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流過剩,大量熱錢流入樓市、股市,有業界專家預測,眼下最有可能率先遭遇通脹壓力的當屬房地產業。近日,華龍網兩江論壇有網友就自住型投資產品的興起展開激烈討論,而專家就此解讀,樓市自住型物業因門檻低、風險小,漸成氣候,并日益肩負起分擔抗通脹的又一利器。
重住宅輕商業 供求關系失衡
現在流行一句話,今天你買商鋪了嗎?倒不是像每天刷牙用哪款牙膏那么簡單,包括商鋪在內的商業物業一直以來都是市場追逐的焦點。因為貨源稀缺,所以在通脹預期愈發緊迫時,消費者更加看好商鋪的保值功能。但是,現在市面上呈現的卻是“一鋪難求”。
相關業內人士認為,商鋪的投資回報率遠大于住宅是毋庸置疑的,前者差不多在10%,而住宅僅為3%-5%。那么照理說開發商在選擇物業類別時應該多考慮建商業。實則不然,商業物業目前在國內有做得非常成功的,比如和記黃埔在全國大中城市的酒店、寫字樓等,但不是每個做地產的開發商都有能力運作周全。
商業物業受地段、投入成本、運營技巧等約束太多,大部分的開發商在實際操作時還是寧愿多建住宅,規避高風險。因而導致市場上商業物業匱乏,而投資者眾,供需關系嚴重失衡。據可靠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市新盤商業物業的新增供應量同比下降了53.5%,而前期開發面市的產品基本消耗殆盡。
持幣輾轉 自住、投資兩不誤
近日,華龍網兩江論壇網友針對自住型投資物業展開激烈討論。自住兼投資,作為新型物業正受到年輕人越來越多的關注。適合年輕人、小戶型、便捷的交通、過渡功能等,成為該種新興物業特質。
據記者觀察,目前其他外省城市如廣州、杭州,住宅和商業物業產品出現“倒掛”現象。當地有關部門數據統計,時下這些城市的住宅、商業庫存比例在縮小,且地段優勢凸顯的小戶型尤為受捧。專家認為,首付少、總額不大、月供能接受等優點都是許多商業物業無法實現的。這些城市的商鋪不是賣不脫,而是心有余力不足,多數人不具備投資商業的實力。
過去住宅投資模式較單一,如今市面上用于出租的房源大多為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中期修建的老房子,房主大多出于改善居住條件,將房子出租達到投資目的。近一兩年來,房地產市場開始興起自住投資產品的開發,消費者買房更多考慮區域價值,今后的升值空間,即便是買來“過渡”,也能達到投資目的。因此,市場上自住投資型物業相比炙手可熱的商鋪而言,正受到眼光敏銳、善于理財的年輕一族青睞。
商鋪、住宅舉棋不定 看準區域最重要
房地產資深人士趙宜勝(趙宜勝博客,趙宜勝新聞,趙宜勝說吧)認為,抗通脹不應走入誤區,投資商業環境欠佳的商鋪并不見得合適,相反,區域價值凸顯且又不失居住功能的住宅產品,照樣極具抗通脹能力。
最近網友討論得最多的是南岸新南湖片區住宅投資,記者了解到,由于南坪中心區域盤龍臥虎,多家大型開發商蠶食核心地塊,紛紛打起坐地賺錢的招牌,但個別樓盤就產品本身而言卻遭到不少消費者質疑。因而,距離南坪核心區域不遠的新南湖片區則成了新的受寵兒。
背靠南山,坐擁長江,宜居的環境、副核心商業區域價值,使得新南湖片區住宅物業價值的提升如虎添翼。作為我市為數不多的投資自住兩相宜區域,該地段物業正引來不少消費者關注。據了解,該區域目前已有實力雄厚的地產企業中冶等進駐開發,且中冶重慶置地正好看準新南湖片區自住投資的特色價值,設計出多種符合該投資模式的小戶房源。同時,為提升年輕人生活質量,特意打造的圈層生活更是貼近自住投資者居家生活。
趙宜勝強調,好的區域就該有好的產品作為支撐,自住兼投資的模式會在未來發展中占據強勢地位,他認為,商鋪住宅兩種投資途徑都各有千秋,消費者買房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交易行為,而應將其視為一項綜合考量的工作來做,這樣才能更多避免投資失誤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