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學習,是回報無限的投資”,在重慶國際家紡城吳涌鈞的辦公室外,掛著這樣一幅俊朗的大字。
走進辦公室的吳涌鈞高大魁梧,戴著金絲邊眼鏡,與其說是商人不如說更像一位學者。作為江蘇涌鑫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涌鈞最主要的業余生活則是抓緊時間學習。
“我先后報了包括復旦、清華、北大、港大在內的4個房地產MBA研究生班,每天到家不管再累再晚都要看完都市報房地產版塊、房地產專業報等十多種報紙再休息。只要想,怎么都會有時間學習。”吳涌鈞說。
到現在,已經進入房地產市場十年的吳涌鈞仍謙遜地認為自己還是房地產行業的門外漢。
吳涌鈞稱,只有學習才能幫助自己立足行業。而“學習”也成為了長達兩個小時采訪的主旋律。
“最初的機會是最好的機會”
有著北方人外形的吳涌鈞,很好地保留了南方人的精明。而他的起步經歷則是一般南方商人從商的縮影。
吳涌鈞先后做過造紙廠中層干部,當過醫用材料廠的代廠長。但1993年《南通日報》的一則關于取締人力三輪車的普通消息,讓他嗅出商機,毅然辭去公職下海經商,開始自己的“貨的”生意,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到1997年,吳涌鈞已在汽車銷售市場打滾4年,成立了百樂集團(涌鑫集團前身),全年營業額超億元,而這年,他剛滿30歲。
“最初的機會才是最好的機會”,在2002年大家都還在小打小鬧,買地建住宅的時候,吳涌鈞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單純的住宅并不會有太大的空間。要依托商業項目才能有所發展。”遵循這樣的邏輯,他決定在南通建立以汽車為主題的商業地產項目。
2003年,吳涌鈞投資1.8億元,興辦南通永興國際車城,占地148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車城集汽車產業鏈于一體,將相關政府職能整合于項目,既加強了市場管理,又極大地吸引了人氣。
2005年,吳涌鈞又投資7億元,興辦海門國際車城,占地186畝,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
“盡管那個時候還不了解城市綜合體概念,但汽車城卻是按照現在城市綜合體來打造的。”吳涌鈞說。
吳涌鈞把車城的住宅項目聚焦開發區的白領,打造了南通第一個精裝修小戶型項目,項目配套有各種餐飲、娛樂、會所服務設施。自然,車城開發的獨立產權精裝修項目一經推出就售罄,隨后的二期、三期更是如此。
新投資起步重慶
在吳涌鈞的概念中,做生意,永遠都要尋找新的機會。而2009年8月11日正式宣布動工的重慶國際家紡城是吳涌鈞的另一個全新平臺。
“家紡是南通的支柱產業,占據著全國70%家紡的生產量,但一直以來南通家紡企業進西部難也是企業的痛處。”2007年底,南通工商聯到重慶考察的一個契機,讓吳涌鈞動起了將南通市的家紡企業帶去重慶的想法,打造一個類似汽車城的以家紡為主的城市綜合體項目。
汽車城的成功和家紡城的定位,先后讓九家家紡企業入股。“我帶回了重慶城市發展的報道,結果幾家企業連實地都沒考察,看完計劃書以后當即決定入股。”
吳涌鈞認為,重慶作為西部惟一一個直轄城市,也是人口最多的一個城市,根據重慶市政府的規劃,整個城市都在大興土木,在這樣的背景下,依托于日用消費品的家紡將會有大量的市場。同時重慶的地理位置和整體規劃,也能很好地幫助南通家紡產業東業西進。
“我在具體選址的時候根本還不知道這里將會成為重慶市規劃的兩江新區。”吳涌鈞表示,當時家紡城的選址只是考慮到家紡城所在地為重慶保稅港區的核心位置,周圍毗鄰兩所高校,這對其住宅部分將會有很大的拉動效果。
當重慶兩江新區的規劃政策呼之欲出時,吳涌鈞自己都不禁贊嘆此次擇址的獨到眼光,該地區接踵將至的各個企業將是吸引綜合體內公寓、寫字樓投資者的法寶。
“家紡城的商業區將不同于普通的家紡城格局,我們設計的是別墅形式獨立展示空間(街墅)。”他表示,這樣設計的初衷是,獨立的空間能讓家紡企業打造品牌旗艦店,而這些旗艦店的功能除了銷售、倉儲的作用,更是一個很好的展示中心和體驗中心,來吸引更多的加盟商,拓展家紡企業在西部的市場。
將家紡城模式向全國輸出
“我們的股東中有江蘇和全國馳名商標的幾家家紡企業。”他說,通過企業帶動企業將是最好的方式。南通現在有6000多家相關的企業。其中品牌企業就有400多家,而這些已經足夠支撐其商業區部分的入駐率了。因此,作為商業中心最擔心的資金回籠問題,對于家紡城來說,將在建成后,由于家紡企業的入駐很好解決。
“其實重慶國際家紡城這個項目名稱策劃公司在幫我們做項目策劃時,也一直在建議是否需要保留。”吳涌鈞說。
當時策劃公司認為:整個項目占地230畝,總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其中家紡主題商業(含酒店、辦公樓)10萬平方米,公寓近20萬平方米,別墅近4萬平方米。這個項目最大的部分還是住宅和寫字樓。
但是吳涌鈞堅持保留了重慶國際家紡城的稱呼,在實際考察中,他發現重慶市場的細分化已經非常專業,在他熟悉的小戶型精裝修市場產品也層出不窮,因此一個項目需要自己的特色,而且重慶國際家紡城只是他邁向全國的第一步。
他指著沙盤畫圈,“目前的項目還不能稱為真正的家紡城,下一步我將把周邊近500畝地再買下,引進更多的家紡產業鏈企業,打造一個真正的主題商業復合地產。”
對于自己做汽車主題的復合地產,吳涌鈞清楚地知道汽車的代理權帶不走,汽車城要在異地生根并不容易。但是作為依傍南通自身城市行業優勢的家紡城,帶到全國才是他的野心。
“重慶家紡城可以比喻為一個我的起點,在這里積累經驗和人才,最后向全國輸出。”吳涌鈞說。
他透露:“我一直在考察二級城市,像昆明、長春等城市現在也沒有類似的家紡城基地,未來我計劃在東西南北中,都打造家紡主題的城市綜合體。重慶項目成熟后,我將把開發家紡城需要的人才都集中在重慶培訓,成熟后就輸出到其他家紡項目上。”
學習是通關秘籍
項目是學習基地,細微之處更是處處都在學習。談起這個項目,他最驕傲的是公寓和別墅的戶型設計。重慶房地產市場競爭激烈,要想站穩腳跟必須精益求精,因此,盡管管理著集團公司,但是整個項目從戶型設計到市場定位,吳涌鈞都參加討論研究,力求開發出盡量完美的產品。
在吳涌鈞的手機里,最多的是各種房展和樓盤發來的短信。“以前在南通開發時,只要全國有房展或研討會我就會去看,主要是了解市場的具體情況,同時也是學習同行的優勢。到重慶后,更是經常參觀新樓盤和房展會,因此小戶型也是參考了多家優劣勢,修改了20多次最終拿出的方案。”
做樣板房的時候,他指揮著項目經理,早在項目設計的時候,就開始搭建,邊做邊改,“很多東西要做了才知道哪里會出現問題,如果等建成后再做樣板房,許多不好的設計就算發現了也沒法改”。
在吳涌鈞的概念中自己并非地產科班出身,要把項目做好只能腳踏實地積累經驗和學習。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其別墅項目,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戶型設計和多方考察,做出了實用、氣派的160平方米的雙拼別墅。
結束采訪時,吳涌鈞談到其實自己最大希望是到50歲再讀10個研究生班。
“我的財富就是通過不斷地學習,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逐步積累的。”他說。(作者:易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