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點意外,在這個財富大量蒸發的年份,世界上最不值錢的商品,利潤卻在回升。
比如吸管。
一根閃著熒光的彩色吸管,平均售價約8厘。平均每賣出100根吸管,樓仲平才可以賺到8分錢。
去年這個時候,這肉眼難辨的8分錢利潤,在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漲價、出口退稅下調、加工貿易政策收緊的重壓下,差點就像一根頭發絲似地崩斷。樓仲平領導下的雙童——這家位于義烏的全球最大的吸管生產商,度過了1994年創辦以來最艱難的時光。
而今天的金融危機,卻讓這8分錢再度復活。
“自從去年9月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們的社會成本下降了60%。”樓仲平說,如此大幅度的“減負”,使得在外需持續不振的情況下,吸管的盈利水平反而好于去年。
如今,樓仲平的訂單已經排到幾個月以后。一輛輛滿載吸管的集裝箱車駛出廠門,經過義烏國際物流中心附近的雪峰路,駛往寧波的港口。目前,雙童的產量約占世界吸管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吸管大王”并不是孤立的幸運兒。最近一個月,雪峰路又開始堵車了,為加班驗放集裝箱車輛,這里的海關關員有時要忙碌到深夜11點——在過去一年里,這條被賦予風向標意義的馬路曾一度冷清。
據金華海關駐義烏辦事處統計,3月份以來義烏小商品的報關單數為2.7萬份,同比增長9%。在全國外貿3月份出現兩位數降幅的大背景下,這是一個看起來還不錯的數據。
“這說明,外貿企業的問題更多來自金融危機以外。” 4月23日,浙江外經貿廳下屬的國際貿易研究中心主任張漢東說,事實上,出口企業遭遇的危機,早在金融危機之前就已發生。而轉機卻恰恰是在金融危機爆發時到來。危機發生后,原來針對出口企業的各項扶持政策相繼恢復,多個出口行業的龍頭企業近期生存狀況正普遍好轉。
“社會成本節省60%”
在已經持續了15年的微利生存中,雙童吸管董事長樓仲平對這本財務帳已稔熟于胸:在一根吸管上,原料成本約占50%,勞動力成本占15%-20%,設備折舊等費用在15%左右,其它開支約占5%,剩下10%的利潤。
“我們的生死不僅僅取決于原材料,也不取決于勞動成本,而更多取決于社會成本。”樓仲平說。
樓所指的社會成本,包括退稅、商檢、稅收、信貸、勞動力政策、加工貿易政策、匯率等等。在義烏商人看來,這些和政策聯系極其緊密的變量的疊加,對企業的影響要遠遠超過金融危機本身。
自金融危機以來,樓仲平感受到的最直接的收益,來自出口退稅。
經過自去年秋天以來的幾次出口退稅上調,吸管行業的出口退稅已由去年同期的5%上調至現在的13%——這意味著,那8分錢的利潤發絲上的成本負荷減輕了8%。
另一利好來自人民幣匯率的趨穩。
2008年7月初時,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為6.86左右,按照匯改時8.11的匯率計算,累計升值幅度達到15%左右。受此重壓,雙童將大多數訂單的周期縮短到1個半月以下。周期在3個月以上的訂單,通常會被要求拆成兩次下單。
金融危機讓人民幣升值的車輪停了下來。自2008年7月至今,人民幣匯率穩定在6.82—6.89的區間內。2009年4月24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收于6.8273元。
樓仲平表示,按照目前人民幣每升值1%,企業利潤減少2%左右的普遍說法,雙童近期因匯率節省的成本高達10%以上。
生產飲用吸管的原材料是聚丙烯,一種由石油提煉而成的熱塑性樹脂。兩年前的2007年7月,吸管行業被列入商務部、海關總署宣布的近2000個商品稅號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這使得雙童的加工貿易訂單無法從國外進口原材料。
金融危機后,加工貿易限制政策出現松動,雙童得以從國外進口聚丙烯原料。而就在這時,金融危機也幫了另一個大忙——受危機中油價暴跌影響,聚丙烯價格由2008年一季度的1.8萬元/噸跌至目前的1.1萬元/噸,最低甚至只有6000元/噸。而國際市場價格更為低廉。考慮到國內外市場聚丙烯的差價,雙童的原材料采購成本節省了10%-20%。
另一個常常被人忽略的變化,來自商檢規則。
按照原來的商檢規定,每批出口貨物都需要經過商檢,根據樓仲平的測算,在5個月當中,僅商檢費用就花去雙童100多萬元。“重復商檢加重了企業負擔。”樓仲平表示。
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為鼓勵出口,商檢標準放松,改為每三個月抽檢一次,樓仲平因此又節省一大筆費用。
從2008年9月開始,央行先后4次下調貸款基準利率,由7.20%降至5.31%。
按照銀行的信貸投放慣例,對于受市場影響較大的出口企業,通常需要在這一利率基礎上上浮20%—30%。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央行多次要求銀行要加強對中小企業、出口企業、三農的信貸支持。”交通銀行[6.41 -1.23%]宏觀經濟研究員劉能華說,“對于一些資質良好的出口企業,銀行通常只需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調10%即可。”
在這樣的背景下,像雙童這樣出口企業的信貸成本明顯得到降低。
此外,部分具有產業升級前景的企業還獲得了政府的補貼。今年義烏市將新增面向中、小企業的銀行貸款150億元,除了原有的扶持資金,義烏市政府還設立了5億元工業轉型升級資金,用于企業技改貼息。
“所有這些折算下來,因為各種政策疊加,我們的社會成本總體上減少了60%。”樓仲平說。
“問題來自金融危機以外”
一根吸管在金融危機前后的經歷,在眾多中國出口制造行業中都有相似的版本。比如,當美國人開始明顯放緩更換新衣的力度時,中國在美紡織品中所占份額卻在增大。
美國商務部紡織品服裝辦公室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金融危機爆發前,中國在美國的紡織服裝市場份額就開始出現下滑,由2007年上半年的28.07%降至08年上半年的27.49%。
而在危機爆發后,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反而扭轉頹勢。到2008年11月份,中國在美國服裝進口市場的份額甚至創出54%的新高,其出口跌幅明顯低于越南、印度等國的競爭者。
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分析,這樣的成就和國家的出口退稅等利好政策有著重要的聯系。“一旦中國對出口企業的政策再次寬松,中國制造的優勢就重新釋放。”
制鞋業那邊也傳來了類似的信號。溫州鞋革協會公布說,溫州市鞋革行業2009年3月份單月出口總值1.81億美元,同比增長26.63%。
“今年以來,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基本穩定,特別是領軍企業的發展勢頭反而變快了。”溫州鞋革協會的辦公室主任吳圭圭說,比如巨一集團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長63%;金帝鞋業今年逆勢新增了兩條流水線,員工數量由去年的4000多人上升到6000多人。
領軍企業經營狀況開始好轉后,產業升級的步伐開始加快。吳圭圭表示,去年以來,溫州有20%的中小鞋企倒閉或轉移。整個鞋革行業的兼并重組勢頭明顯加快,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在吸管行業這邊,由雙童負責主要起草的《聚丙烯飲用吸管》《塑料奶瓶》和《奶嘴》共三個國家標準剛剛于2008年年底獲得國家通過。這標志著義烏開始出臺其歷史上首批真正意義上的小商品國家標準。
新標準的推出改變了上述行業生產企業由于標準不統一而造成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為我國相關行業企業的產品質量整體提升和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10年以前,雙童甚至連條形碼都不知道是什么。
“在2008年初最困難的那段時間,企業連生存都有問題,哪里談得上產業升級?”樓仲平說,浙江企業界普遍認為,產業升級需要一個相對緩沖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