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還能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依靠自發的民營經濟和傳統的“浙江制造”包打天下?
沿著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標本兼治、保穩促調”和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兩大戰略思路,未來浙江的發展模式將會呈現什么樣的特征?
中小企業大省優化方向
2009年5月26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在上海舉行了“大飛機”機體供應商理解備忘錄簽署儀式,來自杭州的西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是9家供應商中唯一的民營企業。此前,為推動這家企業參與投標,浙江省、杭州市兩級政府專門召開了項目推進會,提供配套優惠政策支持企業進行相關研發工作。
“浙江不能老是停留在'散’和'小’的層面!闭憬」I經濟研究所所長蘭建平說,“一遇雨露就發芽,一有陽光就燦爛”的中小企業是浙江經濟的特色所在,它們創造了全省80%的GDP、84%的出口、90%的就業,但是中小企業有抵御危機能力弱、波動性強、盈利能力不高等弊端,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也暴露無遺。
浙江明確“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的戰略后,立即啟動了一手抓加快促進中小企業創業創新轉型發展,一手抓提高產業集中度、發展大企業大項目的“兩手抓”工程。浙江省發改委產業處處長戴以村說,目前全省正在制定11個產業的轉型升級規劃,其基本原則之一是堅持重點突破與發揮特色優勢相結合,著力培育一批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和重點產業集群,在產品研發、裝備水平、經營管理上逐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以石化產業為例,浙江省明確新建石化項目須進入寧波、溫(州)臺(州)沿海兩個產業基地和相關園區,現有企業也將限期遷入石化園區或產業集聚區。臺州市路橋區黃礁涂計劃建設一個煉化項目,規劃一期產能將達每年煉油2000萬噸、銷售收入1000億元的規模。臺州市委書記陳鐵雄說,目前項目前期相關的科研報告、產品工程規劃以及環評已在完成編制工作,爭取在2013年投產。
今年9月,浙江省政府首次排定了146家工業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名單并舉行隆重的授牌儀式。入選“抓大”名單的企業涵蓋了裝備制造業、汽車行業、電子信息行業、輕工食品行業等12個行業門類,萬向集團、吉利集團、西子聯合等浙江知名民營企業均位列其中。
浙江做“大”企業規模的另一條思路是對接“中國企業500強”。去年下半年,浙江省政府主動把浙江最大水泥企業三獅集團的國有股權整體轉讓給中國建材集團,后者旗下的南方水泥借機進一步整合了浙江多家水泥企業。三獅集團董事長姚季鑫說,目前浙江水泥業已在國內率先淘汰了落后產能,實現從技術調整向結構調整過渡,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態勢。
“雙輪驅動”框架
今年3月,來自蕭山的浙江華欣控股集團在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主辦的首屆中國綠色產業經濟論壇上被評為“中國節能減排十大功勛企業”。這家企業將化纖工藝中的紡絲、上漿、染色三道流程合并為一道,可以不需染色而直接生產出多達數千種色彩的纖維長絲和繡花線,每噸產品可以幫助下游企業節省染色所需的電能11000度、節水232噸。
“浙江傳統塊狀經濟的優勢其實就是制造業的優勢,塊狀經濟的轉型升級也就是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過程!碧m建平說,先進制造業的競爭力,一是體現在輕紡、機械等傳統產業的創新、升級上面,二是體現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上面,浙江必須加快培育一批迎合世界技術革命浪潮的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310368基金凈值,基金吧)。
省長呂祖善多次指出,浙江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須走先進制造業和現代制造業“雙輪驅動”、融合發展的路子。這意味著浙江必須在既有制造業基礎上揚長避短,切實在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上邁出更大的步子,同時要努力推進工業與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的聯動發展。
“制造業提升過程中本身會分離出現代服務業,而現代產業集群的形成也需要現代服務業的支撐!碧m建平說,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將是“共生共榮”關系。
目前,浙江各地結合當地的資源稟賦和塊狀經濟特色,紛紛出臺了扶持政策和安排引導資金,加快培育現代服務業主體。杭州市提出“服務業優先”戰略,力爭到2012年使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0%左右。金華——義烏全力打造現代物流樞紐,一些國際快遞巨頭已全面入駐,城市配送物流、航空物流和物流公共平臺運營商的現代物流網已初具規模。
前不久,位于浙西臨安的青山湖科技城概念性規劃編制工作正式啟動,浙江力爭用5年時間,聚焦、引進若干家國內先進的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檢測中心。此前,浙江已經成功引進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等機構,形成了一批高起點的創新服務平臺。
“上山”和“入!
今年5月,舟山市與浙江大學簽署了共建“海上浙江”示范基地協議。舟山市以“零租金”的形式,將一座陸域面積為2.34平方公里的小島提供給浙大用以開展科技示范島建設。雙方力爭通過5至10年的努力,共同建設一個戰略清晰、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生態環境優良的“海洋綜合開發實驗區”。
浙江擁有26萬平方公里海域,是其陸域面積的2.6倍,擁有海岸線6500公里,占全國的1/5,擁有較好的港航工業、臨港工業基礎。浙江大學校長楊衛說,“海上浙江”的戰略研究,將涵蓋船舶與港航工程、傳統海洋產業升級改造、新興海洋產業培育、海島開發科技示范、海洋文化建設、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海洋科技人才支撐體系等多個領域。
在發展環杭州灣、溫(州)臺(州)沿海、金(華)衢(州)麗(水)高速沿線三大產業帶的基礎上,浙江正在掀起一輪“上山”、“入海”運動,構筑新的發展平臺。浙江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研室主任陳一新說,浙江正考慮以豐富的灘涂資源為基礎,集中建設杭州江東地區、紹興濱海地區、三門灣、臺州灣、溫州灣等沿海大平臺,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集聚發展拓展新空間。
浙江山區面積占全省的70%,浙江省林業廳一位負責人說,浙江省政府已明確提出“山上浙江”的概念,要在加大生態建設的同時,加大山區開發投入。浙江擁有1000多萬畝竹林,現在平均畝產僅為幾百元,高的達到3萬多元,可見增長空間之大。
“大浙江”要有大配套
2009年8月,浙江省發改委正式編制發布《浙江省債券市場發展規劃(2008-2012)》,這是浙江第一個債券市場發展規劃,也是全國第一個省級債券市場發展規劃。相關部門認為,該規劃的編制發布對于促進浙江債券市場發展、優化浙江金融結構、推動浙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已經發布關于促進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若干意見,表示將推動組建一批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力爭到2012年末股權投資管理機構管理的社會資金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優化融資結構對于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現代服務業發展至關重要!碧m建平說,發展“大浙江”需要有金融、環境、資源等各類要素“大配套”。
紹興縣大型紡織企業天圣控股負責人孫永根表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當地紡織業都不會向其他地方轉移,“紹興紡織”的品牌將會延續下去。理由之一是紹興縣在幾年前就建成了全縣統一的污水處理系統,目前全縣日污水處理能力達到70萬噸。
“政府提前規劃可持續發展的平臺,讓企業看到了可持續發展的空間!睂O永根表示。
前些年,浙江省為經濟“高歌猛進”支付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并不小,如今,全省上下對于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認識格外深刻。“浙江現有產業結構高污染、高消耗狀況仍未完全改觀,要改變這種經濟結構需要時間,但是環保也可以成為一種優化發展的動力,可以利用環保機制來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浙江省環保廳廳長徐震說。
“以前浙江經濟發展有資源、環境、市場、制度政策的空間,如今這些空間都在趨窄!碧m建平說,浙江未來的出路在哪里?其“保障”又在哪里?根本上還在于創新,在于從資源利用方式、企業生產和發展模式、制度體系的全方位創新。為此,本屆浙江省委明確提出了“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
“目前浙江省制定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中,今后五年要做些什么、達到什么目標、怎么分階段地做都已很明確,只要確保落實,五年以后浙江將率先建成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蘭建平說,浙江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將是一種全新的發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