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天還沒亮的時候,趙偉就早早的起床出門了。作為數萬名在俄羅斯關閉切爾基佐夫斯基大市場(簡稱大市場)事件中受到影響的華商之一,自6月份以來,他的生活好像是電影中的情節(jié)。
“現(xiàn)在還留在俄羅斯的原因,就是想盡快把手里的存貨賣出去。”趙偉說。他在過去的兩個月中,陸續(xù)拿回了被扣在市場中的貨物,“目前只有把貨物盡量處理出去,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
但是,最讓他不安的,還是越來越緊的身份盤查。趙偉身邊的華商們越來越多的選擇了回國。“用以前的老辦法,現(xiàn)在已經不能繼續(xù)在俄羅斯經營下去了。等我的貨甩得差不多了,我也會回去,再找其他的途徑,重返俄羅斯市場。”趙偉說。
雖然沒有了大市場的保護,但隨著新年的臨近,需求的高漲使得很多像趙偉一樣的商人還是決定,在甩貨的同時,鋌而走險的再次進貨,灰色清關的現(xiàn)象或許再次迎來一個高峰。
從中國駐俄商會相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到,隨著切爾基佐夫斯基大市場(簡稱大市場)前后遭遇的兩次大火和徹底關閉,俄方查處走私貨品和經營人員身份的力度不斷加強。因此,華商在俄經商的風險再次加大,中方相關管理機構已經向在俄華商發(fā)出預警。
而就在趙偉開始他一天的甩貨生涯的同時,11月3日,在北京國貿飯店的會議廳里,正舉行一場貿易洽談會。
洽談會的主角們是來自俄羅斯烏拉爾地區(qū)工業(yè)名城車利亞賓斯克的企業(yè)代表,他們在俄羅斯工商會和中俄機電商會的協(xié)助下,帶著合作意向第一次來到北京。迎接他們的,包括中國建材、中國石油和多家大型機械制造企業(yè)的代表們。
一名與會中方代表向本報記者表示,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公司長期合作的歐美市場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在開拓新市場的壓力之下,俄羅斯廣闊而尚未開發(fā)成熟的市場散發(fā)著巨大的吸引力。“我們的期待很高。”他說。
“能源、機電產品類的進出口貿易,在中俄貿易中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比例,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中俄貿易額有所下降,但是在近期的接觸中,已經明顯感受到俄方在關閉國內的大市場,減少從中國進口日用產品的同時,對機電等大宗商品的合作熱情越來越高。”一位業(yè)內專家表示。
總貿易額的大幅下降和民間貿易遭受的重創(chuàng),將中俄貿易帶到了關鍵的轉型時期。在歷經了突襲、驅逐、查抄、大火的蹂躪后,大市場的繁榮已經成為歷史,中俄貿易模式是否也能找到新的模式?
大市場徹底落幕
10月26日,莫斯科東部行政區(qū)新聞處發(fā)布公告,宣布莫斯科市政府已經從市場名單中將切爾基佐夫斯基市場徹底剔除
在東躲西藏的日子里,趙偉常常想起以前在大市場里的生活。來自浙江的他,在莫斯科生意最旺的切爾基佐夫斯基大市場租下一只四十尺的集裝箱,起早貪黑地批發(fā)廉價的皮革制品。“雖然生活很艱苦,但是生意還不錯。”
10月17日凌晨,被封閉許久的大市場忽然燃起了大火。火災歷時五個半小時才被撲滅,據俄羅斯中國總商會會長蔡桂茹表示,火災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上,存放在上下兩層倉庫的日用品被燒毀。火災共燒毀了14個貨柜,涉及商品多數是產自福建的旅游鞋。
在此前的兩天,每天都有幾十名原來在大市場經商的商人聚集在市場門口,要求重返市場,開始經營。他們的理由是:伊斯梅洛沃地區(qū)法院于7月15日做出的切爾基佐夫斯基市場暫停工作90天的決定,已經于10月15日到期,按照規(guī)定,如果沒有新的禁止開業(yè)的文件,當局不應繼續(xù)關閉該市場。
但是,大市場里突然騰起的大火,徹底燒滅了他們的幻想。
10月26日,在火災原因尚未查明之前,莫斯科東部行政區(qū)新聞處發(fā)布公告,宣布莫斯科市政府已經從市場名單中將切爾基佐夫斯基市場徹底剔除。這意味著大市場徹底被關閉,退出了歷史舞臺。
該公告表示,切爾基佐夫斯基市場從法律上已經不存在。目前當局正在緊張地拆除市場上的架構和商亭。在原大市場上將為體育學院教師興建住宅樓、大學生宿舍和函授生住的招待所,恢復“斯大林涅茨”體育館,興建三座商貿中心。
“看到這個公告,一些一直留在俄羅斯觀望的華商馬上開始預定回國的機票。大家心里清楚,俄羅斯政府這次是動真格的了。”趙偉說。
10月28日,大市場倉庫再次發(fā)生大火,過火面積也達1000平方米以上,據蔡桂茹介紹,第二次火災中,一個被燒毀的倉庫內存放的也大多是華商的鞋類商品以及紡織品,另有一個約有60個房間的小旅館也被付之一炬。
據中國海關總署駐俄海關處參贊張建對本報介紹,俗稱的大市場其實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占地約20公頃的商貿區(qū),用來進行日常的商品買賣,商人一般利用廢棄的集裝箱作為門面,前面是商鋪門臉,后面則存放貨物。而更多的貨物則存放在大市場的另外一個部分,占地達50公頃的倉庫區(qū)。
在6月29日查封大市場的行動中,被關閉和扣押貨物的是商貿區(qū),而倉庫區(qū)則在更早的2008年9月11日被俄羅斯當局查封。
目前部分華商已將大市場商貿區(qū)內的貨物和私人物品轉移了出來,但是去年9月11日被俄方查封的6000個集裝箱、總價值約20億美元的貨物,至今卻仍未放行。而火災的發(fā)生地,就位于倉庫區(qū),所受損失的華商貨物,多為去年9月11日查封,至今仍未放行的貨物。
至此,這座俄羅斯最大的服裝鞋帽等日用品批發(fā)市場徹底成為了歷史。
尋找大市場“繼承者”
自大市場被查封之日起,在莫斯科修建取代大市場的“新的,規(guī)范的,現(xiàn)代化的貿易城”就成了熱門的話題
隨著大市場的徹底關閉,原來在大市場經營的華商們,開始輾轉于莫斯科市內的“園藝”市場、盧日尼基市場,最終大部分落腳在位于莫斯科東南柳布利諾區(qū)的莫斯科商貿中心,通過低價甩賣,處理受到查封影響而錯過最佳銷售季節(jié)的產品。
但是,他們逐漸發(fā)現(xiàn),這些地方并不可能成為從前的大市場,在那里,他們可供經營的范圍越來越小。
9月29日,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向俄媒表示,一定要把莫斯科市場的一大半給本土生產企業(yè)來發(fā)展本國經濟,讓他們提高自己產品的質量。“即使某一天的本土企業(yè)不能帶來足夠的產品,貨架是空的,這些地方的任何人也都不能用。所有這些都會在我們的嚴格控制下。”他說。
同一天,他簽署了禁止在莫斯科商貿城進行批發(fā)業(yè)務的命令,而且,莫斯科環(huán)城公路內(即莫斯科市區(qū)內)都不允許從事類似貿易。他表示,此決議的做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居民抗議、交通堵塞、衛(wèi)生條件差、外國商人對本土商人的沖擊等。
這個命令,連同俄政府早在2007年4月1日起就發(fā)布的禁止外國人在露天市場和商亭內從事零售貿易的命令,幾乎徹底打碎了華商持續(xù)“大市場”式貿易模式的幻想。
而自從大市場被查封之日起,在莫斯科修建取代大市場的“新的,規(guī)范的,現(xiàn)代化的貿易城”就成了熱門的話題。
最早關注新建貿易城的,是由俄羅斯著名學者,社會賢達等組成的民主團體——俄羅斯社會院。他們提出,將監(jiān)督莫斯科室內和莫斯科州出現(xiàn)的即將取代大市場的新興市場和大型商貿中心,確保他們不會再出現(xiàn)大市場那種混亂的貿易狀況。此舉得到莫斯科市政府的支持。
但是,雖然監(jiān)督方已經確定,但是大市場的“取代者”遲遲沒有消息。
于是,這就成了很多中國公司關注的投資熱點。到9月份,就有3個不同的“中國城”項目進行了面向媒體的發(fā)布活動。
光大國際建設工程總公司國際部經理助理陳大文向本報記者表示,該公司已于7月18日與俄羅斯AFI公共發(fā)展公司簽訂了合作意向書,共同在莫斯科建設一座全新的“中國商貿城”,成為首個與俄企真正簽下意向書的“中國城”建設工程。
而浙江樂清北京商會會長潘金立也向本報記者表示,在分別會晤了莫斯科州政府,議會以及國家杜馬之后,樂清商會與莫斯科州政府的“首個兩國政府間”投資合作已經正式提上議事日程。該項合作的主要內容,也是在莫斯科建立“中國城”。
但是對于中方的投資熱情,俄方并不急切。俄羅斯社會院成員、俄羅斯社會院切爾基佐夫斯基市場工作小組負責人亞歷山大·布羅德表示,外國商人在形成自己“民族區(qū)”時,例如,中國人在一個地方大量購買住宅的時候,會出現(xiàn)排外和反移民問題,“這方面隱患很大。”由于俄羅斯政府的不明朗態(tài)度,在莫斯科建立“中國城”的計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渺茫。
尋找大市場的“繼承者”雖然無望,但很多新的合作方式還是被開發(fā)了出來。
據樂清商會的秘書長錢昌平介紹,當地的多家服裝加工企業(yè)的負責人剛剛結束了一次對黑龍江省東寧縣和接壤的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市的專題調研活動。
黑龍江東寧縣緊鄰俄羅斯遠東最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是國家級對俄貿易重要口岸,通過海參崴港和西伯利亞大鐵路,來自中國內地的商品,可以在此集散,順暢抵達莫斯科和歐洲市場。
這次調研的目的,是在東寧建立外貿生產加工基地,用“加工貿易境內境外連鎖經營”的方式,在東寧境內設立總公司,生產服裝鞋帽的半成品,出口到俄羅斯。同時,在俄羅斯境內烏蘇里斯克康吉經濟合作區(qū)開設子公司,對半成品進行連鎖加工,再以注冊的俄羅斯品牌銷往莫斯科市場。用這種方法降低出口成本、規(guī)避“灰色清關”。
據錢昌平介紹,俄羅斯對于半成品出口的限制不多,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也沒有那么苛刻。而在樂清的出口企業(yè)中,很多是專門面向俄羅斯市場的。由于面向俄羅斯市場的出口產品還是以低端、價格實惠的品種為主,這些產品改銷其他國家市場的空間十分有限,因此,大市場的關閉,對當地打擊很大。
錢昌平說,目前東寧縣委、縣政府已和6家樂清企業(yè)聯(lián)合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明確了與企業(yè)共同成立項目領導小組,對批準入駐企業(yè)減免兩年廠房租金,政府還采取出資為企業(yè)培訓大批技術工人等扶持措施。而俄羅斯相關地區(qū)政府,也對這項合作表示了歡迎。
治理核心:非法報關行
不少華商在俄羅斯辦理進口手續(xù)時,把貨物交給俄清關公司,大市場成了“變味清關公司”所產生的最大的畸形兒
在積極尋找新貿易模式的同時,華商心里都清楚一件事,就是要得到最可靠的合作保障,還在于政府間的擔保。
中國海關總署監(jiān)管司司長郝崇福向本報記者介紹,中俄海關合作由來已久,在經歷了大市場關閉事件之后,兩國在治理灰色清關問題上的合作日程又大大提速了。
10月13日,俄羅斯總理普京訪華期間,中俄兩國海關在北京簽署了規(guī)范通關監(jiān)管秩序的合作備忘錄,標志著在經歷了今年6月莫斯科切爾基佐夫斯基大市場關閉等一系列事件之后,兩國新一輪海關合作正式啟動。
但是,郝崇福也表示:“灰色清關,說到底是俄羅斯國內的問題,中國海關會給予最大程度上的支持和協(xié)助,但是這個問題能不能得到根治,還是要看俄方。”
11月5日,張建向本報記者表示,在備忘錄簽署之后,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下的海關合作分委會工作已經正式啟動。根據灰色清關的特點,本階段的重點工作是盡快開展雙邊貿易中進出關境貨物信息的預先交換以及互換報關企業(yè)目錄并通報變動情況兩項工作。“目前,中方已經基本完成了中方正規(guī)報關企業(yè)目錄的制定工作,但是俄方還沒有給出具體的名錄。”
“其實很多華商不是不想通過正規(guī)的清關途徑進行貿易,可是并不知道哪一些俄羅斯公司是合法正規(guī)的,在俄語水平有限的情況下,只好選擇服務相對簡便的灰色清關公司。”趙偉無奈地說。
事實確實如此,據郝崇福介紹,“清關公司”最早的出現(xiàn)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為緩解國內市場輕工業(yè)產品的供應緊張,大量進口便宜的日用消費品。為簡化通關手續(xù)、提高通關效率、鼓勵進口,俄羅斯海關允許所謂的“清關公司”為貨主代辦進口業(yè)務,提供運輸和清關捆綁在一起的“一站式”服務,由發(fā)貨人交納費用,由清關公司全程代理報關、納稅、商檢等手續(xù)。
慢慢的,這些清關公司就“變了味”,依靠自己跟俄羅斯海關或者其他執(zhí)法機構的私人關系,不再將進口的貨物采取正規(guī)手段報關,通過瞞報,少報的方式牟取暴利。而大市場也就成了“變味清關公司”所產生的最大的畸形兒。
不少華商在俄羅斯辦理進口手續(xù)時,把貨物交給俄清關公司,然后在俄市場接收貨物,同時交納運輸和清關費用,而俄清關公司卻不向華商提供進口單據。因此,這些華商面對俄羅斯執(zhí)法部門的查抄時,拿不出任何完稅憑證,也無法證明貨物歸屬,導致利益受損。
在俄羅斯看來,中國商人通過“灰色清關”公司辦理貨物進口通關手續(xù)是一種走私行為,因為拿不出任何完稅證明。而廣大在俄華商則認為,既然已經請人辦了通關手續(xù),交了稅,就是合法的。
“所以我們海關合作,首要的就是制定報關企業(yè)名錄。把不合法的渠道掐斷,華商的生意才能正常做。”郝崇福表示。
對于中國海關的提議,俄羅斯海關反饋說,鑒于本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并結合考慮本國現(xiàn)實情況,無法完全采納中國海關的建議,但同意雙方開展互換報關企業(yè)目錄的合作,即交換因違反海關法規(guī),依照本國法律規(guī)定被撤銷報關注冊登記的報關企業(yè)信息,并相互通報該目錄變更的情況。
與此同時,本報記者獲悉,俄羅斯海關也已經掀起了一場“反腐風暴”,僅2009年,俄海關系統(tǒng)已經處理了400余起官員貪污案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海關自查而出的。
對此前述業(yè)內專家的解釋是,俄羅斯國內經濟對海關稅收的依賴程度很高,2008年甚至達到了50.7%,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政府必然要采取措施,保證海關的稅收。
“中方協(xié)助打擊黑色清關的誠意是很大的,但是目前在俄羅斯國內掀起的反腐肅整工作是否能夠進行到底,才是“大市場”貿易模式能否徹底終結的關鍵,也是我們所擔心的。”他說:“我們想要的是一個全新的經營環(huán)境,而不是若干年后,再來一個新的大市場。”
貿易蹺蹺板
在中俄貿易中,能源類、大宗的機電產品占據了絕大部分,“大市場模式”的商品零售在總貿易額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但大市場關閉風波帶來的潛在影響卻不容小覷
而這種信心的不足,在金融危機襲來的時候,顯得尤其危險。
據海關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9月份中俄雙邊貿易40.7億美元,雖然比前幾個月都有所增長,但是同比仍下降25.8%。其中,出口17.7億美元,同比下降45.6%;進口23億美元,同比增長3.2%。
反觀前三季度,中俄雙邊貿易出現(xiàn)明顯下降。我國對俄累計實現(xiàn)進出口280.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4.9%。
一貫占據中俄貿易的重要地位的大宗商品進出口所受的影響尤其明顯。前3季度,我國對俄機電產品出口48.5億美元,下降57.1%。而鋼材的出口更是下降了75.6%,僅達2億美元。
前述業(yè)內專家表示,雖然俄方減少國外日用品的進口,強化發(fā)展本國輕工業(yè)的意圖仍然十分明確,但是在金融危機所造成的貿易額大幅下滑的壓力下,在中俄主要貿易產品,如機械、能源資源類產品的合作領域,熱情前所未有的高漲起來。“畢竟中國是俄羅斯排名前三大的貿易伙伴。”
在俄羅斯總理普京10月份的中國之行中,為中國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經貿大單。包括有關中俄雙方《相互通報彈道導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發(fā)射的協(xié)定》、《關于在俄境內發(fā)展快速及高速鐵路運輸的諒解備忘錄》、《中俄關于互設文化中心的協(xié)定》、《2010~2012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綱》以及兩國海關《關于規(guī)范通關監(jiān)管秩序的合作備忘錄》等涉及政治、經濟、安全、文化諸方面的13項協(xié)議。
中俄經濟合作的意向書和協(xié)議,總共涉及35億美元。同時,雙方商定,將加強雙方在核能、機械制造等可能增加俄對華出口的產業(yè)方面的合作。受普京訪華的刺激,俄羅斯疲弱的股票市場出現(xiàn)了連續(xù)6天上漲的難得景象。
其中,《在俄羅斯境內組織和發(fā)展快速和高速鐵路運輸的合作備忘錄》由中國鐵道部、俄羅斯交通部和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共同簽署。該備忘錄的內容包括,共同制定法律規(guī)范,以便在俄羅斯境內與中國投資者共同建設高速鐵路。雖然目前還未確定可以投資的具體數額,但是中俄雙方有可能在莫斯科至下諾夫哥羅德和莫斯科至索契的線路上,共同建設新型鐵路。
相比起在俄羅斯輾轉各大市場,艱難甩貨的“趙偉”們,組團來到北京,洽談大型機電貿易的烏拉爾商貿代表團所代表的中俄貿易中的另一個領域,似乎更加重要。
據程亦軍介紹,在中俄貿易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類產品和大宗的機電產品占據了絕大部分的份額,而“大市場模式”的商品零售貿易在總貿易額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
但是,大市場關閉風波對中俄貿易帶來的潛在影響卻是不容小覷的。
中國機電商會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坦誠,雖然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讓國內的出口企業(yè)更加重視俄羅斯市場。但是,大市場風波之后,很多中方企業(yè)在面對俄羅斯伙伴的時候,顧慮明顯增多了。
中國駐俄羅斯使館公使銜經濟商務參贊高錫云表示,雖然俄方打擊走私和腐敗,整頓市場的行為并不是單純的針對中國商人,但是包括民間貿易在內的中俄貿易已經到了“一個很關鍵的轉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