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淄博義烏小商品城。千余名業戶聚集在市場大廳里,沒有人理會自己的生意,往日繁忙的市場走廊變成了一條條空巷。
不久前,業戶們得到消息,市場將對現有的商鋪重新洗牌。“二期建成后,市場一期、二期將作為一個整體,統一進行業態布局,運作管理。屆時,公司將把所有商鋪收回,重新進行分配。”業戶們認為,這次洗牌帶給他們的將是一次“地震般的打擊”。
關門抗議
12月8日9:00許,記者來到淄博義烏小商品城時,許多業戶正在市場大廳中央讀著《致經營業戶的一封信》,市場門口,數百名業戶把前來購物的消費者堵在了外邊,“今天不營業,只能出,不準進。”很多人在高呼。
市場二樓,一支百余人的隊伍正在督促已經開門營業的商鋪關門,原本摩肩接踵的市場走廊變成了條條空巷。“淄博義烏小商品城經過4年多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初步繁榮,市場二期開工建設、招商在即。一期1800間商鋪,二期2000間商鋪,將統一進行招商蓄水報名……”在《致經營業戶的一封信》的開頭這樣寫道。“二期建成后,市場一期、二期將作為一個整體,統一進行業態布局,運作管理。屆時,公司將把所有商鋪收回,重新進行分配。”也就是說,等到淄博義烏小商品城二期建好后,現有的經營業戶也將全部被“請”走,然后重新洗牌。“真不敢想,到時候還能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一名外地的業戶對來年的“手氣”并不自信。
重新洗牌
“辛辛苦苦這幾年,一直都是賠錢做生意,就盼著市場能好起來。苦苦掙扎著終于等來了這一天,卻沒想到‘政策’變了。”業戶賀某說,他可以算做市場里的元老,從市場開業那天起就一直在市場里做生意。“在2006年之前,生意一直是賠錢做的。剛開始的時候,哪家的商鋪開張了,大伙兒就很羨慕了。”一開始,人們對淄博義烏小商品城的前景均莫衷一是。
隨著每天的客流量從5000人次升到9000人次,再到萬人次以上甚至數萬人次,淄博義烏小商品城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也越來越廣,吸引了濱州、東營、臨沂、濟南等省內的一大批客商,深圳、河北、內蒙等外省地客商也日漸增多。從2007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淄博義烏小商品城可觀的未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不同的辦法進駐市場。業戶徐某今年9月份剛花了8萬元轉讓費攬過了一間商鋪,而再過12個月后,他就不再是這間商鋪的主人了。“我甚至連選擇留下和離開的權利都沒有……”徐某盯著自己一倉庫的貨物,一臉愁容。
兩年前,淄博義烏小商品城市場剛開始出現暖意時,公司一名高層在對新聞媒體闡述培育市場心得時曾說:“這好比養小雞,把小雞養大了,生了很多蛋,再孵更多的小雞,決不能急功近利,殺雞取卵。”
如今,業戶們不明白,不久后的這次洗牌是該叫做“養雞生蛋”還是“殺雞取卵”。
意向金?保證金?
業戶們被告知,若打算繼續在市場內經營需要報名并交5000元的“意向金”,市場將根據招商報名的情況,制訂整個市場的業態布局和市場租賃政策。比如說,某一行業放在市場一期還是二期,有多少間商鋪組成,以及租金價格是多少等等,都需要根據報名情況而定。
市場方面對于這一說法的解釋是,如果沒有任何報名上的制約,任由商家隨意報名,就會出現大量虛假報名情況,將對市場的業態布局及租賃政策的制訂形成誤導。從而嚴重影響市場下一步的發展。所以為了確保報名的真實性,同時也是為了確保報名者的履約能力,在報名時必須交5000元/間的意向金。“意向金為報名者自愿交,交錢后雙方簽訂協議書,意向金僅作為報名者租賃商鋪的意向體現,公司不對商鋪租賃與否作任何承諾。也就是說,交了意向金后,并不代表就租賃到商鋪。意向金交付后,公司將根據市場的總體發展要求,對報名商家的經營行業、經營產品、品牌、經營規模、經商年限等情況進行資格審核。經營資格審核通過后,報名者將參加選鋪。選鋪簽約后,意向金自動轉為履約保證金。
未通過資格審核者,意向金將全額無息返還。意向金轉為履約保證金后,該保證金作為經營者遵規守約經營的押金。如果在經營過程中出現違規行為,將按規定扣除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從而確保市場的正常經營秩序,商鋪租賃合同到期后,無違規情況的,將全額無息退還。”
然而,業戶們的疑問是,二期招商的過程要持續到2009年年底,而意向保證金卻要提前一年支付。這其間對報名商家經營行業、品牌等內容審核的過程會是怎樣的,會不會是透明的過程呢?如果不能通過考察,得不到商鋪的租賃權,那么5000元的意向保證金也要在一年之后才能退,這樣是不是有些不合理呢?
“炒鋪”與“高門檻”
據了解,淄博義烏小商品城將商鋪重新“洗牌”后,把租賃時間由原來的5年定為2年或3年。“公司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如果時間過短,很多業戶擔心出現變動,不敢放心大膽投入經營;如果時間過長,不利于公司根據市場發展情況及時作出相應調整;這樣也是為了有效地遏制不當炒鋪行為的發生,確保那些真正在場經營業戶的利益。”一名市場部的工作人員說。“并且租金還要一次性付清,這樣既提高了入場經營的‘門檻’,也讓那些具備一定實力的業戶進入市場。”
對于“炒鋪”一說,許多業戶持有不同的看法。幾名外地業戶在跟市場部工作人員交流中說:“市場就是要炒的,不炒怎么會火爆?適者生存,有實力的即使炒得再高也會來……”
一名本地業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每個業戶需要兩間商鋪房來算,初步預計一間房的租金升到1萬元,一次性就要交付兩年的房租,那么就是4萬。再加上一間房5000元的意向金,就成了5萬。還要租倉庫,還有人員工資,如果沒有十幾萬根本就不能在這里做生意。”
12月8日12:00許,暫停營業的業戶們陸續打開了店門。“再耗下去,吃虧還不是自己?”業戶們說。然而,截至記者發稿時,關于“洗牌”的若干問題,業戶與市場雙方并沒有達成共識。本報將繼續關注事態的進展。張磊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