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財富追逐的激情,并不足以導致一個產業的完整發育。在嵊州領帶產業的財富發展史背后,凸現的是一部社會規則的變遷史。
當我們以社會演變的視角,考量嵊州領帶20多年的發展軌跡,就會發現,只有在多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嵊州領帶才得以繁榮,這個產業才會創造今天的奇跡。
領帶源
25年間,嵊州人創造了一個傳奇,一個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的領帶神話。
地處古越腹地的嵊州,歷史上就盛產蠶桑,嵊州繭絲質量上乘,經剡溪,過曹娥,入錢塘,是“杭城織錦”的主要原料。絲綢服裝產業歷來就是嵊州的傳統產業。這些企業后來成為了領帶服飾、針織服裝等真絲產業發展的母體。
“我們孵化了第一條領帶。”這是浙江佳友領呔有限公司最著名的一句廣告詞。
1985年2月26日,這是嵊州領帶產業里程碑式的日子。當天,嵊州歷史上的第一家領帶企業——浙江佳友領呔有限公司正式開業。
但凡有影響的歷史事件,總是在偶然和必然的相互交織中應運而生,嵊州的領帶也不例外。1984年,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嵊籍港胞盧陸先生回家鄉嵊州(時稱嵊縣)探親。這一年,嵊縣剛剛獲準列入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縣市,當時的縣委、縣政府領導對盧陸先生給予了熱情的接待。當時盧陸在香港的事業還屬初創,但在濃濃鄉情的感染下,盧陸毅然出資8萬港幣,決定與當時的嵊縣華麗服裝廠和嵊縣綢廠在嵊合資創辦一家領帶企業。
什么都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經過半年拓荒式的緊張籌備,當年12月,國家工商總局終于批準了“佳友”的合資企業申請,“佳友”成為全國第一家專業生產領帶的合資企業。
組建自己的營銷隊伍,獎金與銷售掛鉤,打破傳統的“鐵飯碗”,為了生存,“佳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拓展市場,“佳友”決策層在經過深入的市場調查后,及時改變了“香港設計、大陸銷售”的市場脫節行為,開發出了更加適合當時國內消費群體需求的小點花素色領帶。
創新,讓“佳友”站穩了腳跟。開業第一年的1985年,企業實現利潤16萬元,當年投資回報率達75%!而在這個時候,省內其他地區的領帶“火種”卻相繼熄滅。
“佳友”點燃了嵊州領帶產業星火,也令盧陸先生在香港名聲大振。一大批原先等待觀望的嵊籍和紹興籍的旅港同鄉也紛紛效仿,在深圳和嵊縣一下子辦起了20多家合資領帶企業。這第一輪招商引資熱潮,也讓嵊縣這座小山城出盡了風頭。
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大批頭腦靈活的精英紛紛下海,其中也包括“佳友”的一批中層管理人員、供銷員和機修工。如今在嵊州領帶界叱咤風云的人物中,有80%左右都出自“佳友”,包括“巴貝”老總金耀、“好運來”老總胡士良、“麥地郎”老總袁孝炳等。而在這些第二代的領帶企業中,又不斷裂變出了一大批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的創業者。他們好比是金字塔的塔基,為嵊州領帶產業稱霸全國進而打造“國際性領帶都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嵊州歷屆黨委、政府的積極努力下,不少法國、韓國等地的客商也攜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在嵊州或合作、或獨立投資建起了領帶廠,共同點旺了嵊州領帶產業的星火。
也許這是盧陸先生所始料不及的,當初他點燃的星星之火會在20多年后竟然成燎原之勢。目前,我市的領帶生產經營企業已達1308家,年產各類領帶3億多條,占全國總產量的90%、世界總產量的40%,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嵊州,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領帶王國”。
領帶城
當汽車駛過川流不息的東橋,一眼便可望見“中國領帶城”。“這是培育嵊州領帶企業家隊伍的搖籃,是領帶經營者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一塊黃金寶地。”市領帶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周慶余如此評價。
就是這么一塊黃金寶地,名稱來歷卻一波三折。從浙東服裝城到浙東領帶服裝城再到中國領帶城,從1992年至1995年的短短三年間,這里曾經走馬燈似的換了三塊招牌。
1992年的12月,受義烏、路橋等地大辦市場的誘惑,嵊縣在短短10個月內建起了這座占地3.5萬平方米的大市場,取名為“浙東服裝城”。742家經營戶中,服裝就占了447戶,領帶只占8戶,其余為五金、百貨等。然而,由于缺乏服裝產業基礎,三個月下來,一半以上的經營戶關門歇業——服裝城成了全省典型的“空殼市場”。
但“空殼市場”中也隱藏著亮點:僅有的8個領帶攤位生意興隆,風景獨好。縣委、縣政府領導看到這一苗頭后,當即決定組建“市場培育領導小組”。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實施了“一樓經商、二樓辦廠”培育領帶專業市場的新舉措。1993年10月,市場更名為浙東領帶服裝城。而此時,市場的攤位總數已縮至410個,但其中的領帶攤位卻猛增至128個。
在之后的一年多時間里,嵊州領帶企業發展勢頭空前強勁,集體、合資、私營、個體領帶企業一起上,“佳友”、“夢天嬌”、“巴貝”、“威特”、“金天得”等企業一下子成為了全國領帶行業的佼佼者。那時,平均每月的領帶產銷量就達1400多萬條。時機成熟了。1995年4月,“中國領帶城”五個嶄新銅字的霓虹燈裝上了市場的樓頂。
市場三易其名,找準了定位,體現了特色,終于走出困境,迎來了希望的曙光。2001年,中國領帶城二期——領帶精品展示中心建成啟用,中國領帶城開始步入發展的鼎盛時期。領帶攤位增至500多個,領帶品種也從原先的幾十個發展到上萬個,市場成交額也在逐年上升。同時,市場發展總公司和領帶協會的及時組建,更讓領帶產業的發展如虎添翼。至此,中國領帶城發展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領帶生產加工中心、批發銷售中心、精品展示中心、信息服務中心、研究開發中心和質量檢測中心。
領帶節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那么撬動嵊州領帶產業的支點是什么?幾經求索,嵊州選擇了舉辦“中國領帶節”。
1998年11月7日,經過精心準備,首屆嵊州中國領帶節隆重開幕。當領帶企業的彩車和員工方陣一隊隊經過主席臺時,領導、來賓和國內外客商們驚呆了:想不到小小的嵊州竟隱藏著這么一個巨大的領帶產業!
于是,中國服裝協會服飾專業委員會在這里設立,全國領帶行業標準在這里制定審議,中國領帶流行趨勢在這里發布;于是,日本、韓國的領帶生產基地開始紛紛喬遷嵊州;于是,國內外客商和訂單紛至沓來。
首屆中國領帶節極大地鼓舞了企業的信心,視野大開的企業主們開始關注技術和花型設計,一股技改大潮從此席卷剡溪兩岸。“首屆中國領帶節確立了嵊州領帶產業在全國的地位,標志著嵊州領帶產業實現了脫胎換骨的改造,并從一次創業向二次創業過渡,同時,全球領帶產業開始向嵊州轉移。”當年的組織者這樣評價首屆中國領帶節。
首屆中國領帶節一炮打響,讓嵊州領帶業名聲大振,這也引起了浙江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2000年初,作為浙江最具成長性的國際特色產業集聚區之一,我市被省政府列為“21世紀國際性領帶都市”。我市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以“發展領帶大市,培育領帶強市,構筑領帶都市”為主題,舉辦了第二屆中國領帶節暨國際領帶服飾博覽會。
這是一屆頗具建設性的節會。第二屆中國領帶節組織了中國精品領帶制作大獎賽,開展了中國著名領帶品牌的評選活動,13只領帶品牌榮獲中國著名領帶稱號,填補了國內無著名領帶品牌的空白。與此同時,“中國領帶質量檢測中心”通過了國家技術監督局的認證。所有這一切,為嵊州領帶業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節會期間,許多“老外”來到嵊州,并把大量的訂單留在了這里。嘗到了甜頭的嵊州人對領帶節越來越鐘情。2003年開始,我市索性將以往各隔年一辦的領帶節和越劇節合二為一,改為一年一辦,以更加突出“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主旨。一屆又一屆的領帶節似一波波巨浪,推動著嵊州領帶產業快速前行。
也正是從那時起,不少領帶老板由家庭作坊的小業主搖身變為可以影響國際市場的出口大戶。2000年,政府開始把一些家庭作坊企業請進了全省首批特色工業園區的嵊州領帶工業園區。當田野上崛起一座座現代化廠房的時候,不少領帶老板開始小心翼翼地試著和外國人做生意了,并首先從韓國、意大利進口他們急需的先進設備。
在政府力量的引導和推動下,嵊州領帶從自發的狀態中掙脫出來,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起,這種自我生長的民間經濟,被引入了更為規范的制度力量,從而開始了它的疾行歷程。2003年,省委、省政府推出全省三大發展模式,嵊州領帶模式名列其中。
今天,嵊州人有理由驕傲——
在全市10個人中,至少有1人是吃領帶飯的;全國5個系領帶者中,至少有4人系的是嵊州領帶;全球3個人中,至少有1人是用嵊州領帶打扮的。
因此,嵊州人自豪地宣稱——給地球“系”上了一條嵊州領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