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滄州市人民政府和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主辦的"城市新區商業綜合體發展模式研討會"在河北滄州成功舉行。
在研討會上,眾多商業地產界人士、專家和學者齊聚一堂,以專業視角分析、解讀區域經濟發展和城市商業地產綜合體發展模式,在國際金融危機大背景下,圍繞國內商業地產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及未來發展趨勢和機遇以及環渤海區域經濟和滄州商業地產開發現狀和發展規劃等主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城市化推動二、三線城市商業崛起
受城市化進程加快因素驅動及層次化、多元化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目前在中國,眾多二、三線城市的規模和城市建設面臨著升級和擴張的新發展需求,城市新區規劃建設和綜合商業地產開發開始進入一個放量發展的新階段。據預測,未來5年,中國城市化進程將帶來新增人口1.2億,每年新增城市人口2400萬,大眾化消費市場每年增加近900億,規模可觀。
采用怎樣的模式進行城市新區的合理規劃、綜合開發;如何實現城市商業地產的健康、有序、持續發展成為城市管理者、投資商和房地產開發企業要共同面對的新課題。
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城市新區開發,需要和城市資源模式和發展規劃緊密結合,城市基礎設施,特別是商業設施的建設,將直接制約和影響城市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一個城市的商業競爭力就意味著一個城市的競爭力,一個城市的商業就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城市商業綜合體作為一種新的城市商業標準和發展模式,將給城市提供全方位的消費體驗和商業服務,但須附以便利、發達的交通基礎設施,與之配套。
作為環渤海經濟圈的一枚重要棋子,滄州目前正處于城市新區開發建設和城市商業開發、轉型和升級的關鍵時期。滄州現有18個縣區,轄區面積1.4萬平方公里,人口710萬人。2008年,滄州GDP總額達到1716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57億元。
滄州市副市長宋有洪在研討會上透露,今年前三季度,滄州GDP增幅達9.1%,財政收入增長27.4%,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前三季度增幅達到了17.7%。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滄州第三產業占整個GDP比重,有史以來首次超過了40%,顯示出滄州第三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后勁。
與會的城市綜合體研究專家表示,京、津和滄州間的城市高速鐵路建設和環渤海區域城際間高速路網的不斷完善,商務活動、資源和人員的流動等成本將大大降低,信息和商業交流變得更快捷,這些都為滄州城市新區建設和綜合商業地產開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高端商業綜合體"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國貿中心)"落址滄州
如何充分發揮滄州的地域優勢,借助區域經濟發展的聯動效應,促進本地和區域經濟發展?打造一個能夠服務于本地和區域城市的商務、商業中心和交流平臺是滄州市給出的解決方案之一。
據滄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滄州市未來核心商業項目、商務、商業雙中心--"國貿中心"即將開工建設。"國貿中心"地處滄州新區中心位置,總建筑面積達70萬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包括大型綜合購物中心、甲級寫字樓、高級酒店及休閑中心等綜合商務設施。"國貿中心"落成后,將力邀國內外知名品牌企業入住,成為未來滄州商務、商業雙中心。未來,這里還將被打造成滄州與京、津及環渤海經濟圈其他城市間的高端商務、商業交流中心和平臺。
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城市,包括一些省會和區域中心城市,商業地產開發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商業用地積壓閑置、項目停工緩建、招商停滯、開業延遲、空置率上升等一系列難題……
對此,與會專家表示,與普通商品房開發不同,商業地產開發與政策、宏觀經濟和金融環境的聯系更加緊密,直接地受到國內、國際經濟的基本面影響,受制于宏觀經濟的發展狀況,短期內很難借助政策的調控拉動需求,快速恢復增長。目前國內城市商業地產遭遇的階段性發展難題在一定程度上客觀地反映了實體經濟的真實狀況。
雖然當前商業地產發展形勢依然嚴峻,但隨著國家一系列積極擴大內需政策持續出臺,已經開始并將持續帶動和刺激國內商務活動和商業服務業的發展,這為商務活動和商業地產恢復發展提供了必需的市場新需求和賴以成長的土壤。
與會的商業地產界人士對滄州綜合商業地產開發前景表示樂觀。他們認為,在中國,城市化進程和區域經濟發展在中國方興未艾,特別像滄州這樣的擁有良好商業和交通基礎條件的二、三線城市綜合商業地產開發,將成為繼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之后,商業地產的一個新增長點,如能準確把握住時機,將會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