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京最早十大百貨商場之一、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天橋百貨商場,經過兩個月的重新裝修和業態改造,將于12月28日正式以“京城民俗旅游商品第一家”的新姿亮相。
昨天,該店總經理黃淳澎對外宣布,作為珍貴的歷史見證,毛主席題寫的“為人民服務”牌匾和郭沫若題寫的“天橋百貨商場”字樣全部保留。
■天橋百貨定位 “民俗商品第一家”
天橋百貨樓外的腳手架仍未拆除,一層大廳內也還在裝修,白色底漆紅色配綠色傳統紋飾的隔斷,把一層里分成大小一致的攤位,其裝飾風格與“秀水市場”有些相似。
天橋百貨商場的新任總經理黃淳澎告訴記者,地處“大天壇文化商圈”,天橋百貨商場的新定位為“民俗旅游購物第一家”。改造后的天橋百貨商場將開辟兩三個樓層,展賣民族特色商品、工藝品、特色旅游產品,展示表演老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絕活,讓包括陀螺、空竹、毽子、沙包、風箏、臉譜、泥人、糖人、剪紙、字畫、刺繡、絹人、泥塑、陶瓷、皮影、燈彩等老北京特色產品再現天橋,商場內外的裝修也將采取仿古風格,凸顯老北京的建筑特點。
■放棄與“百貨”競爭 目標顧客:游客和社區居民
“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游人不憶家”描繪的正是天橋地區的繁華景象。雖然盛況不再,但天橋劇場、德云社劇場、天橋雜技劇場、中華影城等四家民俗演藝場所依然吸引著不少對民俗文化感興趣的人,都為天橋地區的商業帶來了可觀的人流量。
顯然,天橋百貨已經放棄與“百貨”業態的正面競爭,而是選擇了新的發展模式。黃淳澎介紹說,升級改造后的天橋百貨商場將主要面向國內外游客。根據該商場的調研分析,升級改造后,該商場非節假日的客流量預計每天達到8000人次,人均消費約40元左右,商場合計銷售額約為22萬元左右;節假日則預計每天能達到15000人,人均消費60元,商場合計銷售額約為90萬元。
另外,地下一層將建立農貿市場和600平方米的海鮮現場加工店鋪,做成滿足周邊市民需求的“菜籃子”。
■租金每日11元/平方米 遠遠低于前門等商圈價位
按前門地區36元/平方米/天計算,一個300平方米的鋪面一個月的租金在30萬元左右,這對于老字號的“小本買賣”幾乎是天文數字。
“很多掌握著制作空竹、毽子、風箏、臉譜、糖人、泥塑、皮影、燈彩等傳統手藝的老藝人,面臨著傳承絕活兒和無力支付店鋪租金的經營窘境,很大程度限制了中國民俗商品的發展。”
天橋百貨商場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改造后的天橋百貨平均租金保持在11元/平方米/天,將以最好的樓層、以每月1500元至2000元的最低租金,吸引老藝人進駐開店,把老絕活兒傳承下去。他同時認為,中小業主現在進入天橋地區正是時候,租金水平正處于合理位置。
專家點評 百貨業態接近飽和 轉型可能迫不得已
北京商業企業協會秘書長、研究老字號問題專家高以道分析,天橋百貨商場始建于1953年算是一家著名的老字號企業,它經營狀態的起伏與市場大環境的變化有關系。隨著城市改造,天橋百貨原有的基本購物群人數在減少,以往“投奔”來的客流也被其他商圈、商場吸引走了,一時造成經營困難。
1990年5月18日,長安商場的開業是北京商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之后燕莎、賽特、百盛、中友等商場的出現,打破了原有的商業格局。高以道舉例子說,萬通開業時的定位是五星級百貨店,遭遇火災和百貨店“倒閉年”,立即決策轉型為“小商品批發市場”,取得極大的成功,這個“華麗轉身”算是案例。朝陽“麒麟百貨”倒閉后改造“雅秀”也經營的不錯。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國雄認為,北京市場的百貨業態已經接近飽和,嚴峻的形勢逼著商家對經營模式做出調整!斑@對于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天橋百貨是個新考驗”。
黃教授說,我猜測天橋百貨不到沒有辦法的情況,也不會采取這樣的措施。如果經過充分論證改造成小商品批發市場業態,也未嘗不可,但不意味著完全沒有風險。
新聞背景 老天橋百貨的興衰起伏
天橋百貨商場始建于1953年4月,原名為中國百貨公司北京市公司第四批發部,后定名天橋百貨商場。
1958年,成為全國聞名的紅旗單位。天橋百貨商場倡導開展“比、學、趕、幫、超”社會主義勞動競賽,被命名為“全國第一面商業紅旗”。
1983年,天橋商場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大膽選擇了股份制公司這種與商品經濟相聯系的組織形式,借以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改造和發展的一條新路。
1984年,商場開始實行一系列股份制改造工作;并以每股100元人民幣,由工商銀行代理分期發行,共1000萬元。同年7月26日,天橋百貨股份公司召開成立大會。一期發行股票300萬元,1988年二期又發行700萬元。改造后的企業經營面積擴大到17000平方米。1992年1月19日,擴建的新商場舉行開業典禮。到1992年底,天橋百貨共發行股票總額2870萬元。
天橋百貨股份公司在經濟體制改革中的率先突破,使其成為北京市第一家實行股份制的企業,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家正式注冊的商業股份制企業,還是全國第一家由國營企業轉制為股份制的企業。
1999年,北大青鳥借殼天橋百貨上市后,由于其偏重于高科技項目,商場在北京商業現代發展期間沒有有效跟進,商場經營每況愈下。
2005年底,天橋百貨商場一層珠寶城進行了內部整改,可是客流流失的狀況沒有得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