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越的地理條件和“魚米之鄉”的美譽,并沒有讓嘉興人為之沉醉而停步不前,進入新世紀,隨著現代農業生態元素的注入,發展都市型農業理念的確立,嘉興農業經濟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08年,嘉興農作物播種面積達514萬畝;經濟作物增長快速,水產養殖結構不斷優化,“名、優、特”等高附加值品種繼續增加。2008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180.9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538元,增長13.5%,連續五年位居浙江省之首。此外,隨著嘉興市政府在統籌城鄉發展、打造城鄉一體化上的積極努力,嘉興農業呈現出較快發展態勢。
然而,嘉興農業在近幾年的發展中,農業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逐漸減弱,農產品競爭壓力加劇。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下滑以及農民增產難以增收等現狀,落后于大交通、大市場變化對嘉興農業發展的要求。就農產品的品牌建設來說,嘉興市的農產品創牌工作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與工業、服務業品牌發展水平相比,農產品品牌建設仍是一條短腿,這不僅僅體現在數量差距上,更體現在質量差距上。
“與省內其他地市相比,嘉興市現有農產品注冊商標1130件,僅占全省農產品商標6.3萬件的1.8%;現有品牌農產品大部分以鮮活農產品和初加工品為主,企業的品牌經營運作能力和水平還不高,產品科技含量低,品牌附加值不高。”嘉興市工商局信息辦主任倪曉東說。
從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重鎮向現代農業強市轉型跨越的當口,如何突破經濟浪潮中面臨的發展瓶頸,嘉興農業需要再次破題。
“結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嘉興農業的現狀,我們認為,農產品電子化交易將是嘉興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經過長時間的籌建,嘉興中國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終于誕生。它的出現將極大地提高嘉興廣大農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嘉興的特色農產品早日走出嘉興、走向全國。”嘉興市工商局局長宋順良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嘉興模式”促市場轉型】
浙江是全國有名的市場大省,擁有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海寧中國皮革城等4900余個專業市場。這些市場的崛起自然有其優勢之處,但無一例外都是傳統的有形市場。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傳統的市場交易經常會受到來自時間、空間等方面因素的制約,而網上交易市場則能在某種程度上和傳統市場形成一定的互補。
因此,很多的專業市場也開出了網上交易平臺,但是因為它們具有一定自發、散亂的特點注定難以走得更遠,而嘉興中國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則在規避一般網上交易平臺的弱點、吸收傳統專業市場的優點方面,具有它們無法比擬的優勢,真正實現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初衷。
嘉興中國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是由嘉興市工商局根據嘉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立足工商職能,經過廣泛調研大力推動建立起來的,并在工作中將其作為一項民生工程來抓。該網站在一年多時間的籌建期間,得到了市發改委、市電信公司、市工商銀行、浙江大學現代物流研究所、浙大網新中研軟件公司以及廣大涉農企業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政府部門作主導、高等院校提供技術支持、銀行電信等部門全力服務、廣大涉農企業積極配合,各方協作共同努力,推動了嘉興中國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的順利誕生,新時期、新條件下的“嘉興模式”,在促進市場轉型的過程中,走在了各方前頭,用浙江省工商局信息辦主任厲敏的話說,就是“嘉興模式開創了全省推動無形市場的良好開端”。
“隨著網上交易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不僅能有效地解決嘉興本地農產品銷售犯難的問題,保證農產品的增值,農民的增收,避免各種外在因素給農產品和農民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也是政府指導農業的風向標和企業進行交易的一個指南。”倪曉東說。
據了解,該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將立足嘉興現代農業的現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名優產品的示范作用,依托現代物流業,運用電子商務,實現農產品流通的標準化和現代化。嘉興中國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預計經過三到五年的努力,他們將把網上交易市場打造成為全國農產品領域一個不可或缺的交易中心、結算中心、定價中心、信息中心和資源配置中心。
【“一市兩場”是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網絡的逐漸普及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網上交易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了。諸多大型專業市場將交易流程、討價還價搬上網,兼做網上地下兩個市場也已成為新趨勢。在嘉興,今年8月,桐鄉濮院羊毛紡織網供銷平臺“中國毛針織網”與國內最大的獨立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正式簽約,開展B2B、B2C網絡銷售,并為剛成立的“桐鄉市網上創業中心”提供網上創業、就業培訓服務,還在淘寶網上開辟了一個專門的濮院毛衫交易商城。而在今年7月,嘉興市工商局南湖分局主辦的首屆嘉興網絡創業大賽,更是吸引了260多名參賽選手報名,極大地推動了嘉興網絡經濟的健康發展。可以說,嘉興市的網上交易氛圍已經非常濃厚,而嘉興中國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的啟動,也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嘉興中國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將依托嘉興有利的物質條件,運用現代的網絡技術和新型的交易方式,將嘉興農產品的貿易由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引導。通過名優產品的帶動作用,逐步擴大嘉興農產品在中國市場上的影響力,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逐步解決農產品供求不平衡給人們帶來的困惑,從根本上解決農業增產不增收的狀況。同時依靠政府部門的有力推動,建立起網上貿易為主,彰顯嘉興特色的方便、安全、快捷的農產品網上市場。
在該網上交易市場的啟動儀式上,嘉興市東旺果業、昌記粽子、潛福蝸牛等涉農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網上交易市場的啟動對嘉興各涉農企業來說是一次非常好的機遇,可以借助網絡經濟的東風,拓展農產品的市場輻射面,幫助更多優質農產品、特色農產品找到“婆家”。在啟動儀式現場,這些企業主與嘉興中農網負責人簽訂了入駐協議,成為首批175家入駐的農業企業之一。
嘉興中國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目前主要由四大板塊構成:形象展示板塊、產品交易板塊、資訊類板塊、功能性板塊。該網站目前展示的農產品已有上千種,基本涵蓋了嘉興市五縣兩區及各地名、特、優、新農產品。它不僅為嘉興本地特色農產品產、供、銷提供了更為快速的流通渠道,也為全省乃至于全國的農產品資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更為安全、快捷的交易平臺。
據了解,該網上交易平臺運用的是浙江大學最新的流通領域研究成果——“供應鏈前置理論”,為網站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此外,由于網上交易涉及大筆資金的往來,中國工商銀行嘉興分行也積極參與進來,與該網站簽訂了資金第三方監管協議,盡全力確保交易中的資金支付安全。而作為該網上交易平臺的監管單位,嘉興市工商局也將以扶助網上市場做大做強為目標,為嘉興中國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的茁壯成長保駕護航,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推動嘉興農業提前進入現代農業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