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義烏“興商建市”的化繭成蝶路
5月24日,由“義網觀察”聯盟策劃發起的“行走義烏看變化”毅行活動走進義烏市福田街道,來自全國各地的微博達人、義烏熱心網友、媒體記者沿著市場發展的足跡,感受義烏和市場“化學反應”后所產生的巨大力量。
這是一個被習近平總書記稱為“莫名其妙”“無中生有”“點石成金”的地方,從“敲糖幫”“貨郎擔”走街串巷、雞毛換糖到貨達海外、商通天下、興商建市。
《義烏縣志》記載,早在清乾隆年間,義烏便逐漸形成了有組織有體系的“敲糖幫”。“對于‘雞毛換糖’的場景和故事倍感親切,小時候外婆就曾用家里的雞毛給我換回過紅糖。”微博達人“騎在牛背上”不斷按下快門,希望以后能帶著家人朋友再來看一看,感受一下當年的歲月。
從湖清門小百貨地攤式集市的出現到第一代市場……如今,國際商貿城經營面積550多萬平方米,現有商位7.5萬余個、供應商21萬家,經營26個大類180多萬種單品,商品輻射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市場,讓世界的目光在義烏交匯,搭乘“一帶一路”的班列,外商也在不斷涌入。為了更好更精準地為外商提供服務,讓在義外商“賓至如歸”,義烏市國際貿易服務中心于2012年1月正式成立。
據了解,該中心目前共進駐12個部門125項涉外審批和服務事項,設置涉外辦事窗口52個,進駐社會涉外中介16家,是一個集涉外行政審批、涉外公共服務、涉外中介服務、國際交流和信息交流于一體的全方位一站式綜合涉外服務平臺。
“剛才聽到了許多有關‘最多跑一次’的介紹,能精準運用大數據服務民生,非常棒。”微博達人“阿卜教授”很是詫異,第一次來到義烏的他切切實實地被義烏的發展所驚艷。
30年前,以小商品為支點,義烏撬動世界大市場。如今,以電子商務為支點,義烏市場搶抓“互聯網+”機遇,繼續引領線上小商品的潮流。商貿新業態的不斷涌現,成為市場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發動機”。
食品、保健品、酒類、服裝鞋帽……100多個國家、近9萬種產品,從“買全國、賣全國”到“買全球、賣全球”,進口商品城是市場轉型升級的新標桿。
“義網觀察”聯盟成員朱桂明坦言“變化真是天翻地覆”,同樣是入駐經營戶的他經歷了從篁園市場到國際商貿城的變遷。“店鋪的面積變大了、經營的商品品類更多了、信息流通更加迅速了、外貿所輻射的國家更廣了,市場發展也在不斷推動經營戶轉型升級。”
“全球客商云集,萬國文化交融”,在義烏江北岸,40.8平方公里的絲路新區是義烏完善國際化功能、建設全球小商品貿易中心的主承載區。而崛起的絲路金融小鎮,更是義烏金融“血脈”律動的力量,金融服務功能區、國際都市功能區、文化會展功能區,在這3.8平方公里的規劃土地上,三大功能板塊正在日漸完善。
這里,將會是未來義烏的區域經濟核心。
一座座大樓拔地而起,一個個小鎮不斷崛起,市場的發展,正在義烏的每一個角落里譜寫著波瀾壯闊的詩篇;而所有呈現在眼前的,是對市場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最好詮釋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