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直是時尚與流行的代表性城市。
為了將世界紡織服裝行業(yè)最前沿的元素引入沈陽,讓北方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門口體會到在香港購物的感覺。
昨日上午,沈陽國際紡織服裝城在香港舉辦了大型招商說明會。
紡織服裝工業(yè)一直是香港制造業(yè)的重要支柱。香港擁有世界級的展覽會議設施,是中國及亞洲區(qū)內最重要的商貿展覽中心,每年吸引大量的海外買家到香港采購紡織品和服裝。
沈陽國際紡織服裝城招商負責人表示,香港服裝產業(yè)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它對國際潮流的敏感、市場運作的規(guī)范、科技領先的意識、滲透生活方式的成熟掌握。香港時裝業(yè)在注重經營質量、追求國際品位、塑造品牌個性、多種技術文化手段并用方面,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香港把歐洲、美國、日本的優(yōu)秀設計能力,香港的經商能力和內地的制造能力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香港服裝產業(yè)蓬勃向上的特殊優(yōu)勢。
“香港是我國內地紡織品服裝的主銷出口市場,也是內地進口紡織品服裝重要地區(qū)。”招商負責人表示。
據(jù)了解,香港紡織服裝行業(yè)注重高科技面料的研究和發(fā)展,積極開發(fā)新產品,近年來成績斐然。香港紡織服裝企業(yè)生產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功能性纖維產品,如抗菌防臭纖維、防紫外線纖維、遠紅外線及彈性纖維等已普遍應用于服裝行業(yè)。
在香港,眾多服裝設計師教育程度高,很多設計師在歐美或日本接受嚴格的教育。他們時刻站在潮流的尖端,把創(chuàng)新意念糅合商業(yè)元素,設計出既時尚又迎合市場需求的服裝,暢銷于海外市場,為香港紡織品和服裝的加工和貿易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香港的設計師能夠將最新的作品以最快的速度轉化為產品是香港紡織服裝行業(yè)的又一特色。同時,香港本地的品牌已經有不少享譽世界,再加上歐美日的頂級品牌產品可以在香港集中,使得香港的知名服裝品牌薈萃,有力地推動了香港紡織品服裝的品牌價值和產業(yè)進步。
招商負責人告訴記者,香港的服裝消費市場分成以下幾種:香港全球頂尖的品牌在香港均設有專門店或旗艦店,名牌專賣店的集中地在香港島的銅鑼灣及九龍的尖沙嘴;中環(huán)和金鐘的太古廣場集中了大部分進口歐、美、日的中高檔紡織品和服裝;在銅鑼灣的Sogo崇光百貨、時代廣場以中檔貨品居多,如Esprit、Biba、Theme女裝,以及Nine West、Joy&Peace等;在去馬莎和連卡佛,某些高級些的內衣、襪子、手套等小商品相當豐富,質量有保證,價格相對便宜;在銅鑼灣一帶的店鋪專營各種新潮紡織品和服裝,是青年消費者和游客喜愛購物的地方。路邊小攤也是香港購買紡織品服裝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中環(huán)一帶聚集了一些服飾市場和專業(yè)街,此外還有油麻地的女人街、廟街夜市、上海街、新填地街的露天市場,旺角的花園街與園圃街,銅鑼灣的渣甸坊、渣甸街以及赤柱市場等。各主要購物區(qū)均有出口成衣店,在中環(huán)、灣仔、銅鑼灣、尖沙嘴的金馬倫道和紅石堪等地的小型服裝店特別密集。
此外,香港服裝行業(yè)的另一特色是服裝輔料和服飾品種繁多,質量可靠。香港的服飾企業(yè)包括服裝墊肩、拉鏈、紐扣、內襯,各種金屬或塑料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服飾產品琳瑯滿目。2002年香港生產服飾的企業(yè)大約有900多家,從業(yè)人員約1.1萬人,大多是小型企業(yè),其產值大約占整個服裝產業(yè)產值的3.3%。近年來,香港很多生產服飾的工廠逐漸轉移到內地。香港憑借其豐富的信息資源、高超的設計水平和快速的服飾產品轉換能力,為紡織品和服裝產業(yè)增添了無窮的魅力,成為香港紡織品服裝產業(yè)一道亮麗的風景。
“一般來說,在香港的整體服裝出口中,約55%是來自中國內地的轉口,香港紡織品服裝貿易的特點是大出大進。”沈陽國際服裝城招商負責人告訴記者,香港的貿易比較自由,又處于中國南大門的地理位置,在亞洲可以作為一個交易中心點。靠近中國內地是香港紡織品服裝進出口貿易的優(yōu)勢。
“這些有利條件促使很多地區(qū)和國家的人到香港做貿易,也讓香港人樂于走出來與外面的人接觸。”招商負責人說,近年來不少國際進口商已經增加向珠江三角洲以外地區(qū)的采購。港商為國際進口商提供更多的采購渠道,為他們提供中介服務,采取靈活、快速誠信的支付方式,分散貿易風險,受到采購商的偏愛和信任。此外,香港稅收較低,貿易手續(xù)較為簡單,也為一些成衣公司進行進出口商貿活動提供了極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