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鞋十雙,廣東有其三”,在廣東鞋業市場的“兵家重地”站西路,新交易市場難有立錐之地。以專業市場操盤著稱的廣東新濠畔投資集團,聯手成都西部鞋都,打造的首家主題女鞋商城“成都鞋城”開始試業,主攻海外貿易。
記者獲悉,西部鞋都入駐廣州事出有因,據四川西部鞋都產業運營公司董事長彭軍稱,西部鞋都早已占據俄羅斯進口女鞋市場七成份額,但俄羅斯最近高豎貿易壁壘———對切爾基佐沃市場采取無限期關閉,一下子讓逾300家中國鞋企面臨窘境。這直接促使內地鞋企結成“區域品牌”,謀求沿海地區建“展示窗口、出海碼頭”。
內地鞋企生產的女鞋將繞過中間商,擺上商場的柜臺,直接面對“廣交會”所招徠的全球客商,實現制造基地與展貿窗口的資源對接。
搶駐兵家重地站西路
各國鞋業商人為何直奔站西路?答案很簡單,“全球鞋十雙,廣東有其三”,而廣東鞋業的強大集散能力正是以廣州站西路商圈為核心,向外輻射。這里有26個鞋城,上萬家鞋商,年成交額超10億元,站西路早已被公認為鞋商進駐中國市場的橋頭堡。
然而,地處廣州環市西路與廣園西路交會處的“站西商圈風水寶地”,基本已被瓜分殆盡,外來專業市場難以插足。據廣東鞋業商會副秘書長楊葉林透露,在貿易全球化的快速推進下,廣州作為會展中心城市成功搭建了“展貿平臺”,溫州等國內制鞋強市的鞋商,都想“借道”廣州走向全球,但由于種種原因至今未能如愿殺進站西路。
“成都鞋城”如何登陸“南大門”?記者了解到,成都鞋城的投資方除了四川西部鞋都產業運營有限公司之外,還有本土最大的鞋材運營商———廣東新濠畔投資集團的身影。新濠畔董事長劉穗龍被業界稱之為“鞋王”,“劉穗龍的投資動作,已被業內解讀為行業發展的風向標。”楊葉林說。
借道廣州大銷“外貿型女鞋”
“未來的行業發展將趨向于市場細分。”新濠畔董事長劉穗龍告訴記者,此次與四川西部鞋都聯袂打造的“成都商城”,有別于以往鞋城的“大而全”,只專注于“外貿型女鞋”,在業界首創“區域主題”的運營模式,并且招租的對象全部為生產型鞋企,定位為成都女鞋在廣東進行對外展示和訂單承接的綜合性采購中心,將有效繞開中間環節,節省綜合采購成本30%。
據介紹,成都女鞋聚集了中國1/3的女鞋生產工廠,鞋業企業達1100余家企業,其中70%-80%為出口型企業,而出口型企業尤其依賴俄羅斯市場,通過北京、新疆等傳統邊貿口岸的中間商渠道進行“灰色清關”,客戶資源極為不穩定。
2008年金融危機襲來,俄羅斯對鞋業市場的監管步步收緊,今年6月更是對切爾基佐沃市場采取無限期關閉,“這使得原有的對俄貿易物流體系全面瓦解,有的企業已經接了訂單,但生產不得不被迫中止;有的企業貨物已經完成生產,但無法順利交貨,涉及這類情況的成都鞋企就超過300家,更別說訂單量銳減。”四川西部鞋都產業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彭軍告訴記者,俄羅斯貿易壁壘直接促使成都鞋企結成“區域品牌”,謀求沿海地區建“展示窗口、出海碼頭”的重大轉型。
由此,“成都鞋城”應運而生,計劃分兩期完成:一期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目前已成功引駐50余家成都實力品牌鞋企,運作籌備僅僅用了70天時間;二期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預計可解決300余家外銷工廠的產品展示和訂單承接。
四川省商務廳副廳長賈壯苗將成都商城進駐站西商圈的戰略意義概括為,“這樣的布局將形成‘廣州為展示窗口和出海碼頭、俄羅斯為出口終端、成都為生產基地’的‘三位一體’,資源整合之后將有效破除國際鞋業的貿易壁壘。”
資料:新濠畔
新濠畔集團董事長劉穗龍,被業界稱之為“鞋王”,站西一帶的發起“元老”之一,也是廣東第一個專業鞋材市場九龍鞋城的幕后操盤手。劉穗龍先后開辦了帝豪鞋業城、有“廣州鞋材市場艦母”之稱的新濠畔鞋材皮革五金批發廣場等大批專業市場。劉穗龍的投資動作,已被業內解讀為行業發展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