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信息化時代,紹興如何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紡織塊狀經濟?在2012中國工程院院士——紹興行科技合作活動中,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潘云鶴提出,紹興紡織產業不僅要充分利用紡織圈的科技人才力量,還要依靠圈外資源,從而做深做透紡織產業。
在外部環境依然趨緊的形勢下,未來我縣紡織業將采取怎樣的變革,如何博弈才能謀劃好出路,記者近日采訪了潘云鶴副院長。
作為“夾心層”的傳統產業如何在轉型之路上煥發新的活力?潘云鶴認為,只有不斷創新不斷調整,通過轉型發展的方式,在新的坐標下重新定位和思考,傳統產業才能拓展新市場。關鍵是在做好內部“真功夫”的同時,跳出傳統產業,以新的思路和手法來發展提升傳統產業。
“紹興紡織產業聚集了諸多紡織類人才、技術,擁有成熟的專業市場。”潘云鶴認為,傳統產業想進一步尋求發展、開拓市場,必須跳出紡織圈,借助圈外力量,與當前擁有的紡織技術一起,內外形成合力,來實現做深做透紡織產業。在推動中國紡織產業發展的諸多歷史階段中,紡織圈外的科技力量推動紡織業發展并不少見,如紡織品分色技術、打版技術等都來自傳統的紡織產業以外,且又強有力地推動了該產業的發展。
紡織業發展依靠哪些圈外力量,并如何為傳統產業所利用呢?潘云鶴指出,向外拓展包括經濟技術、材料技術、人員技術、織物技術、制造技術等五大技術體系,如材料技術就是將防輻射、阻燃、吸汗等功能技術應用到紡織面料,使紡織面料在穿衣保暖的基礎上開辟新功能,增強產品市場影響力。
在當今信息化大背景下,紡織設計依靠信息化設計已是大勢所趨。潘云鶴指出,紹興縣紡織產業的發展必須依靠信息智能化,形成大量的數據庫,通過計算機技術自動形成圖案,識別面料圖形,建立紡織智能中心,實現計算機自動分析,推動傳統紡織業的全面創新。
鏈接:潘云鶴,中國智能CAD和計算機美術領域的開拓者之一,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黨組副書記,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他將人工智能引入計算機圖形學和CAD技術,提出綜合推理和形象思維模型,并研制成功了輕紡花型、圖案創作等多個新穎實用的智能CAD/CAM系統,而且在虛擬現實和計算機輔助產品創新技術等領域也取得優秀的成果,產生了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紹興縣報)