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區農林漁業局獲悉,三水生生農貿城項目入圍廣東省2013年重點建設項目名單。該項目投資24億元,將打造成華南最大農產品商貿城。目前三水的農產品物流、深加工環節仍較為薄弱,建設生生農貿城,不僅能激活三水農業下游產業鏈,同時還衍生更廣泛的社會效益。
目標:
打造華南最大農貿城
生生農貿城項目位于三水區樂平鎮,占地1200畝,規劃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區、畜禽屠宰區、冷鮮倉儲區、配套服務區、環保處理區在內的5大功能區,以及包括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名優農產品展銷中心、北運魚集散中心、遠程電子交易中心在內的九個中心。其中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是首要功能區,將建成海淡水產、畜禽、蔬菜、水果、干貨等五大專業市場。
“生生農貿城項目投資總額為24億元,將分5期建設,分3~5年實施,首期計劃今年動工,明年建成。”區農林漁業局副局長譚超說,未來該項目將打造成集農產品交易、加工、倉儲、冷藏、物流及物流服務配套設施于一體的華南最大農產品商貿城,預計建成后農貿城入駐商戶的年現貨交易額將達300億元。
現狀:農業發展現瓶頸
三水一直是農業大區,全區農業年總產值超過50億元,但農業結構并不均衡:目前三水主要依靠上游農產品生產環節拉動當地農業發展,位于下游的農產品物流、深加工環節仍比較薄弱。譚超坦言,像黑皮冬瓜、樂平雪梨瓜、大塘蔬菜、三水白鴨等三水農產品,不僅擁有較高市場知名度,而且年產量可觀,但由于區內農戶仍以自產自銷為主,導致這些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尚未得到完全釋放。
此外,目前農產品市場已逐漸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市場控制權也隨之由生產領域向流通領域傾斜。近年來,三水出臺多項支農惠農政策,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但政策往往著眼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以農產品保護價格、農業補貼為代表的價格支持上,對于通過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和服務體系來促進農民增收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水產養殖戶林華在大塘鎮連窖村委會承包了近700畝魚塘,養殖泰國筍殼魚,期間不僅獲得了政府方面的技術支持,搭建養殖用溫室大棚,政府還向他提供了1500元/畝的補貼,但在流通環節,林華卻有點苦惱。“三水沒有大規模的農貿批發市場,我的筍殼魚只能運至南海、廣州等地銷售。”林華說,由于運銷商能更及時獲取市場信息,自己在交易過程中也往往處于被動位置。
影響:在全社會產生“乘數效益”
“隨著生生農貿城建成投用,三水農業的一大‘短板’將得到有效補強。”譚超認為,生生農貿城項目全面投入運營后,預計每年可交易水產品100萬噸、果蔬250萬噸、豬牛羊肉25萬噸、家禽20萬噸、各類干貨3萬噸,不僅帶來顯著的集聚效應,同時依托生生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熟經驗,生生農貿城將輻射整個廣東及粵港澳市場。
“與其他制造業產業鏈的利潤一般集中在原材料生產環節不同,農產品產業鏈的利潤環節一般集中在流通領域。”林華則認為,生生農貿城項目全面投入運營后,將能有效減少菜農與市民消費者之間的環節,降低兩者之間的交易成本,促進三水農產品以更合理的價格,在更優質的流通渠道中占領市場,從而帶動三水及周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生生農貿城立足于農業,但其影響還將超出農業范疇。”譚超預計,生生農貿城項目全面投入運營后,將直接或間接創造36000個就業崗位,拉動社會資本30~50億元,同時輻射和帶動上下游如標準化生產、倉儲物流、商務、旅游、休閑、娛樂等產業大發展,在全社會產生高達數倍的“乘數效益”。 文/佛山日報記者 林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