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外貿“雙降” 義烏出口憑什么逆勢增長42%?
烏2015年的外貿出口成績單令人驚嘆:出口額達338.6億美元,同比增長42.82%,占浙江省出口額的12%,約占全國出口額的1.48%。
一財網 繆琦
投資韓劇、發郵件給海外客戶推介新產品……貿易“寒冬”里,義烏的中小外貿企業和老板們卻忙得“熱火朝天”。
這個縣級市2015年的外貿出口成績單令人驚嘆:出口額達338.6億美元,同比增長42.82%,占浙江省出口額的12%,約占全國的1.48%。
在我國去年外貿進出口呈現“雙降”的形勢下,很多人會問,義烏憑什么?
義烏是全球最大圣誕用品集散地,全球三分之二的圣誕飾品產自義烏
在2016中國義烏進出口商品博覽會的上海推介會上,義烏市副市長賀少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主要歸功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2014年11月1日起,義烏實施了市場采購的新型貿易方式,改革紅利在2015年得到了釋放。
當然,光靠政府“抬轎子”是不夠的,《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實地探訪義烏的外貿企業后發現,它們不僅有許多新想法,還“愛折騰”,甚至成了“外貌”企業,對于品牌建設十分重視。
報關從幾小時縮至1分鐘
何豐華是義烏一家物流企業——浙江鯤鵬國家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他告訴本報記者,新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更適合義烏的商業模式,對外貿企業來說也更“接地氣”。去年,他的業務規模達到了五六億美元。
“去年我的企業出口規模約為1.5萬標箱,數量是下降的,但總體金額提高了40%以上。”何豐華表示,以前申報用的是旅游購物貿易方式,每批貨物的價值金額上限是5萬美元,企業有時不得不壓低實際金額;實行新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后,單票報關的貨物價值限額被放寬到了15萬美元,使總體金額增長明顯。
義烏市伊凌諾衛浴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明則對本報記者表示,因為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的實施,又把原先輾轉到寧波港口申報的義烏企業吸引了回來,這是去年義烏出口數據增長的另一個原因。
此外,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申報出口的小商品還能享受海關24小時全程電子通關、簡化申報、智能卡口驗放等便利舉措。
義烏市商務局局長王碧榮告訴本報記者,以前外貿出口的報關環節可能要花幾個小時,現在大約只需1分鐘,“這種便利化也促進了存量的釋放”。
義烏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額達213.1億美元,同比增長68.8%。出口總額居前例的市場主要有印度、伊拉克、埃及、沙特阿拉伯等。
“一帶一路”成新動力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外貿企業招來了不少新客源。賀少軍表示,義烏去年60%以上的出口增長來自于“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比如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
浙江星寶傘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吉英告訴本報記者,以往他們的產品主要銷往歐美,“義新歐”班列開通后,來自沿線國家的客商“至少增加了30%”。
義烏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義新歐”中歐班列共出口集裝箱3416個標箱,同比增長68.4%。
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在跨境電商大潮中開始嘗試布局“海外倉”,浙江雷鳥供應鏈有限公司就是最早涉足的民企之一。
“我們最早是做貿易服務和供應鏈金融,在這過程中發現,國內廠商的貨被外商拿走后,資金卻無法保障,時有跳單出險情況。”該公司總經理陸勇表示,目前已在歐洲、北非、中東等地建造了6個“海外倉”,“實現在國內銷售,國外配送,在老外家門口賣中國商品。”
“海外倉”不僅能實現海外最后1公里的配送,也解決了跨境電商的痛點,比如降低物流成本、縮短清關時間,客戶如果對貨物不滿意,也能輕松退換貨,改善了購物體驗,從而提高電商的競爭力。
《第一財經日報》獲悉,截至2015年,義烏市已有“海外倉”17家,面積達3.6萬平方米,其中8家獲批開展省級公共“海外倉”建設試點。
中小企業忙轉型
3月底的一個午后,何豐華的辦公室里來了兩位南非來的朋友,他們是20多年前就赴南非闖蕩的福建華僑。與前幾年主要從義烏采購商品出口到非洲不同,如今他們正和何豐華謀劃從南非進口當地的商品到中國市場,比如,紅酒和海鮮。
何豐華很看好國內消費市場,所以他決定順應義烏市政府的政策引導,逐步提高進口份額。而對南非的福建華僑來說,“南非去年的貨幣貶值太厲害了(南非蘭特在2015年貶值近25%),匯率這么一波動就等于白忙活”。于是,雙方一拍即合,掉轉槍頭成為了進口貿易的伙伴。
從出口到進口,這是外貿額95%為出口的義烏轉型的縮影。當地正在提倡將義烏打造成全球日用消費品進入中國的“橋頭堡”,形成“買全球,賣全球”的新格局。
與何豐華以“出口為主”轉為“出口與進口并重”不同,劉軍明準備從以“出口為主”轉為“出口和內銷并重”,計劃將2015年20%左右的內銷比例在今年提高到至少50%,并將內銷的布局從原有的批發端延伸至建立直營店的終端。
從事衛浴產品出口已有20多年的劉軍明,還計劃發展幾百家企業會員,使企業之間可以共享客戶,“按照平均每家企業擁有2000個客戶、客戶共享率約達50%來算,就意味著可整合和共享數十萬個客戶資源”。
張吉英也在干與劉軍明同樣的事。“2015年的內銷比重大約是20%,2016年希望能達到50%以上。”從2015年開始,張吉英就已從“簡單地將出口產品在國內銷售”變為“專門針對國內市場設計新產品”。
2015年,她的企業銷售額約為7000萬元。其中,內銷大多通過電商渠道銷售,出口仍然主要通過線下做批發。
為了品牌投資韓劇
無論是張吉英還是劉軍明,作為義烏中小外貿企業主,他們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更重視品牌建設。
“馬爾代夫的一家酒店用了我們的衛浴產品,結果有客戶通過產品的中文標簽信息找到了我們,下了一筆訂單。”這讓劉軍明感受到了品牌的意義。他說公司平均每年都會在品牌建設上投入約為利潤10%的資金,包括贊助韓國熱門電視劇。
堅持將女兒送出國外留學的張吉英文化程度原本并不高,做外貿后就開始學習英語和少量阿拉伯語,如今還特地去浙江和上海的一些高校學習品牌管理課程。
目前,張吉英的雨傘品牌已在100多個國家注冊。她逐漸發現,冒充她家品牌的企業越來越多,“這是幸福的煩惱,被人模仿在一定程度也證明了我們的傘已經具有較高的品牌價值。”
有了自己的牌子,也就意味著擁有了自主定價權,“不像以前做貼牌那樣不斷讓利,最終只剩下少得可憐的微利。”張吉英說。
張吉英還告訴本報記者,他們還經常給所有的客商主動發郵件,定向宣傳最新款式。
劉軍明也在深度挖掘客戶的價值,2015年,劉軍明公司的業務量同比增長了14.6%。他告訴本報記者,每次有新品推出,他都會第一時間利用網絡工具向國外的客戶推介。與以往國外客商必須到義烏來看新品才能決定是否下單相比,通過互聯網談生意,使整個交易流程節省了一兩個月,資金周轉率也因此提高了。
按照王碧榮的說法,目前義烏的自主品牌整體比例并不高,約為30%,但增長迅速。如果2015年義烏的外貿增長是享受了改革的紅利,那么,今年要想繼續增長就得靠企業多“折騰”,創立自主品牌,持續加強品牌和創新設計,在“嚴冬”中“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