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傳來消息,浙江有可能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試點省”。浙江省相關的考核評價體系正在調研制定中,而且,十一個地級市及義烏市的試點工作都將全面展開。
對今年參加“兩會”的浙江代表團而言,最大的欣喜來自可能即將到來的一份政策“大紅包”。3月6日,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在浙江代表團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日前,國家發改委已經把浙江列為“國家發改委改革聯系點”,浙江正在申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試點省”。
全國眾多省份中,為何唯獨浙江要申請做試點?華東師范大學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院長徐長樂表示,“可能基于兩個理由:浙江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經濟發展特色鮮明以及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比較艱巨。”
“此次試點對浙江是機遇。”徐長樂表示,這實際上是將全省戰略提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國家應該會在產業轉型、生態環境等方面對浙江給予政策扶持,以推動浙江產業轉型升級。
《浙商》記者從浙江省發改委獲悉,上述試點具體包括加快推動以中心鎮新型城市化,大力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推進義烏國際商貿綜合改革試點,加強產業集聚區戰略規劃和布局引導,促進民營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等。
“十一個地級市和義烏市都將有各自的改革試點主題。”鄭繼偉在接受《浙商》記者采訪時表示,浙江省將以試點為“抓手”,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全省上下共識。目前,浙江省將在原有政策基礎上啟動相關工作,并正在研究、調研,以期制定一個和試點省目標相一致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
打造21個集群經濟體
去年以來,金融危機沖擊下的浙江經濟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去年第一季度,我們的經濟增量滑到了3.4%,那是很危險的數字。到了年底,增長率回升至8.9%,超出全國的平均水平了。”“兩會”期間,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我們研究了11個重點產業的轉型升級,拿出了21個塊狀經濟體,向著產業集群來打造,我們又采用了146家龍頭骨干企業,讓他們在其中起模范帶頭作用。”
實際上,浙江省已經就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出部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打造產業集群早在去年便已開始,這中間伴隨著中心鎮擴權。
浙江省的中心鎮擴權工作在今年年初拉開帷幕。諸暨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員透露,1月份,義烏、紹興諸暨和溫州蒼南三個市(縣)領導班子負責人曾被召集到杭州,就“大力實施中心鎮培育工程、推動擴權強縣向中心鎮延伸”工作部署進行意見征詢。
根據該次會議精神,浙江省政府即將出臺《關于開展小城市培育試點的指導意見》,擬給予龍港、店口等21個中心鎮正縣級待遇,通過5年左右培育成為管理水平高、集聚能力強、服務功能全的小城市。
據介紹,這些中心鎮將作為縣(市)域總體規劃的重要戰略節點,強化功能定位,積極推進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變。在組織領導上,允許中心鎮黨政主要領導實行職級高配。例如溫州部分鎮委書記可進所在縣(市)委常委,鎮長明確為副縣長級等。
除此之外,為了支持這21個中心鎮的發展,浙江省財政將在整合利用現有財政資金的基礎上,一次性安排中心鎮培育資金10億元、欠發達地區扶持資金10億元。
“我們要早日爭取建立龍港市!”龍港鎮鎮長王忠秀在聽說這一政策后激動萬分,他在公眾場合的一次講話視頻被網友廣為傳播,這也是這座號稱“中國第一農民城”面臨的又一次發展機遇。
“如果說以前的改革多是‘破’,今后的改革更多的是‘立’。”浙江省發改委綜合體改處處長王京軍說,各省直部門選擇一兩個突破口,通過省部合作的方式展開試點;各縣市結合當地實際,實施某一領域的改革試點。
146家龍頭企業帶頭
對浙江省申請首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試驗區試點省份,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院長程惠芳并不感到意外。從去年開始,她就已經著手進行“浙江省146家龍頭企業轉型升級監測評價工作”。這項工作顯然跟試點有著直接的關聯。
監測評價工作始于2009年10月份。受浙江省政府所托,程惠芳接受這一課題,對浙江省146家在結構上有較大調整的企業進行效果評定。其目的是對已經開展轉型升級的企業進行摸底,并進行點對點效果評定。
“主要是在產品結構、技術創新、治理結構等方面的轉型進行監測。”在接受《浙商》記者采訪時,程惠芳透露,目前為止,監測評價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十五份相關報告已經出籠。“其中,有十份報告已經提交省政府。”
從報告數據來看,目前浙江企業在“跨行業、跨產業發展”、“國際化”、“品牌營銷”方面有較大的轉型需求,而在產品、市場結構方面,企業也各有不同的需求。“產品、市場方面的需求多少也存在,但不是一樣的,因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需要不同的轉型方式。”
但這只是該課題的前半部分內容,接下來是對146家企業進行點對點的監測評定,并最終形成企業個體的報告。這一工作大概今年8月份會完成。
課題工作組將對這146家龍頭企業的監測評定報告進行綜合評定,從而尋找到適合浙江省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最佳路徑。
“我們選用了146家龍頭骨干企業,讓它們在其中起到一種模范帶頭作用。通過這一系列工作,使我們浙江的經濟發展建立在更加穩固的基礎上。”趙洪祝表示,未來的在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政府將重點鼓勵引導企業朝戰略性新興產業去。
“有許多的舉措,許多的轉型,政府要帶頭。”——這是寧波市長毛光烈一年多來的深刻體會。比如,寧波2008年暫停了150項行政事業收費,2009年決定繼續停止,現在決定永遠取消。寧波通過系列舉措,為企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
“后金融危機時代,溫州民營企業發展以及溫州模式,仍然充滿了潛力和活力。”溫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邵占維在接受《浙商》記者采訪時如是表態。自2008年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曾經給以出口和加工為主的溫州經濟帶來巨大影響,但是經歷此次危機,溫州著力對原有發展模式進行提升,加快調整產業結構。
“11+1”個試點主題
浙江省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將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全省全面展開。這項改革要求,通過5至10年努力,基本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具體來說,浙江省將在全省范圍內開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各項內容,并以此為抓手,讓經濟工作成為今明兩年的重點工作。”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告訴《浙商》記者,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干部政績觀的轉變。他透露,目前,浙江省相關的考核評價體系正在調研制定中,而且,十一個地級市及義烏市的試點工作都將全面展開。
事實上,試點主題早在2009年12月就已經確立:杭州(綜合配套)、寧波(對外開放)、溫(州)臺(州)(民營經濟創新發展)、湖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嘉興(統籌城鄉)、紹興(工業轉型升級)、金華(現代服務業)、衢州(特色產業)、舟山(海洋開發)、麗水(生態經濟創新發展)、義烏(國際貿易和統籌城鄉)。
值得注意的是,生態經濟、海洋經濟、特色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都有望成為下一輪浙江的主要增長點,尤其是海洋經濟最被政府官員和專家看好。
盡管2009年是浙江經濟最困難的一年,但海洋經濟依然顯出了勃勃生機。2009年浙江全省海洋經濟總產出約8800億元,增加值約2900億元,按可比價格比上年增長9%左右;以寧波、舟山為中心,以溫臺、杭嘉為兩翼的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海洋經濟已成為浙江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今年初,“加快形成海洋經濟等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大產業”首次被寫入了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
在浙江沿海產業帶規劃方面,寧波著力完善進出口貿易營銷體系、提升航運金融服務軟實力;舟山定位于以集散并重、以散為主的樞紐港;臺州營造濱海規劃體制創新的先導區、循環經濟的示范區;紹興啟動了近500平方公里的濱海工業新城項目等。
“浙江是海洋大省,可以在全國海洋經濟發展中起到先行先試的作用,建議建立國家海洋經濟先行重點發展區。”這是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市政府秘書長王仁洲在浙江代表團座談會上的建言。
“世界海洋熱’正在到來,藍色經濟將掀全球海洋新競爭。”浙江省發改委主任厲志海說,海洋經濟同現代服務業、新型城市化、民營經濟一道,將成為下一輪浙江的主要增長點。
據悉,浙江省正致力于海洋經濟發展帶規劃編制工作,國家發改委也將牽頭組織對相關規劃的編制論證工作。
義烏“國際自由貿易區”胎動
雖然義烏有著走向全球的市場平臺,卻存在諸多體制障礙。在周曉光看來,“中國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如果申報成功,將是義烏改革開放以來面臨的一次最大的戰略性歷史機遇。
新光集團董事長周曉光帶著一疊文件,急匆匆地趕往國家商務部。
每年3月的“兩會”,周曉光都差不多是浙江代表團中最忙的一位全國人大代表。除了準備數十件議案和建議之外,接受媒體采訪,出席各種聚會都是她推不掉的內容。而今年,她還帶了一個特殊的重要任務來到北京——以自己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推動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下稱“義烏試點”)盡快落實。
周曉光是義烏市唯一的一名全國人大代表。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周曉光準備了數份略有不同但主題一致的發言稿,以應對各種不同的場合。她甚至給溫家寶總理寫了一封信,以尋找時機遞到總理的手中。
而在“兩會”期間,義烏市市長何美華也來到北京公干,和周曉光一起進行“公關”活動。
3月4日下午,人大會議尚未開幕。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召集了部分“兩會”代表、委員舉行了一次座談會。在被邀請的10多名企業家中,周曉光是其中的一位。在座談會上,周曉光直到向商務部領導匯報了“義烏試點”的方案后,才匆匆離開,去參加中央電視臺的一場直播。
由來
經過之前一年多的調研,周曉光認為,義烏小商品城(49.06,-0.52,-1.05%)盡管規模已經足夠大,但如果把握不好,受金融危機影響,加上新興網絡平臺的沖擊,義烏的發展一定會遭遇瓶頸。
如何轉型?恐怕除了自身的反思,還需國家政策的扶持。義烏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市場上60%的產品來自義烏以外的國內其他地區。
“如果在義烏建立一個國際自由貿易試驗區,在通關、商檢、金融服務、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賦予義烏更大的涉外管理權限,推進保稅倉庫、保稅物流園區、出口加工區等方面的建設,可使義烏更好地促進國內企業國際化,并推動其進口貿易和轉口貿易的發展,成為國際商品、服務進入國內市場的商港。”周曉光設想。
經過一番思考和調研,周曉光最終形成了“關于建立義烏國際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議”。2009年兩會期間,在溫家寶總理參加浙江團討論時,周曉光抓住時機向溫總理當面遞交了這份報告。
向總理“上書”后,周曉光懷著忐忑的心情等待。去年年中,周曉光突然接到全國人大常委會相關部門的反饋:溫總理在這份建議上作了重要批示,還指示國務院10個相關部委認真開展調研,研究這份建議的可行性。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后,去年10月,浙江省政府正式向國務院上報了要求開展“中國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請示。溫家寶總理及李克強副總理、王岐山副總理等領導人非常重視,并作出了重要批示和指示。之后,國家商務部、發改委、外交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等十多個國家部委領導相繼來到義烏實地進行調研、論證。
2010年1月26日,在浙江省舉行的省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義烏試點”的方案被寫入省長呂祖善的《政府工作報告》。同時,“義烏試點”也已被列為義烏市六項重點工作之一,各項準備工作也已緊鑼密鼓開展。
據金華市主要領導透露,“義烏試點”目前已經成立的工作小組,組長正是浙江省省長呂祖善,副組長則是浙江省常務副省長陳敏爾,浙江省特級專家、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陸立軍則被確定為“義烏試點”的首席專家。
揭開試點的面紗
在陸立軍對“義烏試點”方案的思路設計中,有三個互相聯系的要點:
一是通過推進建設“義烏港”,提供一個更加開放低廉、便捷高效、連通全球的物流配送網絡。即通過設立適應義烏小商品貿易特點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放義烏航空口岸,建設保稅物流中心,將傳統的海港港務、海關、檢驗檢疫、結匯、航運代理等內移至義烏的陸路運輸中轉、集散場站,形成具有“直通式口岸”和“保稅物流”兩大核心功能的內陸“虛擬海港”,使義烏成為與國際小商品貿易中心相匹配的國際物流“目的港”和“始發港”。
二是通過小商品市場的“需求集聚效應”,為義烏本地特色產業群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借助義烏本地特色產業群的“供給積聚效應”所帶來的多品種和低價格優勢,助推小商品市場的交易規模不斷擴大;通過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和良好的貿易環境,吸引更多的知名企業在義烏設立公司總部、地區總部和營銷總部等,發展總部經濟。
三是突破傳統的行政區劃和級別進行制度供給的模式,按照實際需要,完善與國際貿易相適應的仲裁、邊防、港務、銀監、金融等機構的監管服務功能,增強海關、檢驗檢疫、出入境、外事等涉外機構的監管服務能力。
事實上,“義烏試點”總體思路中的一部分,已經開始了實踐。今年1月20日,義烏首家公共型保稅倉庫揭牌運營,作為“義烏試點”的一個組成部分,保稅倉庫是配合“買全球、賣全球”,著力發展進口物流的重要保障。
此外,去年12月,交通運輸部與浙江省政府在北京簽訂協議,浙江省成為全國首個物流建設試點省份。
目前義烏已成為浙江省重要的內陸港,也是浙江省運營最繁忙、業務量最大的四大物流樞紐之一。
“這次的改革試點是需要綜合配套的優惠政策。”浙江省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張漢東說,這也是對全國市場發展30年后往哪里去的一個探索。
“到現在,全國各地都有很多的專業市場,義烏市場地位面臨挑戰。市場體系的優化和發展方式該如何轉變,義烏這回的舉動也是一個范例。” 張漢東說。
在周曉光看來,“義烏試點”如果申報成功,將是義烏改革開放以來面臨的一次最大的戰略性的歷史機遇,對義烏未來的發展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和推動。
不過,據《浙商》記者了解,這次申報“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除了義烏,還有特區深圳。而深圳的發育程度和很多優勢,都是義烏不具備的。
“義烏商圈的產業層次不夠高,體量不夠大,重點也不夠清晰。如果給了它這個政策,很難預計會有什么樣的收成。在很多地方政府‘向中央要政策’的當下,國務院、商務部必然要有所取舍。‘義烏試點’的爭取不會那么容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這樣發表自己的看法。
舉手投足皆有戲
——“兩會”浙商參政側記
從關注自身企業發展,到關心社會民生,參加今年兩會的浙江企業家代表、委員們身上更多地體現出了一種責任感和成熟氣質。
在“兩會”上,浙江代表團駐地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在“兩會”現場,也發生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宗慶后:“首富”不投房地產
今年已經是宗慶后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第八個年頭了。“做了8年的人大代表,我覺得我的議案還是比較‘準’的。比如我前兩年提出的擴大分配,這幾年政府已經開始慢慢在做了。”
兩會上,宗慶后一直是媒體追逐的熱點人物。到北京沒幾天,據說宗慶后接受的訪談已經有十幾次,他也是來者不拒,并且張嘴就來。“個稅起征點調高至5000元”、“給困難群眾發放1億元消費券”、“讓開發商把利潤率控制在5%以內”——一個個“驚人”的觀點從宗慶后嘴里蹦出來,這位娃哈哈掌門人儼然成了老百姓的代言人。
3月10日,2010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在紐約發布,中國內地富豪們的表現搶眼,上榜64人,位列第一的就是宗慶后,他以70億美元身價排在榜單第103位,為內地首富。
對此,宗慶后本人的反應出人意料地平和。“這個(排名第一)都是虛名,沒有太大價值。”但他也坦言,“壓力肯定會有的,不過我感覺很平靜。這個榜單我覺得主要還是體現公司價值。”
對于公司未來發展,宗慶后把持著兩大原則:一是不差錢,不上市;二是決不投資房地產。
徐冠巨:以新發型“激情”參會
3月2日,《浙商》記者在飛機上見到了已是第14次參加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當《浙商》記者問及其此次參加兩會的心情時,徐冠巨說:“依舊和以往一樣,充滿活力和激情。”
到全國參加“兩會”的徐冠巨,特別在北京理了個精神的新發型。當《浙商》記者在政協工商聯組小組討論現場見到他時,他忍不住開玩笑:這也是“轉型升級”么——因為他這次的提案里多次提到“二次創業”、“轉型升級”等話題。
在徐冠巨今年的兩會提案中,他對于中國民營企業的二次創業有了更深刻的剖析和理解。徐冠巨圍繞“以‘創業’實現‘守業’,企業轉型升級的根本是價值觀再造”和“就業的根本是創業,將沉重的人口壓力轉化為豐富的人力資源”兩方面對此提案進行了闡述。
李如成:脫鞋為“漢麻”做廣告
雅戈爾(15.84,0.00,0.00%)集團董事長李如成是每年兩會的熱點人物。但李如成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在會場,他遇到媒體的時候,配合程度很高;但一旦離開了會場,媒體想要采訪他就不那么容易了。
《浙商》記者在采訪李如成之前,就曾吃到過“閉門羹”。話說兩會期間的一個晚上,在浙江代表團駐地酒店里,《浙商》記者冒昧敲開了李如成的房間,已經換上了睡衣的李如成婉言謝絕了采訪。或許也是由于該次的拒絕,次日在小組討論會上再次見到李如成時,他很爽快地答應了采訪。
每遇采訪,李如成總是不忘談及“漢麻”。兩會期間,無論是在小組討論上,還是在大會發言上,李如成總不忘介紹漢麻以及雅戈爾在漢麻面料上的應用。甚至,在接受《浙商》記者采訪時,他都會把鞋脫掉,露出雅戈爾生產的漢麻面料襪子。
尤小平:地產太難聽了
華峰集團董事局主席尤小平總是只身參加兩會。今年兩會上,尤小平第二次提交節能減排的議案。
尤小平自言佩服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娃哈哈為什么這么成功?”在接受《浙商》記者的采訪時,他表示,“經過我深入分析,就是因為娃哈哈的品牌效應以及企業持久的創新力。”
“華峰也需要創新,所以我們過去兩年來一直在產業鏈延伸方面想辦法。”
尤小平稱,未來三年,華峰除了圍繞主業之外,也會做適當的多元化,其中包括商業項目。
“你們有商業項目?在哪里?”《浙商》記者問。
尤小平說:“有一些商業地產項目在做。”
“那么也就是地產項目?”
“地產太難聽了,是商業地產。”話鋒一轉,尤的腦子轉得飛速。
周曉光:38件“雞毛信”帶到“兩會”
北京歌華開元大酒店1067房間里有一個衣柜。《浙商》記者數了一下,里面掛了15套不同的上衣。
這是全國人大代表周曉光的住處。長達兩周的“兩會”期間,她要根據場合選擇不同的衣服。
“周總是有名的‘議案大王’,今年又帶來了38件議案和多條建議。”周曉光的秘書劉婷告訴《浙商》記者,由于每件議案都要30位以上的代表簽字才能生效,所以這是一件非常繁瑣復雜的事情。“但是今年輕松多了,主要是周總的議案質量之高出名了,大家都相信她,很快就簽了字。”
事實上,由于她忠實地履行著全國人大代表的職責,很多人也讓她這個“代表”到北京傳遞聲音。
綠源集團董事長倪捷和浪莎集團董事長翁榮金在周曉光臨行前,都送來了“雞毛信”,讓周把他們各自企業的呼聲反映到“兩會”。
李書福:非常在意媒體的評論
吉利集團在“兩會”期間開的第一次媒體見面會上,李書福讓在座的20多家媒體記者等了1個小時。為此,李書福連連說“抱歉”。采訪中,李書福非常耐心,當然也小心地回避著一些敏感的話題,比如收購沃爾沃的進展問題。
媒體見面會之后的晚宴上,李書福一直笑容可掬,和藹地與記者們聊天、喝酒。直到工作人員提醒他,接下來還有電視臺的采訪,最好不要喝醉時,他才放下酒杯,換上飲料。
事實上,李書福非常在意媒體的評論。據他身邊工作人員介紹,李書福經常上網搜索有關吉利的報道。“如有人歪曲或誤解吉利,他就很痛苦,很難過。”
對于本刊3月(上)《吉利憑什么》的特別策劃,“李董挺滿意的,覺得還是抓住了很多要點。特別是把他比作陳勝、劉邦那篇,挺有想象力。”3月3日,吉利公關部的張曉姝這樣告訴《浙商》記者。
邱繼寶:16個字比16億元還重要
一年前,全國人大代表、新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形容自己的心情是“生不如死”;經過一年“負重前行”,如今“情況大不一樣”。在3月6日的浙江代表團新聞發布會上,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坦然描述了自己一年來心理變化的軌跡。
當年飛躍最困難的時候,浙江省委省政府給了他16個字的秘訣——解決當前、立足未來、標本兼治、轉型升級。“這16個字比給我16億元還重要,它給了我思路——只有加快轉型升級,才有希望。”
反思飛躍過去的危機,邱繼寶說,既“愛自己”,也“恨自己”。“愛的是過去三十年來把飛躍帶上了一個臺階,恨的是三十年里沒有實現制度創新。”
飛躍重組后通過轉型,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重點瞄準再生資源和高新技術兩大產業。去年飛躍做的一項大產業,又被人稱為“撿垃圾”。“人家說我撿垃圾,我沒有嫌棄,去年光這一塊我們就做了幾十億元的生意。
王均金:頭要轉,身體和腳也要轉
兩會期間,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身心俱疲——就在他來北京參加“兩會”之時,外界傳出王均金卸任奧凱航空董事長、法人代表的消息,均瑤集團與奧凱航空其他四家股東的爭執再次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今天的采訪只問兩會的相關提案,企業的一概不方便問。”3月5日,安排采訪的均瑤集團相關負責人事先給《浙商》記者通氣。利用午休的時間,王均金接受了《浙商》記者的采訪。
可能是太累的原因,采訪的前半段,王均金的狀態并不如以往。他倚靠在碩大的沙發里,雙手時常交叉抱在身前。在回答提問時,也是輕聲細語,語速緩慢。談話自始自終圍繞“兩會”。在說完結束語后,王均金放松了許多。他起身伸了個懶腰,在回答一個補充的問題時,他甚至用形體語言加以輔助。
“轉型升級不能只是口號,要貫徹到企業的每一個細節里去。正所謂頭轉,身體也要轉,雙腳也要轉。不然怎么轉得過去呢?”說這話時的王均金,腦袋偏向一方,做出一副想轉身卻受牽制的姿態。在現場人員會心的笑語聲中,王均金趕往下一個議程。
“兩會”浙商十大關注點
今年浙商在全國“兩會”上發出的聲音與他們在去年中遇到的發展瓶頸息息相關,甚至有些是切膚之痛。
在今年的“兩會”上,浙商建議多而急切,既包括企業本身關心的向新興產業轉型升級的熱點問題,更包括住房、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等領銜提出的“二次房改”甚至被列入人大會議正式議案。
為更好地梳理浙商所關注的社會命題,本刊從多角度選取了十個點,以幫助讀者更好理解當下的政商界關注的大事。
1、轉型升級
全國政協委員、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認為,現在政府大力支持生產型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營造發展創新型平臺,是服務中小企業或者服務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比較好的辦法。而全國政協委員、天正集團總裁高天樂則在提案中說,只有政府轉型,才能在制度制定上為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打下夯實的基礎。全國人大代表、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覺得,對勞動密集型、出口依賴型的傳統紡織工業來說,轉型升級更顯得勢在必行。今天不調整產業結構,明天就會被產業結構所調整。全國政協委員、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建議,進一步完善政府的引導機制,推動企業“優二進三”,加快經濟轉型升級。
2、大力發展新能源
在新能源方面,全國人大代表、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為此次兩會帶來了多項建議:成立國家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委員會,盡快著手制定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標準;盡快確定統一的關鍵零部件產業標準。全國人大代表、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更是光伏產業的“代言人”,他建議將西部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列為國家“十二五”能源重點項目。
3、盡快制訂低碳經濟總戰略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滕頭集團公司董事長傅企平在議案中指出,應增強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意識,引導企業開發低碳技術與產業,并建議推行低碳城市、低碳社區等政策試點,倡導低碳城市、低碳社區。趙林中建議國家盡快出臺《“低碳經濟”發展指導意見》,制訂全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總體戰略。全國人大代表、華峰集團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覺得應該制訂分行業節能減排的相關政策,嚴格產業準入管理;加大節能減排技術開發力度,加快落后產能淘汰。
4、征收“污染稅”和“環境稅”
趙林中建議修改《環境影響評價法》,他特別指出,在《環評法》第三十一條中,增加“對于未經環評擅自開工建設項目造成的環境污染或破壞的,要求恢復原狀”的規定。全國人大代表、新光集團董事長周曉光提交了《關于修改“環境保護法”的議案》,她要求將環境保護法第二十八條修改如下: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企業事業單位,按照國家規定征收“污染稅”和“環境稅”,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訂。
5、為企業減負
全國人大代表、納愛斯集團董事長莊啟傳提出,企業的創新、轉型、升級,需要很大投入。省市政府、財政對企業調整結構,搞技術創新、技術改造都有一定的扶持資金。但是,現行制度規定,地方財政對企業的扶持,企業要交25%的所得稅。這是重復征稅。
此外,去年財稅大檢查,員工的勞保用品、午餐津貼等都納入所得稅征繳的范圍,“這邊多發了,那邊又收上去了。”莊啟傳認為激勵員工的效果打了折扣,員工的負擔又增加了。
6、切實提高老百姓的收入
“我們沒有遭遇‘民工荒’。”參會的浙商代表委員幾乎眾口一詞,他們的企業在今年開春的招工中仍然順利,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員工的收入高。
宗慶后提出,為了真正提高老百姓收入,必須提高個調稅的起征點到5000元。同時,發放1萬億元消費券,全面拉動消費。無獨有偶,全國政協委員、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有相同的建議——將現行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2000元”調整為“個人所得稅起征參考點為5000元,各省、市、自治區可根據本轄區財政實際情況最多上下浮動1000元”;同時,每兩年進行一次調整并形成制度化的操作規則。
7、讓公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周曉光認為,制定《公民基本醫療保障法》是保障新的《醫改方案》順利運行的需要。宗慶后建議國家加大農村、邊遠貧困地區的計劃生育工作投入;加強對優生優育科學知識的普及宣傳;強化“出生缺陷干預工程”;重視孕婦、嬰幼兒等人群的食品、藥品安全,做好出生缺陷的預防工作,從而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實現優生優育。
8、小企業解決大就業
徐冠巨建議,各級政府建立專門預測機構,健全預案應對機制,把保增長與保就業密切結合起來,防止中小民營企業大批倒閉或休業,惡化就業形勢。
宗慶后則把眼光放在了大學生就業問題上。他認為,高校在專業設置上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將專業設置、招生規模與就業率掛鉤,淘汰教育質量差、招生規模大、就業率低的專業。
9、向教育傾斜
當下中國的教育可以貢獻足夠多的合適人才嗎?李書福這次帶給“兩會”的一個提案是:轉型升級與教育改革要配套。趙林中則提出為了體現教育公平,應該取消高考加分,同時建議加大民辦教育支持力度。宗慶后建議國家要提高邊遠貧困地區教師的待遇,建立制度保障,并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與傾斜。
10、建立住房保障體系
宗慶后提交了《住房保障法草案建議稿》,同時建議國家盡快進行二次房改,建立第三種能夠滿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公共住房制度(包括公共租賃住房制度),即準市場化的平價住房制度。高天樂建議進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尤其是廉租房和公共租賃房可以覆蓋更為廣泛的群體。尤小平提出,各級政府可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對農民工的居住環境提出最低標準,強制落實。鼓勵用工單位建設一定數量的農民工公寓,只準出租,不能出售,解決農民工住房問題。周曉光則建議把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列入各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考核,與所在地領導干部的考核、使用、升降緊密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