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從去年8月份開始,在義烏注冊的外貿公司試行了市場采購貿易方式部分便利化政策,取得了較好成效。
在總體外貿形勢比較嚴峻的局勢下,義烏外貿增長速度可謂是“爆發式”的。
出口倍增源于回歸
昨日,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姚作汀向媒體公布了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一份“成績單”: 今年1-6月,義烏市進出口總額為96億美元,同比增長375.8%;累計出口額為94.3億美元,同比增長408.2%。其中,市場采購貿易出口73.4億美元,占全部出口的77.8%。
在國際外貿形勢不好的情況下,義烏外貿能有“爆發式”的增長,非常難得,而背后是靠著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的助推。
金華市副市長、義烏市市長何美華對此進行了一番解釋。他說,以前義烏小商品主要以“旅游購物”方式出口,商品“小、散、雜”,一個集裝箱多達幾十甚至上百種商品,若按要求申報每一種貨物并報檢,費時且成本較高,這導致義烏小商品出口中普遍存在申報不實現象,同時市場經營戶多數不能或不愿意開具增值稅發票。為此,外貿公司需要承擔較高的監管風險和稅收風險,導致義烏市場商品絕大多數以省外外貿企業名義報關出口。現行外貿統計制度實行注冊地原則,導致義烏市場絕大部分商品出口額被統計到外省。
而如今,義烏試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稅務、海關、商檢、外管等部門給予試行企業相應的便利監管政策,如商檢按照自檢、驗證、核查實施分類檢驗,可使80%商品實現窗口審單放行;國稅試行增值稅免稅政策等,使義烏本土外貿企業積極參與“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外貿出口額由此也被統計到義烏本地。
何美華表示,義烏出口出現倍增,主要原因是過去以外省企業名義出口的貨物轉變為以義烏本地企業出口,這是義烏市場商品出口的真實數據的回歸。
省政府黨組成員、義烏國際外貿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鄭宇民介紹,義烏外貿額回歸其實從去年下半年就有跡象了,當時怕這是不可持續的,但今年上半年依然如此。
成為“義烏港”后,國際化程度大增
今年5月1日,在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第69屆年會上,各成員國表決通過了《政府間陸港協定》,正式將義烏列為國際陸港城市。
陸港也稱內陸港、無水港、干港,是指在內陸地區建立的具有報關、報檢、簽發提單等港口服務功能的現代物流中心,通過運輸網絡直接與港口相連。此次確定的我國17個城市主要為中西部地區的重要邊境口岸城市,義烏是我省及我國東部地區唯一一個被列入的內陸城市。
義烏市變為義烏港,從根本意義上是為了促進其國際貿易。
據省交通廳有關領導介紹,當前義烏建設國際陸港,可以從根本上轉變義烏多年來出口依賴長三角地區港口的局面,轉而形成以自身為中心的貿易路線,使“義烏港”成為綜合功能完備的“始發港”和“目的港”。這一戰略格局的形成,使義烏在國際貿易和競爭上變被動為主動、變參與為主導。改變自身以“出口”為主的貿易格局,轉而實現“出口”、“進口”、“轉口”并重的貿易方式。
鏈接
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支撐外貿增長
在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核心中,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確定最為關鍵,并使義烏實現了外貿出口的逆勢增長。
為配合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確定,在現有政策上進行了多種改革和突破。如對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的貨物,實行增值稅免稅政策;允許外商投資合伙企業辦理對外貿易經營備案登記和開立經常項目外匯賬戶;海關和檢驗檢疫在“質量可控、源頭可溯、責任可究”的原則下,對市場采購貿易方式采取便利的通關措施,在管得住的同時力求通得快等。
其中,央行批準《個人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暫行管理辦法》,義烏成為全國首個開展個人跨境人民幣業務的試點城市,成為一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