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沿海,許多以制造業集群為特色的縣(市)面臨嚴峻的發展考驗,五金制造聞名遐邇的浙江永康市也不例外。面對經濟危機,永康市啟動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逆風前行。
抓轉型升級
永康這些年依靠民營經濟、塊狀經濟、專業市場三大優勢,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記者了解到,這個縣級市,五金產業占當地工業經濟90%的比重,大小企業上萬家,年產值700多億元。
兩年前,永康市看到當地五金制造業繁榮背后的危機。這種危機主要表現在擴大生產規模缺土地、提高產品技術含量缺人才、改善產業結構缺服務,還有環境壓力的逐步增大、要素成本的急劇增加等。
永康市委書記徐建華說,政府與企業的關系,過去只要政府敢于放手、放活和開放,加上企業創業的沖動,企業能夠發展,但發展到現在,企業普遍碰到了效益的“天花板”,增長的強制約,需要政府為企業,為整個產業謀劃可持續發展的出路。要想五金產業突破瓶頸約束,必須完成由“永康制造”向“永康創造”的大轉型。2006年下半年,永康市委、市政府經過深入調研,作出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構建永康區域總部經濟的轉型升級戰略決策。
政府如何操作?
記者采訪了解到,所謂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構建永康區域總部經濟,就是在五金制造業集群的基礎上,把與工業生產相關聯的服務業從整個生產過程中分離出來,按照不同的階段即產前、產中、產后的主要環節,建設各類普惠性的公共服務平臺,贏得集聚的服務效應。同時建設永康五金總部中心,吸引域內外更多的優秀企業,包括國內外著名的企業分支機構和服務機構,把辦公、研發、銷售、核算、展示留在永康,達到轉移價值、轉移利潤、轉移所得的目的。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來,永康市圍繞構建區域五金總部經濟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總體轉型升級戰略,采取的做法是,在硬件上,實施構建“五大中心”,即總部中心、物流中心、五金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會展中心、通關中心。
在軟件上,近兩年來,永康市借助活躍在各地的永康民間商會,通過戀鄉愛鄉的情結紐帶,吸引在外永康人和與永康產業利益有關聯的人才在永康建立企業發展總部,實現價值回歸。目前,永康市企業家商會總部已在13個省會城市發展了在外分會,使之成為總部經濟建設的主力軍。
為了激發當地五金企業快速實現把與工業生產相關聯的服務業從整個生產過程中分離出來,發展總部經濟。去年初,永康市政府專門出臺了關于鼓勵企業實現生產與銷售分離政策實施意見。據了解,去年以來,已有47家企業與政府簽訂了《備忘錄》。據統計,這些企業的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去年實現稅收增加4641萬元,通過委托代理出口方式,為地方財政減少出口補貼6000余萬元,兩者共為地方贏得財力1.06億元,實現了企業與政府的雙贏。
永康建設總部經濟、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有效推動了當地五金產業的轉型升級,優化了產業鏈和企業結構,也提振了企業經營者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信心。
啟示
記者了解到,當前,一些制造業特色明顯的縣(市)正在利用工業增勢回落的“倒逼機制”,啟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政府如何抓準轉型升級的“牛鼻子”,永康市“跳出工業發展工業”的創新思路,以生產性服務發展來推動、提升制造業發展,既可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又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提升企業產品競爭力。
浙江民營經濟研究中心專家認為,民營經濟的產業升級和轉變發展方式正成為新時期發展的新要求,永康市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建設總部經濟,有利于擺脫資源、環境等對經濟發展的硬約束,促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向價值鏈的高附加值的兩端延伸,是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式,是一項創新經濟發展模式的成功實踐。(謝云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