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商鋪2008年以來新增供應量約為150萬平方米,其中市區板塊仍達約50萬平方米,紅谷灘板塊約占40萬平方米。如此巨量的商鋪將如何消化?
從2002年南昌千花伴購物公園的出現,宣告南昌商業地產的興起,到現在的萬達購物廣場、財富廣場等大型綜合商業地產,南昌商業地產經歷了從小到大的裂變。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展,紅谷灘、紅角洲、象湖等板塊的崛起,南昌的商業也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據記者日前跟蹤南昌各大商業項目及在售樓盤統計,南昌商鋪2008年以來新增供應量約為150萬平方米,其中市區板塊仍達約50萬平方米,紅谷灘板塊約占40萬平方米。
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目前南昌主要商業積聚于市中心板塊,而像紅谷灘、象湖等新興版塊,在住宅市場已是如火如荼之時,商業卻仍沒有大的起色。那么,目前南昌商業發展的現狀怎樣,它又將何去何從呢?
商業放量較大
5月5日,江中·紫金城。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紫金城都可謂占盡天時地利。其所在的南昌東湖區占地2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萬,是南昌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區,也是省、市黨政軍領導機關和主要高校所在地,雄踞贛江北岸,從八一大橋附近坐3路車,大概10分鐘就能達到此地,是政府規劃中的城北區域性商業中心。
據現場的招商經理介紹,紫金城商業已售約15萬平方米,目前只租不售,已經租出約10萬平方米商鋪,已引進一家泰皇宮餐廳,同時還在跟家樂福、王府井等大型商業機構洽談合作。特別的是,現在紫金城是先推商業,其后才是住宅。
而整個紫金城的商業規模,就達到35萬平方米,是名副其實“建造一座城”。目前,其沿街商鋪已經開出了一條風情商業街,商品琳瑯滿目,令人應接不暇,但現場還是比較冷清,只能看到店主的身影。對于目前經營的冷淡,招商經理告訴記者,在此投資買鋪需要先做好心理準備,前三年難有投資回報,而目前的租金達到100-200元/平方米/月。
從數據看,無論是從近兩年來南昌市整個商業推盤量,還是目前在售商業規模來看,均是較大的。
以散售為主
目前,南昌商業形成了社區商業與大型專業化市場并重,現代商業與傳統散戶經營相輔的格局。
但除市區板塊,從紅谷灘、紅角洲、象湖等板塊來看,多以社區商業的散戶經營為主,而現代的、大型的商業還沒有形成氣候,這成為一直困擾這些區域發展的難題。
從記者連日來的調查中發現,市區商業多集中于八一廣場、中山路及勝利路一線,而新興的板塊商業大多較為分散,從各大項目推售商鋪的面積來看,小的20多平方米,大的也有數千平方米,但大多集中在幾十到上百平方米區間,并多以散售為主,這也造成了多以散戶小規模經營的商業格局,而缺乏大的商業配套。
以紅谷灘為例,目前整個區域正在運行的大型商場只有一個洪客隆,不過目前眾多樓盤也正在積極的運作大型商業當中,包括綠地·中央廣場推出的城市綜合體,以及國際金融中心的財富·奧特萊斯旺鋪也正在預約之中,只是這也還需要時間、人氣及人力物力的大力培育。只是在眼下,走在紅谷灘四通八達的馬路上,車輛還是很少,行人也稀疏,而跨過八一大橋來到老城區,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情景。沒有人氣,就沒有商氣,人氣不旺或許依然是困擾紅谷灘新區的商業發展的重要原因,而商業等其他配套的不完善又加劇了人氣難以匯聚起來。雖然政府正在大力推進紅谷灘新區的全力發展,人們還是習慣工作、生活、購物、休閑在擁擠的南昌市中心區域。
各自為政
“樓盤商業規劃過于分散,且存在相互各自為政的格局,很多項目都是為了配套而配套。”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以南昌目前商業聚集度最高的八一廣場、中山路及勝利路步行街來看,其雖然規模小,但業態豐富,且大多抱團發展,贏得了更多的人流量。但目前無論是潛力巨大的紅谷灘、紅角洲,還是象湖等板塊,商業布局均有些分散,缺乏整體規劃,且大多以社區商業與沿街商業為主,很容易陷入各自為政、業態重疊的格局。
記者近日也走訪紅角洲板塊的梵頓·公館,該項目“紅角洲家居裝飾商業街”的沿街商鋪即將于周六推出,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另外其傾力打造的綠地·樂橙商業街面積6萬平方米,目前也已引進中影、天圓錢柜等品牌項目,其目前規劃、定位、招商等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而聯泰·香域尚城也有一條沿街商業街并排而立,與其只有一路之隔。同時臨近的還有地中海陽光及綠湖豪城的商業,其規劃也大多以項目住宅配套建設為主。其未來發展如何,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據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很多項目大多以散戶小規模自有經營為主,且大多沒有明確的業態規劃,因而容易造成業態重疊,重復建設同時規劃上的不明確也容易導致居住品質受到影響。(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