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之神
專業市場從有形市場向無形市場轉化,結果必然會導致專業市場的虛擬化,這種轉變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專業市場的運營模式,使市場從擁有大規模建筑物的實體市場轉變成以網絡交易為基礎的虛擬市場。現有的建筑面積幾十萬平方米、人流如潮的交易市場,取而代之的將是電子商務中心、商品展示廳和物流配送設施。
專業市場從實體化向虛擬化轉化的過程主要包含三個方面:首先是商品的虛擬化,即客戶需要什么商品,網商隨時去聯系發貨或向其他商戶調用。其次是攤位的虛擬化,如果專業市場為商戶在網上建立商鋪后,商戶就可以部分或完全撤出市場。商鋪搬到網上,與客戶開展網上交易。最后是專業市場的虛擬化,一旦經營者都離開了專業市場,或者專業市場本身希望開辟虛擬市場領域,有形市場也就剩下一個空殼,專業市場也就失去了存在和投資的價值。這其中,商品的虛擬化是商戶自己的選擇,商鋪的虛擬化有專業市場助推的成,而專業市場的虛擬化則是自己或主動或無奈的選擇。
當然,目前的一些電子商務網站(淘寶、京東等)僅僅是提供網店的展示和交易服務,缺少強大的實物背景;而專業市場電子商務依托實體店鋪,同時網羅全國的實體批發商戶,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為上游的供應商和下游的采購商提供全面的網上產品展銷、物流配送、資金結算等“一站式”服務功能,其前景可觀。但專業市場電子商務開展的核心大都集中在“商鋪的虛擬化”上,其實也是相當危險的。試想,嘗到網店好處的商戶們一旦習慣了“網商”生活,還會甘心棲身于“昂貴的攤位和嘈雜的市場”嗎?此類網站“不成功便成仁”,真正被市場認可的只能很少,倒下的或不成功的也許是一大批。
“轉變”之意
專業市場的“變”是一種趨勢,隨著網購市場的形成,在一段時期內,專業市場的發展趨勢必將是實體市場與虛擬市場的結合體,這種專業市場升級版的定義是:以現行實體市場(專業市場、零售市場、產業市場等)平臺為基礎,并利用電子商務形式開展網上交易的商品我們稱之為“網品”,因此而形成的虛擬網絡平臺稱之為“網品市場”(network commodity market)。
網品市場是相對于專業市場轉型或轉身而形成的新的商業模式。對專業市場而言,建立網品市場后,也許會是混合型市場;也許會是獨立的網品市場。網品市場的形成,使原先專業市場的地域概念、地理優勢、地產價值都將失去意義,人們逐漸淡忘專業市場的地理位置,采購商追求的只是商品的價格、質量、物流成本和送貨的便捷。在信息充分的條件下,性價比高的商品成為所有經營者爭奪的對象,經銷商難以獲得超額利潤,未來的網品市場注重的是物流成本、配送手段和展示方式。當各個專業市場都開展電子商務后,連接所有網上交易市場的比較搜索網站––找市場網也就應運而生,為形式眾多的網品市場提供專業市場推廣和搜索服務。
“轉身”之美
網品市場的形成將在專業市場與網絡市場之間搭建一個新的平臺。協助專業市場在向電子商務轉換的過程中尋找合適的轉型方式和合理的轉身模式。
通常,轉型做渠道的加法,轉身做資源的乘法。專業市場與網品市場的轉換過程中,由于老市場商家已經習慣了傳統的商業環境,新市場建設之初就已經按照轉型標準建造。因此,在新經濟條件下,希望產生“老市場轉型,新市場轉身”效應。新興專業市場完全可以結合網品市場的要求和規范,直接轉身進入網品市場。
專業市場的虛擬化將加速導致同類專業市場的合并。過去,各地為本地區利益,爭相創辦同類市場,致使資源浪費,而且專業市場的效益不高。今后如果各專業市場都成為網絡虛擬市場,那么網上市場的合并對經營者來說將更有利,虛擬專業市場是沒有地域界限的,網上交易市場越大,效益越高。最終建立同類專業市場的網上大平臺是一個必然趨勢。
“轉身”我們主要考慮的是角度––是90度猶抱琵琶半遮面?還是180度全面進入“網品市場”?變,是永恒的主題。剛剛經歷了轉型的專業市場也許又將面臨轉身的選擇。既然轉身了,是多少度就已經不重要了。10年前,大部分人還認為“互聯網不可能有商業”。而現在,網絡商店幾乎比比皆是。最近沃爾瑪開始設立300平方米的惠選便利店,未來的5年內將計劃在中國開設1000家,為轉身電子商務奠定基礎。因此,“網品市場”必將引領更多的新型專業市場轉身,一旦“網品市場”開始壯大,現存的有形交易市場會進一步萎縮,一些小型專業市場將退出,專業市場也將在組織上脫胎換骨。
“網品市場”時代的來臨,給專業市場的買賣行為帶來了新的定義。可以想象,未來的五年、十年,商品虛擬化了,商鋪虛擬化了,我們還有多少商戶能夠繼續依托專業市場平臺批發商品?還有多少年輕一代愿意去擁擠的市場里討價還價?
目前,專業市場正在“轉型”與“轉身”中進一步抉擇。專業市場將依托品牌、渠道、商戶、商品和物流進軍電子商務,逐步成為一個“專業市場+電子商務”的虛擬市場––網品市場。未來專業市場的商業模式將由“網品市場+展示體驗+物流配送”構成。一個嶄新的“網品市場”正在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