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來福士的成功,讓其東家凱德置地對位于東直門商圈的北京來福士廣場的未來商業前景信心滿滿。而同樣位于東直門的銀座MALL,經過幾度調整后,經營情況依然難以令人滿意的現實,又讓業內人士為來福士在京的發展“捏一把汗”。 盡管來福士廣場已經在上周宣布正式開業,但H&M、SWATCH等國際大牌依然尚未現身。記者近期多次在來福士看到,店內顧客寥寥。有專家分析認為,來福士在北京的發展或將受到東直門商圈的掣肘,如何提升整個東直門地區的商業氛圍成為區域內商業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開業月余,人氣、大牌雙重缺失
經過1個多月的試營業,來福士廣場于上周正式開業。但是正式營業后的商場依然沒能避免陷入人氣不足的尷尬。
昨日下班時間,記者在東直門看到,附近的人流已經開始密集,但在來福士店內購物的顧客并不多。這與記者在來福士廣場試營業期看到的情形如出一轍,來福士的客流量并沒有隨著商場的正式營業而得到明顯提升。
不過,與商場內稀疏客流形成反差的是,在來福士廣場門前的噴水池旁,聚集了不少附近居民。一位女士告訴記者,最近天氣很熱,這里的噴泉每天都會開放,還會播放各種音樂,不少人會在下班后選擇在這里納涼。
有讀者近日致電本報反映,自己根據來福士店內的指示牌去H&M購物卻發現,該品牌尚未營業。記者在來福士廣場實地走訪看到,店內H&M、SWATCH等大牌并未開業,其店內海報墻依然還在顯示“即將開業”,不過這些“大牌”的名稱卻已經提前出現在來福士的樓層指示牌上。此外,JUST GOLD、BLACK LABEL、TOUGH、SALAD、ME&CITY、特力屋、巴貝拉等品牌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目前來福士廣場出現人氣缺失與店內部分大品牌尚未開業不無關系。
東直門商圈掣肘商場發展
針對來福士廣場目前部分品牌尚未開業的問題,北京來福士廣場市場推廣部夏坤稱,購物中心不同于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在正式營業后,其店內品牌未全部開張屬正常情況。對于廣受外界關注的H&M,它正在進行門店裝修,自己也無法給出具體的開業時間,詳情可以咨詢H&M有關負責人。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不少業內人士對來福士廣場的業態組合表示認可,他們將店內客流稀少歸結于東直門商圈商業氛圍不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稱,來福士店內的業態組合比較合理。來店內購物的消費者都是年輕白領,他們非目的性的消費欲望很強,無論是ZARA還是H&M等品牌均可以滿足需求。除此之外,餐飲娛樂對他們的吸引力也很大。
該人士還表示,在來福士廣場開業前,東直門地區只有銀座MALL一家大型商場。由于銀座MALL受限于自身經營模式、體量等諸多問題,又多次進行調整,并未給東直門商圈帶來實質的客流提升。除來福士廣場、銀座MALL外,東直門地區還應該有一家具有較大規模的商場。三家商場形成合力,才能增強該地區的聚客能力。
京城商業將進入商圈競爭時代
目前,消費者挑選購物場所已經由過去的挑商場,變為選擇商圈,商圈氛圍自然成為了他們選擇的主要依據。有專家甚至表示,以往商場間的競爭將逐步升級為商圈競爭,哪個商圈的整體實力更強,它的集客能力就會更強,發展前景會越好。
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告訴記者,西單、王府井商圈之所以可以匯聚眾多的客流,就是源于其商業設施的集中性。就東直門地區來看,銀座MALL的體量有限,并不足以挑起商圈“大梁”。來福士因為具有面積和品牌優勢,可以作為商圈主力店進行發展。商圈內的其他商場應根據主力店的定位進行調整,與主力店的定位保持一致,作為它的有益補充。如此一來,就可以起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北京昭邑零商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咨詢師劉暉對上述觀點表示認同,他說:“地鐵換乘經濟一直是商業發展的熱點,換乘站周邊會產生泉涌和虹吸效應。”在他看來,由于東直門地區客流的消費能力比同為地鐵換乘樞紐的西直門更高,所以,該地區商業前景被廣為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