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紡織產品的網上交易相對來說比較專業,公共性的網絡平臺對專業的紡織產品不太適應。”中國輕紡城網上交易市場總經理史浩然有些憂慮地表示,紹興紡織行業對網絡交易的意識還有所欠缺。
網上市場商機無限
“有人問我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嗎?我的回答是也受影響,不過這種影響卻是正面的。”日前,浙江中國輕紡城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建軍顯得非常自信。
至今年6月底,全球紡織網的會員數已近70萬名,每天采購的信息多達1000多條,網頁訪問量和注冊會員數及商鋪出租率均比去年同期增長逾200%。“原來從生產到終端零售有很多的環節,危機來了,采購商能承受的采購價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卻高了,怎么辦?老外只好繞開中間環節,直接到網上找企業,降低采購成本。”
一個月一個網上商鋪的點擊率高達1萬多次,與客商對接的機會甚至超過實體市場,這對企業來說無疑具有極強的吸引力,網上商鋪開始走俏。丁建軍說,這種情況多少和非典時期有點類似,非典是偶然的,然而,這次則將成為一種發展趨勢——人們甚至已經產生了對虛擬經濟的依賴。
史浩然向導報記者展示了一組數據,中國輕紡城網上交易市場2008年的交易額為14.06億,今年上半年就有14.6億。“今年上半年實際只有5個月,因為春節放假了1個月。”今年上半年的交易額就超過了去年全年,史浩然認為從中可以看到網上市場的無限商機。
中國輕紡城網上交易市場是2007年籌建的,次年開始試運行,由于當時沒有范例可循,所以軟件的開發和交易規則的制定成了當時最重要的事項。“要發現行業的一些問題才能制定相應的規則,所以前期準備花了不少時間。”
“輕紡作為紹興的支柱產業,擁有這么大的產業基礎,應該有這樣一個平臺。”史浩然認為,說到底就是輕紡已經有規模了,在行業里應當有話語權,成為了風向標、領頭羊,“但有沒有話語權還是要打一個問號”。他認為,要真正擁有話語權,必須實體市場與網上市場“兩條腿走路”。
業內流傳著“公交車與出租車”的理論:如果你想便宜就坐公交車,但是速度慢、人多擁擠,如果你坐出租車,很舒服,但價格貴。“做紡織生意也一樣,你又想便宜又想舒服,只能搞網上交易。”
今年初,杭州四季青服裝批發市場首度把市場搬上阿里巴巴網站,網上貿易和實體貿易同步開展。前不久,桐鄉濮院羊毛衫市場聯合中國毛針織網、淘寶網啟動了淘寶網網上零售入門培訓,全面動員經營戶開展電子商務。紹興縣也有不少企業考慮聯合起來到阿里巴巴巴去開設一個專區。
紹興紡織業集體無意識?
“不要看現在你是巨人,要是稍有放松,有可能成為歷史的罪人。”浙江省工商局相關負責人在考察紹興縣市場時指出,紹興縣的網絡經濟如果不能及早跟上,極易被他人搶了先機,從而失去原來的市場陣地。
對傳統市場的熱衷和對網絡市場的冷淡仍是紹興紡織業一個突出的問題。
在紹興縣政府部門的一份調研材料中這樣寫道:從我們紹興縣的情況看,雖然市場發達,中小企業集聚,但總體上,無論從政府層面還是從企業層面看,發展電子商務的觀念與行動與實體經濟的觀念與行動還不同步,不少人還看不到電子商務將給傳統市場經營模式帶來實質性的沖擊,還有點短視,缺少危機感。從掌握的信息看,阿里巴巴等網絡企業,已經以杭州為中心,向周邊地區爭奪中小企業資源,打造其網絡“沃爾瑪”。這些網絡企業的擴張,對我們紹興縣還不強大的網絡平臺企業而言,無疑是一次競爭,業內企業表現出憂慮。
統計數據顯示,全國行業網站前3000家中,浙江省有600多家,全國行業電子商務網站100強中,浙江獨占40席,浙江擁有網上交易平臺45家,在建試建25家,然而紹興縣僅一家。
日前,紹興市政府簽約阿里巴巴,動員中小企業利用網絡平臺開拓國內外市場,探索并實現轉型升級。并表示,未來3年,將設立1500萬元專項扶持基金,幫助紹興市區企業開展電子商務,但是這一政策紹興縣無法享受到。更早的是今年2月,紹興市下轄的嵊州市與阿里巴巴簽約,在網上設立專區。
余姚中國塑料城網上交易市場創建,2008年,這一網上市場的成交額逾500億元,超過實體市場。嘉興蠶絲綢,有會員300多家,去年促成貿易90多億元。
這些成功的榜樣讓紹興縣感到壓力重重。對此,不少紹興縣當地的企業家都希望有一個政府指導的“觸網”行動。
賣信息還是做交易
紹興紡織行業的網站目前已經數十家,但絕大部分都是信息類網站,僅僅是提供各類房產信息、行業政策等。每年在紹興柯橋舉辦的紡博會上,都會來幾十家紡織行業的網站,但同樣大多是信息類網站。
未來是繼續賣信息還是形成交易平臺,對此紹興紡織行業內部也有爭議。
經紹興當地工商部門注冊成立的網上市場有兩家,即2007年底建成的中國輕紡城網上交易市場和今年初建成的錢清中國輕紡原料城網上交易市場。前者有電子支付平臺但缺少實體市場支撐,后者有實體市場支撐但還沒有電子商務。
“我們網站實行會員制,每條交易信息是收取費用的。”丁建軍則表示,他所在公司運營的全球紡織網的盈利模式就是賣信息。但史浩然卻不這么認為,他認為應該有一個自己的交易平臺,他說:“政府和阿里巴巴簽約,對企業有好處,但是這等于把資源送給了別人,而不是留在了紹興縣,從長遠來說肯定要自己搭建網絡平臺。”
導報記者從紹興縣工商局獲悉,目前紹興縣網絡經濟戶口建檔數為1899戶,大部分以企業網站形式存在,有的則掛靠其他門戶網站從事電子商務。掛靠較多的是阿里巴巴、全球紡織網、淘寶網等知名網站。
掛靠成熟網站對企業來說能節省一定成本,但業內人士指出,對產業集群地整體發展來說,“寬一公里深一厘米”的大宗網站存在專業度不足的缺點。作為全國最大的紡織產業基地,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角度出發,量身定制與產業相匹配的網絡平臺,既有相應的電子支付平臺,又有相應的物流配送以產品為導向,劃行歸市,做專做精,既適合原料、服用面料、家紡、坯布、產業用布等不同的輕紡產品,也適合紹興的其他地方特產,真正吸引專業買家。
浙江省工商局與浙江省財政廳今年初聯合發文,根據這一文件,各地商品交易市場開業申請建設專項資金補助,補助總額達到3000萬。但是仔細察看之后發現,申報重點包括“專業市場和其他市場主體建設網上商品交易平臺,并已開展網上商品交易的項目”,但對信息發布平臺項目不予資助。
對此,紹興紡織行業的一位要求匿名的人士分析說,紹興縣擁有輕紡城,卻可能無緣這項補助。
紹興縣工商局在調研后提議,從區域塊狀經濟的實際情況考慮,有必要打造具有紹興產業特色、有自主創新的網絡平臺,借助現貨市場優勢與物流優勢,盡快培育與發展尤如“阿里巴巴”等網站的知名平臺。
產業鏈分段的可能性
導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紹興縣紡織產業的產業鏈布局中,中上游產業占的比較大,原料、半成品交易一般來說都屬于標準件交易。按照業內的說法,標準件交易是適合B2B模式的。
“原料、半成品與終端產品不一樣,終端產品的話,在淘寶網等網站上交易是可以的,單原料和半成品需要有專門的網站來做交易平臺。”采訪中,已經有不少企業家認識到這一問題。
由于紡織原料存在一個運輸半徑的問題,原來紹興縣的紡織原料的銷售范圍連杭州都到不了,業內存在一句話叫做“原料不過江”,也就是說紹興縣的紡織原料向北方向,連錢塘江都過不了,否則即便紹興的原料再便宜,加上運輸成本也就無法和更近一些的原料企業相抗衡了。
史浩然說,他的網站交易有點類似于期貨交易,對這些中遠期倉單交易,網絡就可以給供需雙方進行網下匹配,按照最經濟、最便捷的原則就近解決物流配送問題。“目前以義烏、江蘇常熟等地的客戶為主。”
和原料交易不同,終端產品由于個性化的設計,價格上漲的空間是很大的,物流費用可以計入價格,因此在掛靠淘寶網等知名網站可能更便捷。
“再不行動就晚了。”對于企業家們的憂慮,政府部門已經開始重視這一問題。紹興縣工商局準備近期內開展一系列培訓,提高當地特別是輕紡城內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