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慶期間,人們對60年來的中國房地產有過很多的回憶,同時對未來也有很多的展望,于是有人就出了個題目:猜猜60年后的中國樓市是啥樣?
60年后是啥樣?與我們何干?雖然科學說人類的正常壽命是150歲,但是我們這些人估計誰也不愿意活那么久。不是有句話說嗎:80歲有病沒病一個樣,90歲活著死了一個樣,要是到了150那還不是活著不如死了自在。所以我們還是早點魂歸故里吧,也好給子孫多留點空間,給地球多積點肥料。
但是,我們看不到60年后的樓市,并不影響我們對60年后樓市的展望和期待,何況樓市也是有個發展過程,我們完全有可能看到這下個60年發展過程中的一段過程的。
30年、20年、10年總是可以看到的,而這個發展也是有規律的,所以我們還是應當大膽地猜想。
其實人們對60年后的樓市的期待還在于對今天樓市的激烈爭論。我想60年后的樓市肯定是對今天樓市的絕對顛覆。
一是:城市不會再有拆遷,這一方面是以后的房子標準和質量有了保證,另一方面還在于以后的維修技術可以保證樓房的絕對安全。更重要的是,人們的觀念肯定會發生根本的變化,隨便拆遷舊建筑就是犯罪將形成法律條款。城市拆遷造成污染、資源浪費、制造垃圾,與當前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背道而馳,60年后人們的環保觀念、法律意識將會有極大地提高。新的建筑將更環保、更生態化,舊的建筑也主要進行環保改造,而不會一拆了之。
二是:人們對房子不再是投資品,住房只是人們生活的基本需要,不再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征。人們將改變將房子作為投資品的象征,那是人們的財富已經有了很大的積累,已經有了其他的投資渠道。同時,人人都有自己的滿意的住房,在想投資住房已經沒有市場了。這是可能的,就像以前的縫紉機、收音機、自行車一樣,現在誰還把這些老古董當成財富?
三是:那個時候人們不再追求房子的有多大,也不在乎有多豪華。人們對房子的需求都會變得非常實在,不會為有個多大面積的房子而覺得就有多大的面子。人們已經有了其他更好的精神寄托和享受生活的途徑,像我們現在這樣為房而累成為子孫們談笑的材料,就像我們不理解清朝的男人為什么留辮子一樣,覺得那多麻煩呀。社會福利極大提高,人們的收入將主要用于休閑、度假、旅游、文化消費等,甚至太空旅游,人們不再有經濟負擔,更不用為給孫子們買房著急。人們對物質需求已經看的很淡,人們對房子的大小普遍形成夠用即可,大了是浪費、是負擔的觀念。政府將提供大量的房源供人們自由使用,買房不買房已經不重要,每個公民都會自由地享受著社會主義國家的公共福利。
四是:那個時候,開發商將退出歷史舞臺,也不再有激烈競爭的房地產市場,一是經過60年的建設,社會需要的房子就建的差不多了,其實現在要是沒有成片的拆遷,房地產市場也不會這么火爆。房地產的主要任務將是維護、改造、補充。
五是:樓市的二級市場、三級市場將成為主要市場,一級市場將會是很小的市場份兒、額。
六是:所謂的“戶口”限制早就退出歷史舞臺,人們可以自由地在各個城市間自由遷徙、居住、工作。人們的住房會隨工作的變動而變動,調整住房和調動工作變得非常方便和頻繁。同時,那個時候人口也會比現在少很多了,房子多,需求少,人們再也不會為求一個安身之地著急了,那個時候,地區間的貧富差距相對小多了,人們工作的壓力也小很多,沒有了人為的身份限制,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自由。
七是:城市化進程完全完成,城市間的交通非常便利,像北京、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將出現萎縮,人們將逐步退出城市中心地區。而廣大的農村地區將建成眾多的衛星城和生活區,成為人們的生活樂園。現在城市中心區的高樓大廈將被改造成公寓成為保障房或者是短期用房的房源。
八是:商業地產的地位會隨著住宅市場的變小逐步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和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要求有更多的服務設施同時跟上來,這是肯定的。
九是:房價不會再漲了。一方面按照現在的房價增漲石頭,不管人們的收入增長多快,但是和房價比起來也是小菜一碟呀。如果再這么漲下去,人們就只能住山洞、樹上了,這么漲下去,別說60年,就是三年、五年也就漲不動了。這不但有來自民間的阻力,肯定也有政府的動作。
十是:房地產不會再是支柱產業,國家經濟發展的投資、出口、消費的三駕馬車將會發生根本變化,投資將逐步退出經濟增長主要動力圈,隨著地球村的形成,全球可能形成一個整體的大市場,而由于人們收入的極大提高,以及社會福利的極大發達,特別是中國新一代人不再有勤儉儲蓄的習慣,中國國內的消費市場將會非常發達。
當然,60年后的樓市不會完全消失,但是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不會再有現在的彌漫硝煙,更不會有地王、天價房這類莫名其妙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