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現象,實際上等同于“高息攬儲”,如果開發商把高價拍來的土地,建成房產賣了,再買同樣的地,地價還會原地踏步嗎?他只有想辦法賣更貴的價,實際上這個地的漲價部分每一個環節的錢都是還給了政府。
汪利娜(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二套房貸收緊,并不是政策本身改變,而是銀行自己在控制信貸規模。資本金(專題 論壇)的充足率壓力極大,以及存貸比按照指標不可以超過75%都是異常的;當然,還有就同質化程度高,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控制銀行的系統風險,很多銀行已經開啟自己放貸的速度。
李國平(高策地產顧問機構董事長):
政策沒有變?我認為是政策制定層面與執行層面的“油水”關系造成的。以前沒有查酒后駕車,現在到處在查酒后駕車,這個政策從文字上確實沒有改變,但執行上改變了,反映出一種風向,二套房貸的變化,其實就是這樣的。現在值的注意的是,各個城市中的城建單位,都是天上掉下來的錢,突然之間所有的決策都活了,因為他有他的融資平臺。這種流動性泛濫有什么效率?肯定沒有效率,短期只能起到刺激作用。
張寅(虎杰投資首席分析師):
今年地王的整個競標過程中,跟2007年有一個重大的區別。中海在上海70億的競標,買標書的有70家公司,真正到現場舉牌理論上有15家,但真正舉牌的只有14家。但是以前有一次地王,去了60家,真正舉牌的達到40家。這說明什么?說明產業集中度開始提高。
尹寶軍(北京世邦魏理仕董事總經理):
這些藍籌地產入圍企業,絕大部分都是以住宅為主的房地產公司,有幾個是商業的?這么大量的商業地產怎么辦?我們想借鑒國外的經驗,今年年底會有REITs出來。商業地產問題,一個是看商業怎么來看,是不是都賣?賣得了嗎?賣不了,租的話怎么租? 商業地產是未來空間所在,但顯然這條路還很不平坦。
王洪(清華大學金融系副教授):
短期內,因為世界金融危機來的比較突然,可能一開始政策的力度就會比較大。但這個政策只能短期使用,長期使用的副作用蠻大。就保八而言,實際效果跟7.9、8.1有多大的區別??就好象冬天,你還是要適應環境,不是說人家都很冷,你非要搞的很熱,所以還是要因勢而導。
李志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主任):
過去的兩年對很多房地產公司,尤其是決策者來說打擊很大,一下子暴跌,今年又突然暴漲。這是值得很多房地產企業思考的。對于中國來說,在現在的背景下,在金融危機的面前中國有兩樣很好的東西在支撐基本面,第一個是城市化沒有完成,第二個是汽車沒有普及。中國保八是必要的,現在要放棄保八,讓各式各樣的矛盾都表面化,那情況是不是很難掌控?
陳功(安邦集團首席分析員):
我們面對的根本不是一個理性的市場、理性的場面,因此也不可能有一個理性的結果。
如果脫離土地國有這一前提,帶著比較理想的色彩去討論問題,結果是色彩斑斕,會有非常吸引人的觀點出來,但發現那些東西都有反面的論證來否定。可以負責任的做一個預測,在下一輪房地產企業的宏觀調整中,大的力度、大的政策一定會出臺,大家可以拭目以待,打壓性的政策會不會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