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指數研究院主辦的“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研究成果發布會”上,有中國房地產研究專家表示,目前中國樓市并不存在所謂的“拐點”。因為目前房地產投資還在增長,企穩態勢明顯。同時,房地產市場的增長速度持續正增長,并未出現負增長。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9月7日至13日,在監測的32個大中小城市中,樓市成交面積環比上升的城市有14個,成交面積環比上升的城市中,中小城市占2/3;在樓市成交面積環比下跌的13個城市中,其環比跌幅超過10%的有8個,比上一周數量有所減少。
然而,近期媒體有報道稱,“重點城市樓市成交漲跌各半,成交情況并不活躍。”當眾多數據顯示中國各地樓市出現“價升量跌”續而“價微升量跌”之后,各路研究者和輿論界開始紛紛表達樓市拐點的論調。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中一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所流行的“拐點論”其實并未在實際中出現。而且此觀點還會有礙于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在同一場合,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淮則表示,目前輿論界對“拐點”的定義并不準確。他認為,真正的“拐點”應該是增長由正轉負的臨界點,而并非增長趨緩。這位建設部專家的意見也明顯表達了否認“拐點”的傾向。
房地產業利潤率可達200% 房價太貴是飲鴆止渴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在商人眼里,他是商人黃怒波;在詩人眼里,他是詩人駱英。
如此身份重疊,讓黃怒波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房地產商、詩人、富豪以及慈善家。
在剛剛結束的達沃斯論壇上,身為房地產商的黃怒波以“房價這么高肯定不正常”、“房地產業利潤率最高可達200%”的放言而語驚四座。達沃斯歸來的黃怒波,坐在記者面前,坦誠而熱烈。這個高大的西北漢子,時而商人,時而詩人,臉上總是流露出真實的笑容。
而讓黃怒波感到真實的,是他不再遙遠的海島夢。
“大連有意讓我去開發個海島,這讓我很高興。我在全國都找海島呢。”作為中坤集團董事長的黃怒波說。
海島上的商業地產
“大連剛剛在9月初通過了海島項目。在達沃斯論壇上,一位副市長一看到我的背景就對我說:你來開發個海島如何?海島開發有許多問題,但遲早要開發的。我們想拿到一個海島,做成一個范例。”
在黃怒波的商業地產王國里,缺少的正是這一塊——度假海島。
這個面向高端度假人群的海島是這樣謀劃的:人們可以釣魚、潛水、發呆,“我們也可能做游艇”。
這種大規模開發會不會破壞海島的生態平衡?
黃怒波把目光投向了非洲坦桑尼亞,這里的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被他征服了的同時,這里的自然保護區也征服了他。“它也有很 多五星級酒店。你從外面看不到。它是在‘石頭’里開的。車要拐進去很難,得從‘石頭縫’里進去。”
此外,“污水不能排到海里,起碼中水處理達到二級水質。電力應該自己解決,比如太陽能、風能等,盡量不要用汽油這些東西。建筑要搭成像礁石一樣”。
剛剛成為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區理事的黃怒波,希望通過海島的開發對自然保護做一個嘗試。
語言圈住了中國企業家
在黃怒波看來,達沃斯論壇上關于中國經濟的判斷是異常樂觀的,認為中國是世界經濟的一個新領軍者。
而達沃斯論壇對參會的企業家來說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由于全世界的企業精英都相聚在一起,去參加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同時這也是個交際的機會。”
“我們的語言把我們限制住了,如果我們能夠和世界其他企業家溝通,那一定是很有意思的。”與會的中國企業家由于語言不通,“只能在中國企業家專場自己和自己玩”。
此外,分論壇上的頭腦風暴也讓黃怒波感到有點收獲。比如服務業的批量化,“無袋經濟”等。“無袋經濟”指的是進商場消費不一定出來就得提著購物袋,空著手也可以,這就是我們提倡的“體驗式消費”。從另一個方面看,這表示中國人購物的比重越來越低,“因為現在的物質和過去不一樣了。這些觀點對我們的思想就有很大的啟發”。
但是,“對這種大會不能抱太大的期望,它不是個EMBA課。”黃怒波說。
達沃斯論壇需要改變
黃怒波說,明年就未必再去參加達沃斯論壇。“一是語言問題。二是達沃斯論壇舉辦這么多屆了,也確實面臨改革問題。金融危機來了,整個世界的經濟形勢都變了,經濟結構也在變,那么這個論壇也得變”。
“應該更高效一些,交流性更強一些,主題更鮮明一些,更集中一些。”黃怒波說。
此外,西方的會議文化和中國的會議文化存在沖突。“中國的大多數企業家習慣了老師講課我提問,不習慣這樣開放的做議題,這是兩種文化的沖突。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是中國的企業家去適應西方的達沃斯論壇,不是讓它適應我們,因為是我們要參與全球競爭。我們不能老抱緊我們的文化,我們必須習慣于穿西裝,習慣于用刀叉。不能說別人不會用筷子我們就不會用刀叉。因為這是全球化的共同的規則。比如說我們現在學的企業管理理論,這就是全球化的成果。我們模仿學習的都是美國的,原來也是日本的。全球化規則下競爭就是這樣的,全球一個標準”。
做善的企業
與中國大多數企業家不同的還有黃怒波的財富觀。
“要做善的企業,不做惡的企業。惡的企業只要競爭,但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一定要做善的,這樣才能把財富還給社會。”
詩人的氣質影響了黃怒波的財富觀。“在西方培養一個福布斯富豪要100年或者50年以上。中國才10年就出來這么多。”
“第一感謝中國經濟,我們是獲取紅利最大的一批人;第二要感謝社會,因為很多的廉價勞動力在支撐你,我所有的員工與美國比工資都很低,這些低成本支撐了我們企業的競爭力;另外,中國經濟發展初期的不完善,給了這一代民企成長空間,在西方這是不可能的。尤其在歐洲,你做不到的。所以,這一代企業家要認識到財富是怎么來的。”
2009年,黃怒波以5年捐贈額30270萬元位列胡潤慈善榜第九。他對《中國經濟周刊》說,中坤未來要做一個慈善型企業。
“我們要警覺,要財富干什么。后一代人怎么看我們這一代的企業家,我們要留下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形象。我想應該是善良的,與社會共享的,我們要把財富還給社會。”
房價太貴是飲鴆止渴
四五年前,黃怒波從住宅地產退出,轉向旅游度假地產。當時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過熱,讓黃怒波感到危險的時候遲早要到來。
對于地王頻出,黃怒波說:“房價太貴只能飲鴆止渴,也對不起消費者。”
“樓面價都那么高了,它一定要有利潤空間。那它價格就一定上漲。地價和房價有直接聯系。另外,逐利是企業的本能。國企2萬元拿到一塊地,那它要做高檔的,成本得1萬元,加上稅費什么的,那肯定要賣到4萬元才合適。住宅有個特性,有10%到20%的配套設施是不能賣的,比如停車場、配電房。如果土地稀缺性很強,價高者得,那就不能再賣低,肯定往上走。這就是市場行為。”
黃怒波希望房價能夠理性,“不理性就會集體走向死亡。”
“但要是十家房地產商都賣到兩萬,那我絕不可能賣到一萬五。畢竟我還是在市場上的企業。”黃怒波說。
對于今年下半年的房地產市場,黃怒波覺得會相對混亂。“政府不會讓一個又一個的‘地王’出來而坐視不管,一定會出手。”如果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穩定,房地產市場調控就會盡早到來,“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來說是一個洗禮的階段、是一個重新出發的階段。市場越來越規范,是上一個臺階的階段。”
“我覺得買房要越快越好,中國的城市化現在還比較低,國家投入4萬億來帶動城市化建設,城市的規模還是會不斷地擴大,城市的房價只能穩中有升,短時間之內是不會下降的,尤其是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現在六環剛剛開通,“據說四五年就會容納不下剛剛興起的社區。如果有能力,越早買房越好。”
盡管黃怒波很看重商人的身份,但是詩人的情懷一直伴隨其身。他說,接下來打算寫一首長詩。
“如果不做商人,就會流浪,找個海島寫東西。”黃怒波說。
而對于酷愛登山的黃怒波來說,山永遠在那里。11月,南美洲的阿空加瓜雪山,這個南美洲的最高峰,是他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