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已經過去。在擴內需、促消費的宏觀政策帶動下,我國經濟呈現企穩向好的良好局面,其中,消費“馬車”也在穩步快跑。1至5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6.4%,比去年同期加快3.7個百分點。
數據雖然全面,但現場的感受或許更真實。全國各地的商品消費市場實際情況如何?受危機影響有多大?有何新變化?請看本報記者在走訪幾大商品市場后帶來的最新現場報道。
武漢漢正街——商品交易淡季不淡
炎熱的夏季已降臨“火爐之城”武漢,漢正街的商品交易也進入傳統的淡季。但走進這個全國著名的商貿市場,卻看不見一點“淡季”的氣象。大街小巷車水馬龍,擠滿了來購貨的人們。
“以往很多商戶到這時都‘歇夏’了,一是天氣熱,二是生意少,可現在,很少看到關閉的門面,這說明生意還不錯。”漢正街市場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羅建國說。據介紹,由于漢正街主要面向國內市場,所以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較小。2009年,漢正街制定了完成稅收3.36億元的高目標,比去年歷史最高峰的2.9億元還增加了近16%。今年上半年,漢正街商品市場完成商品交易額170億元,實現稅收1.76億元。
經過30年的發展,漢正街市場已經從最初僅103戶商戶發展到1.6萬戶,經營內容近30萬個品種。2008年,交易額近500億元。
現在的漢正街正逐步走向專業化、大市場。以漢正街命名的“服裝批發市場”、“體育用品批發市場”等都建在嶄新的大樓里,更像是商場。由于購物環境改善,品牌服飾價廉物美,許多服裝專業市場已逐漸成為武漢市民新的購物天堂。
武漢市漢正街品牌服裝批發廣場可謂是漢正街商業流通的“晴雨表”。總經理涂國喜說:“通過市場調查發現,2008年我們的服裝批發直接發貨量較2007年減少了20%。”但是,今年以來,銷售情況開始回暖。
6月中旬又傳來利好,漢正街所在的硚口區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將在7年內投資200億元對漢正街進行徹底改造。已完成改造一期工程的“漢正街第一大道”,所有商鋪已售空。
廣州大賣場——最近客流多起來了
周日,來到廣州火車站西南對面的白馬服裝市場,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瑯滿目的韓日版服飾,向記者傳遞著它時尚而又忙碌的氛圍。
據管理方介紹,經過16年的細心培育,白馬市場早已發展成為日均客流數萬人、年交易額30億元的中高檔服裝批零中心和服裝品牌連鎖加盟中心。
在5樓的時尚品牌女裝區,重慶姑娘小楊告訴記者,今天運氣不錯,剛剛發出一批貨給一位蘭州熟客;對賣服裝的來說,春節前后和3、4月份錢最好賺,這些天應該是旺季的尾巴嘍,與去年相比難分上下!
來自河南周口、干了6年搬運工的老胡也說,這幾個月生意比較靠譜,每月都能掙到3000來塊的樣子;去年9月份最慘,只有1000元左右。
廣州最大的購物中心——正佳廣場,自2005年開業以來就是廣州經濟環境的“晴雨表”。“感覺自2008年11月起,商場人流量增長大幅放緩,但這種情況到了今年5月份開始出現好轉。”正佳廣場副總經理梁文兒介紹。
經濟環境的好轉,還可以從另外兩個事實進行說明。一是正佳廣場與招商銀行的聯名信用卡消費額,該信用卡目前約8萬持卡人,今年5月、6月消費持續走高,均超過8000萬元,實現歷史新高。二是正佳廣場的推廣活動量。危機發生后,大約有30家跨國公司取消了活動場地預訂,降幅一度達50%,但今年5月以后,訂單逐漸恢復,6月份實現了與去年基本持平。
臨沂商城——
市場交易穩中趨升
南有義烏,北有臨沂。記者近日在山東省臨沂商城批發市場了解到,今年1—5月臨沂商城成交額達226.5億元,增長3.2%,預計上半年市場成交額將達268億元,增長3.1%。數據表明,臨沂商城已基本擺脫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呈現出穩中趨升的發展態勢。
臨沂商城現有大型批發市場90余處,經營攤位4萬余個,總營業面積600多萬平方米,經營人員達15萬人,日上市商品3萬多個品牌系列,日流動人口30余萬人次。2008年,大型批發市場實現商品交易額538億元,穩居全國第二、江北第一。
在臨沂小商品城,記者見到天匯經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宋連勝。他剛參加完在這里舉行的山東省教育用品采購訂單會,臉上透著收獲的喜悅:“二季度銷售額穩中有升。公司代銷的上海紅雙喜牌健身器材及教育用品,連續七年蟬聯大陸地區代理商銷售冠軍。”
燈具城內,新品層出不窮。天馬燈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同光說,從去年10月至今年3月,公司燈具銷售額一度跌入低谷,但3月份以后,銷售額開始回升。他預計,下半年燈具銷售將持續走強。
以龐大的市場群為依托,物流業成為臨沂商城運營情況的晴雨表。在金蘭物流基地,中聯物流公司雋立峰經理介紹,公司今年3、4月份生產資料及建材類商品的物流量下降明顯。從5月份開始,西北物流專線出現回暖跡象,目前,建材業商品物流量已恢復到從前水平。
臨沂商城管委會招商宣傳部副主任杜洪生分析,臨沂商城主要以國內銷售為主,受危機的影響不大。“雖然建材類、化工類、板材類批發市場一度出現銷售低谷,但目前已復蘇回暖。”
重慶朝天門市場——生意正在逐漸好轉
朝天門市場,位于重慶市有著“左右夾兩江”之稱的朝天門碼頭。在由上下五條街、東西七條巷構成的不到0.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布著24個商場、萬余種小類共10多萬種商品,被譽為長江上游的“萬博會”、重慶的“商業大櫥窗”。
金融危機給這個有著18年歷史的大型交易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年上半年,朝天門市場銷售額達到65.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75%,“是近年來少有的增幅僅為個位數。”朝天門市場管理處一工作人員說。
中午,主營服裝批發和零售的協信商場二樓人煙稀少。攤位老板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或是打牌。在樓上,新達布藝的張阿姨手里拿著一張都市報的房地產周刊,正在為生意發愁,“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生意一個月比一個月差。這不是金融危機嗎,大家買房子的少了,裝修的少了做窗簾的肯定就會減少。”6月開始,張阿姨店里的生意逐漸好轉,“報紙上也說樓市在回升,看來最困難那一段時期已經過去了。”
雖然如此,在金海洋商場經營一家毛巾店的河北人李磊仍然在上半年投入了20多萬元,新談下了山東一個品牌毛巾的重慶代理。 在李磊看來,金融危機時擴大投入所需成本比平時更低些,“沿海那些企業以前都看不上我們這種小代理商,危機一來,他們也開始關注國內市場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我們談代理更加好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