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在浙江溫州舉行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主題采訪活動新聞發布會,由溫州市委副書記朱賢良和溫州市副市長陳宏峰介紹溫州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朱賢良在發布上表示,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歷經30年,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有三條主線:一條是從小商品-專業市場-遍布海內外的市場網絡;第二條主線是從特色產業-塊狀經濟-強鎮重鎮;第三條主線是從溫州人-溫州精神-溫州企業家。這三條主線的發展,形成了我們溫州民營經濟的三大優勢,即塊狀經濟的優勢、經營的優勢、企業家群體的優勢。現在,民營經濟已成為我們溫州最大的特色和品牌,在溫州整個發展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民營經濟是推動溫州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前,我們溫州的發展條件很差,資源很貧乏,基礎非常落后,解決人民群眾的基本溫飽問題是我們溫州最大的問題。改革開放30年,溫州能夠實現由貧窮到溫飽的跨越、由溫飽向總體小康邁進,主要靠發展民營經濟。目前,溫州民營企業數量、工業產值、上交稅收、外貿出口、從業人員,分別占全市的99.5%、95.5%、80%、95%、93%。全市已擁有民營企業14萬多家,其中企業集團180多家,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31家、超億元的企業有500多家。
(二)發展民營經濟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溫州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區,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就業壓力很大。通過發展民營經濟,溫州有200萬農業勞動力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有350 多萬外來人員在溫就業,有230多萬溫州人在全國各地和海外經商辦企業。走出去的溫州人又給各地創造了成百上千萬的就業機會。溫州之所以沒有其他一些城市那樣大的就業壓力,主要得益于民營經濟的發展。
(三)發展民營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從溫州的情況看,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先富帶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徑是發展民營經濟。現在,溫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在浙江省的位次,分別由改革開放初的第7位、第10位上升到現在的第1位和第7位;溫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國33個重點城市中名列前茅。這些年,先富起來的溫州人積極參與中國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在中國各地創辦市場,在實現自身更好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所在地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四)發展民營經濟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實現形式。發展民營經濟,植根于民生、民力、民資,把發展"為了人"和"依靠人"很好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人的發展欲望。溫州發展靠的是溫州人和溫州人精神,而溫州人和溫州人精神結合最完美的是溫州的企業家。"人人想當老板、人人爭當老板、人人都有創業沖動",這是溫州發展的動力源、活力源。
(五)溫州發展民營經濟為全國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啟示。過去,溫州發展民營經濟的路走得比較艱難,不僅是摸著石頭過河,有時候還要背著包袱過河,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沉痛的教訓。溫州通過自己的不斷探索和實踐,不斷地給他人以啟示,這也是溫州的一個貢獻。可以說,溫州民營經濟的發祥、發展、壯大和提升,對促進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發揮了試驗田和排頭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