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一個樓棟里,使用壽命在十年以上的電視機,就占了64.64%。據權威數據顯示,武漢這種正處于更新換代的家電產品達60%左右。
該市發改委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武漢有60%的家電正處于更新換代期。如有30%的家電“以舊換新”,將拉動87億的家電消費,如有60%則將撬動174億的市場蛋糕。
但遺 undefined undefined憾的是,國家對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5類家電產品實施“以舊換新”補貼最高10%的新政,公布的首批9個試點城市名單中,武漢未在其列。
業內人士分析,武漢沒有正規的廢舊家電處理廠,是未被納入試點的主要原因。而首批試點城市均有一定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基礎。
廢舊家電多流向“游擊隊”
“武漢幾乎沒有正規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廠。”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官員稱,大部分廢舊家電都賣給了打著“高價回收”招牌的“游擊隊”。
“有自己的處理廠的最多只有2-3家。”一位在漢從事廢舊家電回收的物資公司負責人表示,他們一般只接大單。經過分類,僅將其中的塑料成分加工,賣給其他企業。其他有用金屬則賣給金屬加工廠家。
事實上,武漢已率先在全國推出了首個“電子垃圾回收超市”,按斤回收廢舊電器,但效果甚微。對市民來說按斤回收不劃算,光提環保概念回收舊家電,來源似乎難以為繼。
市民這一兩臺舊家電的小單,“責無旁貸”地落到了走街串巷的“游擊隊”身上。他們大多也是轉手將廢舊家電賣給大一點的物資回收公司,少部分會進行初步提取。
但一些難以提煉的貴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是怎么處理的?是當生活垃圾倒掉?還是翻修后再次“入市”?仍讓人擔憂。
“今年,武漢舊家電報廢了多少?”在小商販以及作坊式的廢舊家電回收“游擊隊”成為主流后,讓這個數據成了一個謎。
廠家“自掏腰包”以舊換新
武漢雖尚未納入“以舊換新試點”,但“以舊換新”新政還是引起了消費者的極大關注,也讓眾多商家看到了其中潛在的商機。眼下,一股由廠家、商家聯手或廠家“自掏腰包”對消費者進行補貼的家電“以舊換新”熱潮已風行江城。
日前,國美、創維、TCL等企業紛紛在賣場推出“以舊換新”活動,搶抓“以舊換新”商機。喊出“免費上門回收”;“不論好壞、不論大小、不分類別、不分品牌”;“最高折價1000元”比市面舊電視回收價高出3-5倍的價格,以不設置“門檻”和上門服務來吸引消費者更換舊家電。
某彩電品牌銷售員算了筆賬,以目前42英寸液晶電視平均售價5000元計算,最高折舊價1000元后,相當于新彩電價格的20%,補貼幅度甚至超過了國家“以舊換新”新政補貼的10%。
記者在賣場看到,商家打出的回收折價一般在200-1000元之間。且換購的機型,以各品牌產品近兩年的新款為主。而市面上回收價格最高的背投電視,也才500元左右。
多位彩電負責人均以“賠本賺吆喝”來形容此次企業版的“以舊換新”。業內人士稱,家電行業競爭激烈,商家愿意“自掏腰包”以舊換新,想通過此舉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市場
回收處理“錢景”誘人
一臺廢舊空調,除可提取塑料、鐵、銅、硅等元素外,還可提取電子元器件內含有的各種貴重金屬。業內人士對該行業“錢景”并不諱言:“廢舊家電回收的利潤在20%以上,這一產業空間巨大。”甚至有人戲稱“收廢品比賣彩電的利潤還要高”。
武漢格林美公司總經理助理焦華表示,塑木型材這個新品種就是從電路板里面提取的成分研制而成。
資料顯示, 2007年,格林美公司回收廢舊電池5000余噸,通過分離提純和再加工,生產鈷、鎳粉1000多噸,相當于節省了25萬噸礦石資源。公司當年實現產值2億多元,比上年增長144%,現已成為中國無公害電子新材料與循環技術產業基地。
在回收處理體系已經十分完善的日本,公布的相關產業利潤數據也表明:按照每公斤的含金量來計算,舊家電的含金量等于南非含金量最高的金礦石的20倍左右,是名副其實的“超級金礦”。
而我國家用電器已經開始進入報廢高峰期,回收行業更是“錢景無限”。三年前,湖北省發改委的相關報告就表明,我省已進入電器報廢高峰期。全省每年約報廢30萬臺電視機、20萬臺冰箱、30萬臺洗衣機。而武漢城市家庭中的家用電器多數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購買的,按10-15年使用壽命計算,已普遍進入更新換代的時候。另據有關部門預測,2009年全國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5類家電報廢量將近9000萬臺。
家電“以舊換新”試點 武漢有望入選第二梯隊
因沒有廢舊家電處理廠而錯失成為“以舊換新”試點城市的尷尬局面正在被扭轉。日前,武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年內在武漢市開建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中心,可“吃掉”武漢所有的廢舊家電,為武漢沖刺第二批家電“以舊換新”試點城市做好充分準備。
廢舊電器處理廠年內有望落戶陽邏
“武漢廠初步選址在漢南區或陽邏,現在還未最終確定。”昨日,武漢格林美總經理助理焦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武漢廠的最終選址將根據政府規劃來定。據業內人士透露,漢南區和陽邏分別地處長江武漢段上下游,如果從環保的角度考慮,落戶陽邏的可能性較大。
事實上,早在2004年,擁有近20項循環經濟技術核心專利的深圳格林美公司就已落戶荊門。今年3月,格林美公司在武漢市青山區,開設了我省首個電子廢棄物回收超市,論斤回收。
而此次“將建的武漢廠,在業務配套上將與荊門廠遙相呼應”。焦華稱,將來武漢廠的業務主要是對回收物品進行分類,做不改變化學性質的物理化處理,然后將這些經過破碎化處理過的細顆粒,打包運往荊門廠,再進行化學處理。
武漢有望入選第二梯隊名錄
“下個月,荊門廠新增的處理廢舊家電系統的整個處理流程將完成。”焦華透露,此前,格林美荊門廠主要做電池廢料的回收再利用。如今,引進的新產品流水線可無害化處理廢舊家電,一條生產線的年處理能力在一萬噸,隨后將根據廢舊家電回收情況隨時擴充生產線。
焦華告訴記者,現在已經有武漢、深圳的多家彩電、手機廠商與他們談廢舊家電的回收合作協議,相信隨著武漢廠的選址確定并開建,及荊門廠廢舊家電處理生產線的完工,武漢進入第二批“以舊換新”試點城市名單應該不成問題。
◇專家觀點
“政府應把廢舊家電回收當做環保工程來做”
面對家電“以舊換新”可能出現的正規軍不敵游擊隊的尷尬局面,業內專家疾呼,廢舊家電回收亟待建立科學的回收體系,政府應把廢舊家電回收當做環保工程來做。
家電專家劉步塵表示,現在廢舊家電回收一團亂象,政府應該著手整頓。隨著未來越來越多廢舊電子產品退出使用期,如不能盡快建立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有可能對環境及消費者造成極大危害。
他認為,國家推行家電“以舊換新”活動,應該成為中國建立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的契機。借助家電“以舊換新”的政策機遇,將“資源—產品—再生資源—最終處置”的閉環式循環經濟產業鏈進一步提升和優化。
他建議,政府與企業共同投資,在全國分區域建立回收工廠,就近回收、處理,國家與企業共同分擔。 政府不要把這樣的事情,視為是企業的事情,應該把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與處理,當做環保工程來對待。
對于建立回收處理工廠,可以是家電企業,也可以是有投資廢舊電子產品工程的投資者。
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與處理,實際上比生產新產品還要復雜得多。廢舊產品中有價值的部分可以分解回收,沒價值甚至有害的部分如何處理?需要很高的技術支持。因此,真正的廢舊電子產品回收需要很大的投資,沒有政府主導,企業很難做起來。
◇市民觀點:
希望更多家電加入“以舊換新”行列
昨日,家住青年路的徐女士把家里“服役”12年之久的29英寸的彩電折舊500元后,換了一臺42英寸的大彩電。
“之前,父母家里的電視、洗衣機、冰箱等舊家電全賣了才不到500元”,只賣了個“破銅爛鐵”的價錢。早知道有“以舊換新”,也不會賣給“收廢品”的了。
盡管“以舊換新”新政讓徐女士這樣的消費者嘗到了甜頭,但仍有部分市民對“以舊換新”的政策持觀望態度。
“再等等看。”胡先生稱,現在的活動雖然很優惠,但并沒有“廢棄家電”與“二手家電”之分,不論好的壞的都按照所購產品“一口價”來回收。現在家里冰箱還能用,等“以舊換新”細則出臺以后再看看。
也有消費者表示,武漢現在大都是電視機廠家在做“以舊換新”的活動,自己的電冰箱都用了十六年了,想換個新的,希望能有更多廠家做此類活動。
“游擊隊”稱“以舊換新”未造成影響
“正規軍”或面臨“無米下鍋”尷尬
昨日,記者專門就“以舊換新”新政,采訪了部分以回收舊家電為主的“游擊隊”,他們稱市場很大,“以舊換新”未對其造成影響。這可能讓環保處理企業無法回收到足夠的廢舊家電,面臨“無米下鍋”的局面。
位于漢口華南水果批發市場附近的一家小型回收站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依家電的新舊程度按照原價的15%-30%進行收購,像一臺使用了三年的格力“小金寶”,內部沒有什么損壞,外觀較新,就可以賣到500元。而他們再“以二手貨轉賣出去”,遇到有問題的收購品則修理好后再賣。
而那些騎著自行車或三輪車穿梭在居民區的小商販,一次收購通常可以賺取30%-50%的利潤。比如,一臺21英寸的彩色電視機,如果使用年限較長,收購價在50-60元間,賣給廢舊家電回收站則是70-80元。
近些年來,利用廢舊家電翻修拼裝成的“山寨”產品,在二手交易市場和郊縣、鄉鎮市面上大行其道。像以老化顯像管和舊的零部件組裝,再包裝上新的外殼的電視機,由于成本低,比普通電視機市場價便宜1/3,擁有很大的市場空間。甚至鄉鎮個別經銷商借“家電下鄉”的名義,利用這些低價回收翻修的廢舊家電,牟取暴利。
在采訪中一些市民向記者抱怨:商家開展的“以舊換新”活動并不受理單純廢舊家電的回收,如果只是為了處理舊家電,就不得不直接找這些小商販;而他們走街串巷的服務也迎合了這種需要。
此外,“以舊換新”的價格也并不比廢品收購的價格高出多少,直接賣掉廢舊品再到商場去自由選購新產品對一般市民來說更為方便。(常燕 任茜茜 魏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