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品批發市場一向是一些小品牌家電的銷售場所,但如今號稱走高端路線的外資品牌也降低身價擠進了這里。對于小家電企業而言,小商品批發市場正在成為必爭之地,但與此同時,由于控制不夠,也帶來了終端產品價格的混亂。
降低身價只為開辟新渠道
記者了解到,雖然不同銷售地點的商品價格存在差距,但差距大的、達到百元以上的多是外資品牌。業內人士指出,這是因為外資品牌產品利潤大,出貨價的可控范圍也大,在目前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企圖尋找新的銷售渠道。
在北京虹橋、官園、天意、萬通等幾個小商品批發市場,記者都看到了不少洋品牌小家電,不僅飛利浦,松下、索尼、GE等產品都有銷售,有的商品售價甚至低于家電賣場近200元。
據業內人士介紹,外資品牌不僅擠進了小商品批發市場,有的品牌還專門設立了與之相對應的供貨渠道。而這一渠道的供貨價格,一般都要比其他渠道低。用該人士的原話說:“小商品批發市場的優勢就是低價格,價格高了肯定不好賣。有些攤主誰的貨便宜就賣誰的,也沒有個長期供貨、代理合同。如果不給出低于國美、蘇寧供貨的價格,就不可能占領這一市場。”
有個別型號的產品為了打進小商品批發市場,不但主動降低出貨價,還會征求銷售商的意見,如果銷售商對這一價格不滿意,還可以再降價。正如北京明輝偉業總經理白建明所說:“飛利浦給我們這些簽訂常年合同的代理商的價格非常高,留給我們的利潤空間很小,但他們自己的利潤空間卻很大。所以他們能以低于給我們供貨價的價格出貨。”
小商品批發市場對于很多品牌而言還是一塊尚未開墾的處女地,尤其是對一些外資品牌而言。據分析,放下高端產品的架子和高利潤躋身其中,和很多小品牌一起拼價格搶市場,個中的關鍵,就在于外資品牌們的銷售壓力正在加大。
小家電市場競爭壓力加大
小家電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尋找新渠道、降低利潤銷售的目的無非就是擴大銷量、提高市場占有率。一飛利浦代理商告訴記者,在金融危機的情況下,飛利浦小家電全球的市場都在萎縮,中國市場可以說是最好的。于是飛利浦公司就要求中國市場的銷售指標要以高于中國GDP兩倍以上的增長速度逐年遞增,近兩三年的銷售指標都要以30%—40%的速度遞增。于是為了完成銷售任務,不得不想盡辦法,壓低利潤也要保證出貨量。好在外資品牌的利潤一直都比較高,利潤空間大,壓低一些也還有利潤。
另一方面,近年來由于大家電的銷售利潤越來越低,而小家電的利潤相對較高,本土家電企業于是紛紛進軍小家電領域,而本土品牌小家電的價格低于外資品牌,在質量、功能上也沒有什么明顯的差距,因此市場迅速被本土品牌攻占。面對這種局面,外資品牌擴大銷售的最好辦法就是降價。
在銷售壓力下,一些外資品牌一方面以高價格拼命給簽約代理商壓貨。一飛利浦代理商告訴記者,他們壓了1000萬元的貨,而像他這樣的代理商不在少數。全國有500家左右的飛利浦簽約代理商,光是壓在他們手中的貨就有幾億元。但飛利浦并不急于幫助代理商銷售,而是在另一些渠道以低價格供貨,想辦法進一步擴大銷售。急于緩解銷售壓力,導致了部分品牌在開拓新渠道時開始忽略對渠道的控制。
疏于管控將影響品牌信譽
在小商品批發市場里銷售的小家電產品,價格遠遠低于家電賣場、百貨商場甚至超市里的價格,這是因為他們的供貨渠道不一樣。如果說供貨價、銷售價有幾十元的差異還可以解釋,但差距在百元以上,就只能說明企業對供貨渠道管控不嚴了。
開拓新渠道是必要的,但這絕不是企業放松渠道控制的理由。而渠道、終端價格的混亂,最終影響的還是消費者與企業自身的利益。
事實上,即便在三年前,很多企業還不是這個樣子,對渠道、終端銷售價格都還控制得很嚴格。但現在全都放開了,目的只有一個——多出貨。據一些飛利浦的經銷商透露,目前飛利浦在中國市場的營銷模式主要是區域經銷制。即飛利浦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建立聯絡處,聯絡處主要負責在當地市場上尋找經銷商,并不直接進行市場網絡的開發和服務。
記者采訪了飛利浦方面,飛利浦發言人針對供貨渠道、價格混亂等問題稱,飛利浦在中國有幾百家正式簽約的代理商,這些代理商中的一部分還會尋找分銷商,分銷商歸代理商管理,與飛利浦沒有任何協議,他們的行為跟飛利浦沒有任何關系,至于攪亂市場價格,飛利浦無法監控。
但一位代理商告訴記者:“我同時代理兩個品牌,能感受到企業是可以對渠道與終端價格進行良好控制的。同樣在金融危機下,本土品牌考慮到代理商可能會增加促銷成本,于是就制定出一系列的補貼政策,如果存貨量較大,還會主動幫助分銷,而且供貨價格也比較統一,這樣代理商即便壓低自己的利潤進行銷售,價格也不會太離譜。給代理商的政策好,代理商就會緊密地團結在企業周圍,代理商更換也就不會太頻繁,銷售渠道就相對穩定,價格相對統一。”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現在市場上并不缺少品牌,也不缺少產品。渠道、終端價格混亂看上去首先傷害的是代理商的利益,但如果長此以往地混亂下去,代理商無利可圖,便會放棄這些品牌、尋找新的代理品牌。而產品終端價格不穩定,消費者也難以對這些品牌保持忠誠度。在供大于求的家電市場上,重新選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此一來,最終受到損害的還是企業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