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國經濟仍可實現8%左右的增長
很高興再次參加中國CEO年會。時至今日,我們可以說,這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機,比1929年的大蕭條還嚴重。但是,由于世界各國聯手采取了比較及時和相對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我們成功防止了世界經濟陷入大蕭條,但危險依然存在。
很多人都說中國經濟復蘇比較快,這里邊蘊藏著很多機會。到底什么是中國式機遇,各人有不同理解。我今天想講的,不是復蘇當中的機遇,而是后危機時代的機遇,或者說后危機時代的挑戰。還有,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將會有哪些新的趨勢,對中國企業將產生什么影響,機遇在什么地方?
世界危機到什么程度?
現在,我們要對已經采取的政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有人在批判這些政策,說會造成通貨膨脹、財產泡沫,還有人說到退出機制,認為退出時要付出成本。我們當然要付成本,經濟學不承認天下有免費的午餐,也不承認有十全十美的、沒有問題的政策,經濟學只問“不采取這些政策,你的機會成本是什么?”答案是“機會成本就是大蕭條”。付出這點成本,加上后邊的通貨膨脹,來防止大蕭條,這也太值了吧!
反而是很多人擔心,事情過得太快會被忘記了。你問美國還想不想搞改革,現在感覺趨勢很樂觀,各種反對改革的聲音又起來了,事實上,各種問題的清理還遠遠沒有結束。復蘇并不等于高增長,現在只能說是企穩。美國失業率預計到年末會達到11%,這是26年來的最高失業率,大批銀行倒閉破產,商業地產和信用卡仍在出問題。
有人問中國能不能拯救世界?但中國怎么可能拯救世界?中國GDP只占世界經濟7%~8%,要看占50%的三大核心經濟體:美國、日本、歐盟能不能增長,這才決定能不能走出困境。所以說,再有一兩年的低迷仍是很現實的問題,暫時會有波動,可能又會掉下去,都是非常現實的。
中國經濟復蘇將會持續
中國經濟確實在復蘇了,現在爭議是“會不會又跌下去”、“是不是W型”。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比較樂觀。我相信復蘇是可以持續的。今年8%以上肯定是不成問題,我個人認為,明年8%左右的增長仍然是可以持續的。 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判斷。首先,我同意明年也許政府支持力度會比今年大大縮小,但政府不會撤資,至少不會比近年少;可能還會有所增加,這將對支撐經濟有所貢獻。
其次,各種政策的作用將在明年開始顯現。比如房地產投資明年會有顯著增長,去年是房地產投資增長最低,新開工的樓盤非常少,今年隨著銷售的增長,開發商開始圈地、開工,明年的投資將活躍起來,增長速度大概在30%左右。
企業投資將活躍起來。隨著過剩生產能力得到利用和清理,企業將開始投入新的生產領域。因此,明年的企業投資會有所增長,在今年很低的水平上,只要有一個明顯的增長,就會對整體經濟增長做出明顯的貢獻。
未來,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會繼續支撐復蘇的進程,從過去其他國家的經驗教訓來看,有些國家看到經濟好轉了,政府馬上就撤了,可經濟又掉下去了,這是日本1990年代中期發生過的情況。當然,政策還會進行必要的調整,宏觀政策就是一個短期的政策,不能指望應對危機的政策永遠執行下去,不能總指望半年有7萬億的貸款增長。
后危機時代的重要趨勢
第一,世界消費市場和消費指數的比例關系將發生變化。主要是由于美國的消費會下降,儲蓄會增長。美國消費占GDP80%,相當于中國全部GDP加上印度的全部GDP再乘以2,因此,美國儲蓄率只要有一個百分點的調整,對于我們外部市場就是一個重大的調整。在世界范圍內調整儲蓄率,將降低外部市場對我們增長的支撐力度,我們需要通過國內消費市場的開發,來彌補這塊的不足。
第二,回歸實業。現在大量的金融機構倒閉,大量精英們失業。發達國家都在思考,如何繼續發展一些制造業?如何把金融的發展落實到實業?因為金融業是建立在其他實業的基礎上。英國這樣的國家,過去的國策是不搞實業,就搞金融,現在英國人開始思考也要繼續發展自己的實業基礎。這個趨勢正在形成。中國制造業和實業的發展仍然是主要部分,再也不能唱衰制造業、實業了。
第三,低碳經濟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不是趕時髦,確實是大趨勢,美國人、日本人把它作為刺激經濟計劃的絕大部分,日本占了60%,美國占40%。中國不把它作為經濟增長點,是因為中國不缺經濟增長點,我們還有這么多的基礎建設要做。但是,隨著中國更加積極地參與抑制全球氣候變暖,這個趨勢是有關全球人類福祉的大問題,中國也需要去做。對于中國企業來講,怎么分享這個增長點,怎么抓住這些機遇將是個挑戰。
第四,新興市場國家在世界市場的地位將越來越大,越來越成為主要市場。危機之前,新興市場占40%的市場,危機中受的打擊比較小,而發達國家在衰退,如何抓住新興市場的機遇,是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和新機會。
第五,整個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變化,這次危機是中國企業開始成為跨國公司的分水嶺。中國企業增長了二三十年,今天我們有些行業逐步走到了前沿,開始具有了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的能力,但“這個趨勢不是說大面積形成了,現在只是開始”。
如何在世界市場上做得更好,占領更大的市場?我們需要了解世界,需要學習、分析和掌握各種知識,有錢了不等于有了資本,資本是能夠用錢賺錢的能力,這也是擺在我們中國企業面前的新挑戰、新機遇。
附文:
抓住80%的市場
佟景國:整合營銷能給企業的成功提供怎樣的動力?
唐·舒爾茨:我們都知道管理越來越重要,我們也認識到世界的相互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國家邊界在逐漸消失。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考慮整體性的戰略,使企業能夠滿足世界上80%人的需求,而不是只關注20%人的需求。但現在的問題是,由誰來發展80%人的市場,要通過怎樣的營銷和傳播戰略來滿足這80%人的需求。
徐少春:唐·舒爾茨提出“怎么抓住80%的市場”,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我想現在互聯網如此發達,基于互聯網去展開基于互聯網的營銷,就有可能抓住那80%的市場。或者說在制造業領域中,進行個性化、大規模的交付和定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