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內容:新中國成立60年來,市場作為商品流通的載體,迅速發展壯大。1978年全國僅有農村集貿市場33302個,年成交額125億元;到1994年底,全國城鄉集貿市場數已超過8.4萬個,成交額達8961億元,市場零售額占社會商品零售額的比重為37.15%。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市場作為商品流通的載體,迅速發展壯大。市場組織形態從簡易的農貿市場發展到設施完備的現代化市場,從單一的生活資料市場擴充為生活資料市場、生產資料市場、生產要素市場共同發展,從有形的商品市場發展到網絡交易、電子合同等無形市場;市場經濟主體從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發展成為多元經濟主體同場競爭;市場交易方式從對手交易為主發展成為多種交易方式并存。向信息化、網絡化、國際化全面轉型升級的市場,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的生動注解。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國家對社會經濟活動實行統一計劃指導。城鄉集市貿易曾得到短暫發展,經過“文革”的破壞,國民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商品短缺,市場蕭條,城鄉集市貿易受到很大破壞。
1978年11月,剛剛恢復成立兩個月的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在四川省大竹縣召開了全國集市貿易座談會,肯定了集市貿易屬于社會主義范疇。1979年1月,沈陽市皇姑區北行農貿市場的開辦,標志著我國第一個城市集貿市場恢復。之后,城市各種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小商品市場、專業市場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
在不斷擴大市場發展規模,加快集貿市場發展的同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特別注重提高市場監督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化和規范化,促進城鄉集貿市場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了多種類、多形式、多層次、多功能的集市貿易網絡。
1978年全國僅有農村集貿市場33302個,年成交額125億元;到1994年底,全國城鄉集貿市場數已超過8.4萬個,成交額達8961億元,市場零售額占社會商品零售額的比重為37.15%。到2008年底,全國商品交易市場發展為消費品綜合市場、農副產品市場、工業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綜合市場、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等67759個。
城鄉集貿市場的發展和繁榮有力地推進了我國城鄉市場化取向的改革和市場經濟的建立。“建設一個市場,帶動一門產業,活躍一片經濟,富裕一方百姓”已經成為我國市場體系建設發展取得豐碩成果的真實寫照?梢哉f,城鄉集貿市場是社會主義現代市場體系的基礎,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發端,是中國市場經濟的搖籃和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