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起步時僅開發一個小樓盤,到今天開發數個大盤、“6盤聯動3盤齊開”,來自深圳的花樣年在成都再次讓我們見識了“深圳速度”。
用“妙筆生花”來形容花樣年還不夠貼切,因為不僅是“妙筆”,還是真正的“大手筆”。“生花”有重生的意味,因為我們即將看到一個嶄新的花樣年。作為一個過去僅是開發中小住宅樓盤的花樣年,近年卻頻頻甩出“大手筆”:西南第一高樓喜年廣場已經全面呈現,今年10月底竣工驗收;西南第一大城市綜合體美年廣場即將投入開發;8000畝的生態旅游度假社區大溪谷日漸成熟……
進入成都8年,來自深圳的花樣年再次演繹了“深圳速度”,也給業界埋下眾多懸疑:一個全國性地產企業,緣何將投資重點壓在成都這樣的二線城市?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緣何在短短幾年時間就呈幾何倍數的爆發?花樣年的企業及市場定位、巨量資金來源等現在都顯得撲朔迷離———“超常規發展”,花樣年的秘密在哪里?
花的懸疑
花樣年在成都,到底是哪門哪派
從2001年進入成都市場開始,花樣年傳遞給成都人的印象總是不那么常規和連貫。就像2009年“快樂女聲”劉惜君睡眼惺忪的眼神,你一定很難捕捉她游離的目光,花樣年在自身及市場定位上顯得異常迷離———
中檔住宅?投資性物業?商業地產?度假產業?別墅物業?外界很難搞懂,它究竟是定位于哪一個門類的地產企業。8年時間,這家來自深圳、在全國有著響當當招牌的地產企業在成都卻打起了“太極”,外人很難找準它的脈象———
2001年花樣年,僅僅在合江亭開發了一個小戶型樓盤“錦上花”,但今天它在春熙路東大街竟然開發出了西南第一高樓“喜年廣場”;
2004年在漿洗街開發商務公寓“藝墅花鄉”,是花樣年在成都首次“觸電”綜合性物業開發,但短短4年過后,它已經在蒲江布局開發一個占地8000畝的復合生態旅游項目“大溪谷”。而且,規模近100萬平方米的西南第一大城市綜合體———美年廣場也已啟動。
從小戶型到甲級寫字樓,從商務公寓到旅游度假物業及大型城市綜合體,而今天還傳出花樣年將重啟香港IPO,一切看似難以同集于一身的故事情節,似乎都一并發生在花樣年身上。
花樣年在成都,為何發展這么快
關于花樣年不合常理的故事還在一個個接連不斷地冒出,就在大溪谷項目借著蒲江的綠色生態優勢,開發進程如火如荼的同時,另一個位于新津老君山的大型別墅項目———花樣年君山也即將問世。
“西南第一高樓喜年廣場、西南第一大城市綜合體美年廣場、占地8000畝的大溪谷、占地740畝的君山別墅,再加上目前正在開發的溫江花樣城、高新區香年廣場等項目,今天花樣年在成都已形成‘6盤聯動3盤齊開’的宏偉氣勢。”一業內人士如是評價。
一方面,業內人士對花樣年表示認同,另一方面,隨著花樣年“故事情節”的縱深發展,外界對其的質疑也越來越多:一家國內民營企業在短短數年時間為何能夠發展如此之快?企業資金和團隊是否能夠保證花樣年的超常規發展?大家都有一肚子的問題等候花樣年來解答。
花的秘密
大量資金從哪里來
07年起就接觸國際資本,下一步融資目的地———香港
沒有資金做后盾,沒有團隊做支撐,花樣年不可能創造快速發展的奇跡,而關于這兩者,花樣年實業發展(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宗保向記者透露,花樣年早在07年底就開始和國際資本進行密切接觸,花樣年的擴展資金就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國際資本。劉宗保沒有透露引入資金的具體金額和細節,但熟悉花樣年內部的人士表示,“幾億美元應該沒有問題”。
由于全國投資的快速鋪開,資金補給后續能否跟上,將決定整個花樣年企業的成敗。“我們目前正處于準備期,預計今年到明年準備在香港上市,從市場上募集資金30億至40億元。”早在去年,花樣年集團總裁潘軍就公開表示,上市是房地產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市場變化,花樣年集團不會放棄上市融資。而事實上在經歷了去年的調整行情之后,有傳聞稱今天花樣年正在重啟IPO。而來自媒體報道的最新消息顯示,花樣年集團最快擬于下季在港上市。
什么樣的團隊能這么“快”
五年前,花樣年啟動“花生計劃”
2009年初春,集團公司正式推出“花樣年新棟梁支教計劃”,每個花樣年新員工都可能被征集派往江西省吉安縣花樣年希望小學支教,每年花樣年在全國十所定點的重點大學招聘新員工,通過這種方式進入花樣年的新員工都會被形容為“花生”。
“‘花生計劃’啟動至今已有5年,今年花樣年挑選了20多名‘花生’,其中成都公司6名,他們現正在深圳接受軍訓和業務學習,很快將來到成都。”劉宗保說,他每年都會前往全國的大學尋找“花生”,五年前的“花生”現在有的已成長為公司的中層、骨干。
作為花樣年在成都的第一位員工,宋湘梅對公司的團隊建設感受尤深:“全球最知名的人力資源顧問機構翰威特給我們企業提供人力資源顧問早在萬科之前,我2001年進入公司第一件事就是飛往深圳總部參加翰威特的培訓,我們當時在成都也就開發一個兩萬平方米的小樓盤錦上花,但享受的是大公司的待遇。”也許當時宋湘梅并未明白公司的用意,但現在她一定明白了公司的前瞻性眼光。
“成都公司在2001年建立之初有16個人,到現在為止他們基本上都還在公司,現在成都的開發團隊人數已達200人左右。”現在已經是花樣年(成都)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宋湘梅告訴記者,花樣年的發展速度盡管在外界看來是超常規,但在真正熟悉花樣年的人看來,花樣年到今天并非偶然。
專注于獨立地產營銷及代理市場的星彥地產則是花樣年的“外腦”。“盡管星彥地產隸屬于花樣年集團,但其運營完全獨立,在全國市場來看,花樣年的內部業務只占星彥地產業務總量的10%左右,成都比例較高,占到30%。”星彥地產成都公司總經理張猛向記者透露,擁有星彥地產這樣重要的戰略補充,團隊競爭力正是花樣年的優勢所在。
為何選擇成都
“成都符合我們要求的所有三個標準”
至于為何對成都如此情有獨鐘,劉宗保告訴記者:“花樣年當年進入異地開發、選擇城市時定了幾個標準:一是要具有千萬以上人口,這樣才能容納一定的房地產開發規模;二是這個城市一定要有很好的消費力;三是這個城市的政府一定要高效,而且適合企業發展。成都在這三個方面都符合標準,而且它能輻射整個大西南。”(李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