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來,哥倫布廣場、萬達廣場、金太湖國際城、陽光廣場、太湖半島等大型商業地產項目,以“城市綜合體”的概念,如同地價的一夜飆升一般,一夜之間在錫急劇躥熱,在我市商業領域發出了新的聲音。
這種集住宅、辦公、商業、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綜合體大型商業項目陸續進駐,讓不少專業人士相信,這些新興綜合體的出現,未來將引發無錫“多中心時代”的到來,改變無錫人的居住、生活方式,加速區域商圈的形成。
22個“城市綜合體”入駐錫城
最近一段時間,位于崇安新城的哥倫布廣場商業運營總經理席文官正在為商業項目的開業而忙碌著。這是一個一期投資就達10.8億元的項目。10.8億元投資的商業項目是個什么概念?席文官說:“包羅了餐飲美食、時尚百貨、休閑娛樂、親子童玩、家居軟裝、社區配套等6種商業業態,共120多家店。也就是說,廣益、東亭等周邊地區30多萬居民,不出哥倫布廣場,即可實現吃、住、游、購、娛等一切重要必需。這是一個典型的‘城市綜合體’項目。”
陽光生活廣場也是其中一個典型。在這個占地6萬平方米的商業項目中,包括了購物、休閑、娛樂等多個體系。如今,這個城市綜合體已初步形成了一個熱鬧的城市“次商圈”。每到入夜時分,超市人流熙熙攘攘,各家特色餐飲店內人氣旺盛,品牌折扣店這種特色店鋪一家店單月就能做30萬生意。
“城市綜合體”,這一商業項目大鱷,正在加速落戶我市。目前,這樣的城市綜合體項目在無錫已有22個,投資總量接近600億元,涵蓋了全市各個區,商業功能成為這些綜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項目均符合“城市綜合體”的業態概念,并有著顯著特征,一是規模較大,動輒幾萬至十幾萬平方米,甚至更大;二是業態齊全,涵蓋了住宅、辦公、商業、娛樂、餐飲等多種建筑形態和功能。這些“城市地標”型商業項目的集中扎堆,也從一個側面映襯了無錫這座城市的綜合實力。
能否改變現有單核商圈格局
席文官對手里的項目信心十足。“一直以來,無錫都是以解放環路商業為主的單核商業發展格局,這與無錫的人口規模、城市綜合經濟實力都是不匹配的。未來,依靠城市綜合體,無錫的商圈一定會走出解放環路。”他認為,崇安新城商圈與以中山路為主的傳統商圈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它是街區式的休閑購物廣場,既有崇安寺商業步行街的氛圍,又有將多種業態集中到一起的一站式集聚優勢,將逐漸改變周邊消費群體的消費模式與習慣。今后甚至會依靠餐飲優勢將其他片區的居民吸引過來,因為這里緊鄰內環出口,居住在任何地方的市民開車過來,車程不會超過半小時。
陽光廣場招商部負責人則認為,從無錫這個城市的規模來講,完全打破中山路成為主商圈或者第一商圈的格局,幾乎是不大可能的。因為眼下無錫畢竟還不是一個特大型城市。上海光有一個南京路是不夠的,再加上一個淮海路也不夠,所以它還會需要徐家匯、五角場等商業圈。“就無錫來說,未來買奢侈品還是在中山路,然后會形成東西南北各住宅區相互不同的商業副中心這樣一個大格局。”這名人士表示。
他以上海為例介紹,上海市按照“一城九鎮”的模式發展,每個鎮就是“小城市”的概念。上海世貿大廈、上海商城,都是“城市綜合體”的典范之作。縮小到無錫來看,以點及面的綜合體項目,將因個體的輻射作用,連接起一個大商圈。
多元商圈蓄勢待發
目前,以中山路單個商圈向外輻射,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城市綜合體”無疑是無錫發展城市副商圈的一個重要載體。盤點無錫的這些“城市綜合體”項目中,除崇安區的恒隆廣場、蘇寧廣場、崇安寺改造二期等位于傳統商圈外,其他都建在了主流商圈以外。崇安區有位于崇安新城的哥倫布廣場、火車站北廣場綜合交通樞紐等項目;南長區有茂業城、世貿中心、西水東中央生活區、燕莎商務中心、君來廣場等項目;北塘區有金太湖國際城、民主街改造、鳳凰城北創科技園等項目;新區有寶龍城市廣場和長江一號地塊等;濱湖有萬達商業廣場;錫山區有宜家購物中心;惠山區有華廣商業廣場等。以這些“城市綜合體”為主,清揚路商圈、河埒口商圈、新區商圈和崇安新城商圈等多元商圈正蓄勢待發,有的“次商圈”雛形已經嶄露頭角。
“城市綜合體”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體現,所以被譽為城市地標。比如,香港的時代廣場、北京萬達廣場、上海港匯廣場等,現在許多國內大型城市都開始發展“城市綜合體”。在業內人士看來,無錫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綜合體”也將在未來幾年內次第發展起來。“這些‘城市綜合體’,肯定會改變無錫的商業格局。”無錫市經貿委副主任黃建華對記者表示,雖然短時間內不能取代中山路商圈,但卻與中山路有著互動、互補的關系,將成為中心路商圈的有益補充。
無錫需要什么樣的綜合體
保利廣場是無錫SHOPPING MALL概念的首個引入者,這個商業地產項目數年前剛亮相時,其自身的硬件曾震撼了無錫商界。但是,因為體量大的緣故,加上新興業態難定位,一開始也遭遇了人氣不足的尷尬,直到引進家樂福主力店,加上對業態的重新調整規劃,如今才進入正常運營期。
從目前新建的一些“城市綜合體”來看,已然成為我市商業地產項目開發的“升級版本”,功能復合性越來越強大,基本能滿足各種生活需求。這既提升了項目的對外經營功能,也提升了住宅部分的品質。一位商業地產項目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體量較大,而且規劃配套全,這些綜合體項目一旦投入運營,對改善無錫商業地產和商業經濟格局將發揮積極作用,將加速無錫進入一種“多中心”時代,市民也將在這些綜合體中體驗到全新的生活樂趣。
對于“城市綜合體”在無錫的發展趨勢,不少專業人士也有自己的看法。“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目前各大“城市綜合體”并不缺人流,缺項是‘留人’”。江南大學商學院工商系主任薛云建就認為,無錫一直是個很特殊的城市,多年來中心商圈不要說是走出解放環路,就連走出中山路都比較困難,商業發展很不平衡。這使得市中心的商業競爭激烈程度不亞于一些一線城市。最近幾年,各區也都想通過商業地產項目的引進,成就城市副商業中心,但目前來看,還沒有特別成功的。
面對各地的城市綜合體建設熱潮,薛云建認為“城市綜合體”需要有一個比例,各級政府還是要有前瞻性規劃和引導,比如到底要幾萬人口才需要一個“城市綜合體”。“從目前在建數量來看,可能已經有點多了,也許會面臨重復建設的問題。”薛云建說,無錫有著產業優勢、商業支撐與文化底蘊,加上有城市“副中心”的趨勢,有發展區域商業的潛力。但作為經營者來說,還要多研究經營業態與消費需求如何吻合。差異化決定未來,發展副商圈必須走出“千店一面”的同質化怪圈,大力培植特色與個性,應盡可能避免業態重疊的商業發展模式,以及大商業過濫引起的消化不良的情況。
|相關鏈接| 城市綜合體
“城市綜合體”是將城市中的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間的三項以上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體。“城市綜合體”基本具備了現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稱為“城中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