場環境總體格局突出“一軸三線”。整個地塊,以南北向中心景觀帶為軸,貫串起兩個入口的中心景觀線,連通市場各個步行街區。線形沿街綠化帶以及東側綠化隔離帶對市場呈環抱之勢,以及主要道路軸線,串連起各個景觀節點,在步行街和廣場形成交匯。
中心廣場,由主入口向東,設置較大空間尺度的中心廣場,與線形街道相呼應,使得市場外部空間收放有致,尺度宜人。妥善地處理建筑與周邊環境的空間尺度關系,形成了良好的空間環境景觀。廣場內布置旗桿、硬地、小品、燈飾等,營造了人性化的廣場空間。
新建的市場將設4個屋頂花園,結合大型采光頂布置綠化,創造出極富特色的立體景觀,豐富市場景觀層次。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內的消防設計,市場采用集中式中央空調系統,每個街區獨立布局,街區之間都有消防通道與周邊道路貫通,便于人員疏散和消防車通行及消防登高作業。市場內將采用垂直與平面相結合的方式劃分防火區。地下商場每個防火區面積小于200平方米,設備用戶每個防火區均小于1000平方米。地上商場每個防火區面積均小于5000平方米。商場內任何一點到最近的疏散出入口的距離都小于30米。祁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